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优选48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黄昏”“荷花”“鸥鹭”少年才女“争渡争渡”,一幅人在画中游的美景呈现在眼前。“沉醉”“兴尽”“误入”这三个词都体现了作者游玩得很忘情,然而却不得不乘船而归时依依不舍之情。

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我们要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4、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5、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6、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7、该词是一首游玩纪实之作,寥寥数笔把作者与朋友或家人在溪亭畅游、饮酒后日暮晚归的情景跃然纸上,通篇没有什么华丽辞藻,文字朴实,毫无雕饰之痕。但“日暮”、“沉醉”、“尽兴”、“不知归路”、“误入”几语,相互照应,尽显玩乐的愉悦心情。“争渡”的重叠使用,又把作者玩乐尽兴后急于回家的心情直描出来,娓娓自然。

8、总共就两首,没有三首,具体如下:

9、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10、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11、整首诗的意思是:常常记起以前,都是在溪边的小亭一玩就玩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因深深的沉醉神情模糊所以认不得回家的路了。玩得十分尽兴,兴致得到的满足,所以回到小舟是已经非常晚了。一不小心划进了荷叶藕花池的深处。使劲划,使劲划,惊奇了一滩叫鸥鹭的水鸟。

12、宋代:李清照

13、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1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李清照的词。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想起。兴:指兴致。误:指错。争渡:指急速行驶。滩:指河,湖边上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16、作者时常说起到溪亭游玩到黄昏,沉醉在其中忘记归路,尽了兴致天都暗了才坐船,往回走,不小心错入了荷花深处,自己着急怎么出去,把鸥鹭都惊飞了。

17、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词,在她还是一个少女的时候写的一首词。

19、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20、《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21、李清照〔宋代〕

2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翻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在这风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赶快划呀,赶快划呀。不小心,惊动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23、《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4、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2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6、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27、“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作为宋代娇养深闺的大家闺秀,易安居士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多么活泼可爱……千古之后的今日,捧读隽美的词章,依然可以感觉到千百年前那日的欢声笑语,那时的清香荷风与翩翩飞起的鸥鹭……

28、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9、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两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年轻的时候。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还是比较幸福的,其作品都是表现少女情怀。所以这两首《如梦令》都写于早期未出阁之前

30、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3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2、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进士,还是大文豪苏轼的弟子,混的是顶级文化圈,他的母亲是当朝状元的亲孙女,文化造诣也是很高的。在这样优秀的家庭背景下,李清照是名副其实的“文二代”,她自小博览群书,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

3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4、读李清照的这首词,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水墨丹青,构思简单精巧,看那荷花深处,一叶扁舟,载着数人,饮酒作乐,身边碧波荡漾,天上鸥鹭群飞,好一幅自然、写实的优美画卷!

35、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36、我们平日里出去游玩的时候,也时常会有这种流连忘返的情致。风和日丽的日子,和三俩知心好友出去郊游,沐浴着阳光,微风拂过脸庞,互相说着有趣的事情,不知不觉就会忘掉生活中工作中的烦恼,玩的尽兴时,忽觉时光飞快,一转眼天黑了。

37、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38、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39、然而李清照与别人家的大家闺秀却是很不一样的。

40、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4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42、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43、意思是: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小令,写作于词人李清照青年时期,未出嫁之前。

45、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46、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47、在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的时候,我们先了解一下李清照的家庭背景,我们就会很清楚她为什么能够写出这样一首词。

48、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21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