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鉴赏方法技巧
1、知人论世。
2、二,韵律相宜,无论述景还是表意都要求韵律;
3、把握诗歌的结构。
4、年年月月好轮回
5、我不是辛弃疾、
6、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7、对如何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查阅了一些资料,还有名家的论点,方法,自己个人的一些浅见,分享给大家。
8、(三):注意诗词的意象。古诗词中特定的词都有相应的象征,衬托相应的气氛,不可忽视;
9、首先了解诗歌体裁类别。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每一类诗表达的感情大体是一致的。比如“山水田园诗”一般是借景抒情,表达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恬淡、悠然自得、超然物外、厌恶官场的感情。“羁旅诗”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般表达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久戍思乡、孤寂落寞之情。
10、五,包涵性强,画龙点睛,意属深刻;
11、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12、(四):精析诗词中的用典,因为这往往代表作者的本意;
13、这个题目有点大,非区区之言可以尽述,只能列出些小标题了。
14、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时代历史背景,当时诗人的人生际遇。季节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15、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16、所谓“知人论事”,就是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知道了人与事,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的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等。
17、最后抓情语分析情感。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这些语言是准确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的途径。景语有隐性景语和显性景语之分。显性景语是指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比如愁怨、恨、愤、忧、思、泪、闲等词语,这些词语,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所谓隐性情语是指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词语。隐性景语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第二类是典故语。第三类是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
18、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19、要了解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做到知人论世。
20、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景和情,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正常情况下,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前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部分。绝句的后两句,律诗的后两联,词的下篇是抒情部分。当然也有少数诗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21、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22、其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眼中景心中情。眼中景为乐景,抒发的一般是乐情;眼中景如果是哀景,一般抒发的是哀情。但也有例外,比如乐景写哀情,或哀景写乐情,那这就采用了一种反衬的手法,目的让乐情更乐,哀情更哀。
23、一般标题当中是全诗的主要内容,或者是写诗的时间地点等,指明了方向,有时候我们在欣赏古诗时会根据这一线索而去找寻作者的情感抒发。
24、如何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说来无非有以下几点。
25、标题切入。
26、我若回首谱此歌,
27、要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比如,赏析的步骤,赏析的角度等。赏析的步骤一般分为三步:赏析标题、作者,有序的诗词要赏析序;赏析诗词正文;赏析注释。赏析的角度有:整体赏析、局部品味。局部品味又可分为自选角度和给定角度。特别是名句,往往有很多角度。赏析者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学生面对“古诗鉴赏”时,命题人往往从“自选角度”和“给定角度”两个方向命题。比如,“第二联为经典名句,请自选角度赏析”、“第三句历来传为经典,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整体赏析时,要从形式、内容、情志三方面入手。局部品味时,要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三方面入手。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对仗、互文、用典、借代、顶针、设问、反问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正面与侧面)、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议论、说明等。艺术手法:衬托、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后四种也叫结构手法)。
28、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是赏析的前提,保证赏析不跑偏,也不走入死胡同。通过书籍逐渐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诸如《诗品》《典论论文》《文心雕龙》《沧浪诗话》《六一诗话》《人间词话》等。
29、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30、(二):初步读懂字面含意是理解其深层含意的基础;
31、六,有可读性,鉴赏性,有深度。
32、深化理解
33、如何不抱偏见?就是对于过去的人或事,要具有同情包容的心态看待,看他怎么选择怎么行事?欣赏诗歌作品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一样,很多时候表达一种希望。一部作品表现了很多你觉得不现实的问题,也许就是不现实,也许只是你没见过,但它总在表达一种愿望。
34、一:赏析方法(步骤):
35、先了解一下所读诗词是古风还是律或绝,是唐五代词,还是宋词明词清词,作者的生平和历史背景。这是极为重要的。要弄清楚作者到底在讲什么不是很容易的事,建议可以看带注的诗词,看看前人是如何解释的。当然前人的注解也未必全对,带着怀疑看诗词,多思考。最好是自己也能动手写诗填词,体会会更深。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36、意象,意境
37、(一):先了解作者生平,这样才能读懂其心声;
38、我觉得读古诗词是为了“觉乐”,所以首先是兴趣。诗词题材如此多,不一定所有的都读,除非是学者,要读自己喜欢的,不要勉强自己。其次,多看书,多听名师讲解,积累多了,常用的典故掌握个大概,自然就提高了。最后,就是共情,就是站在诗人的立场去体味,体味他所描述的美丽景色,感受他所表达的苦乐。
39、欣赏诗歌最基本的方法。
40、欣赏诗歌的方法就是要:格物澄怀
41、一,诗体整齐,表意准确;
42、典故引用
43、首先通读全诗,大致了解该首诗写了些什么东西。接着逐步的来分析
44、赏析古诗最关键的是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45、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46、把握情感。
47、知其美,悟其神,思其韵。
48、四,用词得当适到好处;
49、格物是指观察和研究天下万物。如果你想读出一首诗的意境,就应该不抱任何偏见地去观察社会和生活。
50、逐步的找出诗中的意象,古代很多诗人会将某种感情寄托在某种意象当中。根据找出的意象分析该意象在古代指代什么,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情感,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了解积累这些意象的指代,就多加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吧!
51、三,整体大意无论用什么修辞手法最终能回归本意,不跑题;
52、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读懂诗歌,首先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诗中蕴藏的丰富信息。比如通过标题,推知写作的具体内容及情感的触发点;把握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和意图;还可以看诗歌的题材类型。以地名为标题,一般是怀古诗。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多为咏物诗,以人物为标题,抒发的情感多是对下层人民命运的同情,或者是对历史名人的景仰、同情或身世之感。
53、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54、定当响彻三千岁
55、如果可以我希望给你分享一个视频。我告诉你怎么去找:74岁陈彼得大爷那首《青玉案,元夕》你就知道能知道什么才叫诗词歌赋了~
56、还有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多想,理解通透。并且了解古诗词的特殊之处,了解它的抒情方法。学会欣赏剖析,养成了这些习惯,掌握了这些方法,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就没有问题了。
57、我说这位老人是辛弃疾转世,为此打油赋诗一首
58、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59、所谓“才子心清如水,故物来毕照”心清如水,才能照见别的东西的影子。具体到读诗来说,格物强调的是通过研究历史、社会背景、以及人物形象来认识形形色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