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古诗配画简单又漂亮
1、这是一首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描写了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2、接着在外围画上一个方形边框,左右下角画上松树,边框的左右两侧画上山峰,天空中画上飞鸟。
3、作者:王维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6、、首先在画面的中间画上一个方形边框,在边框的左右两侧画上云朵,右上方画上一轮太阳。
7、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具体来说——“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8、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1、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2、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13、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14、鹿柴王维〔唐代〕
1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6、鹿柴古诗是王维作品,题西林壁是苏轼诗作。
17、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藉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9、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20、都有空灵的山峦,幽静的树林,光影流动,人语暄响。最主要的是禅诗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景画,不过,“鹿柴”写的是诗人之孤独,而“山居秋暝”则是应酬之作,除了将那幅没有什么大变化的风景用别的表达方式写出来,还点明了时间与人物,故前后多了四行也。
21、鹿柴古诗配画
22、《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富含哲理:如果陷入事物内部,往往不能准确了解事物的全貌。正如诗中所言:从正面、侧面、远、近、高、低不同角度看庐山,同一座山却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处在庐山之中。
23、最后,我们在边框中写上《鹿柴》古诗,漂亮的鹿柴古诗配画就完成了。
24、《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题西林壁》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作品。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描写山中景物,但各自的主旨立意却截然不同。
25、题西林壁宋.苏轼
26、《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写山林的空旷、幽静,表现出诗人闲逸脱俗的情趣。
27、继续给两侧山峰涂上灰色,中间边框涂棕色,地面涂浅青色,基本的涂色就完成了。
28、《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2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0、《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运用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的手法,把禅意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创造了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31、现在可以涂色了,先给背景涂上浅蓝色,河流涂蓝色,松树涂上棕色和绿色,太阳涂红色。
32、这首诗描述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俞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