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孙子兵法始计篇译文古诗文网62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2、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3、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

4、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5、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谓的将领,就是指将帅的才智,奖惩有信用,关爱士兵,勇敢无畏,严明军纪。

6、“谋定而后动”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

7、三十六计《敌战计·隔岸观火》-原文与译文、典故

8、“兵者,诡道也”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以正合,以奇胜”出自《孙子兵法·兵势》篇

9、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没有过人的智慧与名望,没有盖世的战功。真正能成功的人,是不会锋芒毕露的。这是因为一旦你表现出才智超过他人,便会令他人有一种不安全感,甚至招人嫉妒,可以说这是人性的必然。

10、该句的大意为:“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国家兴亡的紧要之处,是千万生民存亡的关键,是必须要认真考察研究的”,这句话强调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军事建设的重要性。

11、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12、趁火打劫这一计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其核心所在是要抓住有利战机。延伸到现代社会的商战之中,一些黑心商家为了盈利,在国家危难之时哄抬物价,火上浇油,甚至曾多次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危机。但是反之一想,人们为了利益,乐于纵火劫财,虽然并不道德,却能够帮助用计之人实现自己的愿望。

13、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

14、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15、译文: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所以能好像看起来不能;用好像看起来不用;近好像看起来远;远好像看起来近。有利的可以引诱它,混乱的可以夺取它,坚实的可以戒备它,强盛可以避开它,气势很盛可以骚扰它,轻视的可以骄纵它,隐逸的可以劳累它,亲近的可以离间它。攻它无防备处,出击在它不留意时。如此制胜方案,不可事先传出去也。

16、乘火打劫关键在于两个点。一是纵火,战国时期张仪为拆散六国的合并计划,常年奔波于六国。目的就是在他们之间煽风点火,引起矛盾,这也为秦灭六国作了重要铺垫。

17、出自《孙子兵法》第6篇《虚实篇》1、这句话的原文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译文:谁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用兵则要依据敌情而决定其取胜方针,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依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2、《孙子兵法》简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Artof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3、《孙子兵法》结构《孙子兵法》共分为: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十三篇。

18、这是从《周易》夫卦“刚决柔也”中悟出的道理。所以说趁火打劫的关键就在把握时机,把握敌人危机的处境,然后趁机进攻敌人。

19、将领易怒,就去激怒他。

20、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21、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篇》。水会因为地势的高低选择其流向,用兵也要根据敌我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孙子强调用兵作战要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其核心是灵活性问题。

22、"趁火打劫"和"浑水摸鱼"的意思相近,一中一外,趁火打劫有欺骗的倾向,浑水摸鱼比较直接。古今中外,趁火打劫的计谋屡见不鲜,虽然说起来并不那么好听,但用起来却极为普遍。

23、兵者诡道也,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所以能好像看起来不能;用好像看起来不用;近好像看起来远;远好像看起来近。有利的可以引诱它,混乱的可以夺取它,坚实的可以戒备它,强盛可以避开它,气势很盛可以骚扰它,轻视的可以骄纵它,隐逸的可以劳累它,亲近的可以离间它。攻它无防备处,出击在它不留意时。如此制胜方案,不可事先传出去也。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看待事物和人不能光看表面要透过各种现象如心理,习惯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心计重的人他所表现出的往往和内心的截然相反。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造成敌人的错觉,使敌人判断失误;对于己方来说就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去伪存真,由表及里。

24、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出征在外的景军,不一定要完全听从君主的命令。将领在外会根据实际情况来拟定对策,如果受到“君命”的掣肘,就很难做到灵活的应对,以至于很难取得成功。

25、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6、二是抢劫,刘备早年被曹操追的无路可走时,多靠诸葛亮及时出山,凭借着自己惊为天人的大脑,软磨硬泡说服孙权联合刘备抵御曹操。在不久火烧赤壁之战中,打了一个以少胜多的仗,随即乘战争期间,打劫了荆州等地,为刘备夺得了一个立足之地。

27、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28、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军争篇》。包围敌人的时候,一定要留一个缺口,对于穷途末路的敌人也不要穷追不舍。做人处世时也要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不要把别人逼到绝处,即使是对手也要留点面子,不要赶尽杀绝。

29、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在对手没有防备的时候发起进攻,在对手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行动。

30、几年后越国实力慢慢强大起来,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假象迷惑,不把勾践放在眼里。越王勾践等到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争夺盟主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此时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杀了吴国太子。几年后勾践再次攻打吴国,吴国战败,夫差自杀。勾践的胜利,正是抓准了吴国起火这一时机,从而就势取胜。

31、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32、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33、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九地》。《史记》中也作:“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将军队处于将死的境地,士兵自然会奋起抵抗,寻求生路。这句话说明危险的境地,能够激起人们的斗志。

34、怎么解释这个“奇”呢?“奇”是相对于“正”言的,应当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解释。曹操在为这句话作注时说:“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还说:“正者当敌,奇兵从旁击不备也”。杜佑作注说:“以正道合战,以奇变取胜也”。李筌作注说:“战无其诈,难以胜敌”。通过曹操等人对这句话的注释,可以认为,所谓“奇”就是“权谋”,就是“诡诈”,就是攻敌不备,出敌不意,出敌意料。奇兵就是敌方意想不到的“兵”。

35、出自春秋·孙武《孙子·谋攻》。同:干预。君王不知道军队内部的事务,却想要干预军队内部的事情,兵士便会感到迷茫,无所适从。

36、亨通:顺利

37、出自《孙子兵法》。

38、”兵者,诡道也“意思是用兵打仗是一种变化无常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迷惑敌人。诡:是千变万化的意思,出其不意的意思。道:原意是途径,引申为方法与计谋。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翻译用兵打仗是一种是千变万化、出其不意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敌人。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向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伪装作要在近处攻击;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敌人安逸就设法骚扰他,搞得他疲劳不堪;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让他分裂。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凡此种种,是军事家用兵取胜的奥妙,只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是无法事先规定刻板传授。

39、本来该是兵者,诡道也。指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现在很多人说人者诡道也,是说做人其实就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40、就是古代战场上各种用火来巧妙地攻击敌军,火攻篇的引申意思也可以用在现在的工作生活中,但不要死板硬套

41、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42、该句出自兵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始计篇》

43、挠,挠,扰也,但又不全是扰的意思,目前只有东北话中有一个词适合,就是douchi他,你可以想象挠痒痒,但这种挠法用的力和挠的部位不一样,不是让你大笑难禁,而是让你不舒服,难受,特闹心。自然很容易愤怒,然后就会丧失上将该有的智信仁勇严中的一部分特性。孙子兵法《始计篇》

44、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45、故意向敌人的某一方向进行佯攻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利用敌人在这一方面固守的时机,悄悄地迂回到另一方向进行偷袭。这就是《易·益》卦中所说的趁虚而入,出奇制胜

46、《三十六计》中胜战计第四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趁火打劫中的“火”,说的是对方的内忧和外患。在军事上指的就是要乘敌方遇到危机的时候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在《孙子·始计篇》中“乱而取之”,就是这个道理。简单来讲就是在对方处于危难之时,趁机打击,以谋取利益。

47、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48、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权:权衡。所谓的势,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49、《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原文为“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意思就是敌人在遇到困难时,就要趁机出兵夺取胜利。果断决断,抓住有利战机,制服敌人的谋略。

50、语出《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51、出处:春秋战国·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52、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国经过长期战争,越国战败,勾践被留押在吴国,沦落为奴隶。但是勾践立志复国,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了越国。回国之后,勾践表面依然臣服吴国,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

53、译文: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知道目的地才能够有所收获。

54、此句意思就是: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一开始慎重,事情就会顺利。

55、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56、不断地制造玄虚,让敌人摸不透我方的真实意图,从而打乱敌人的战略思想,兵力部署和运行节奏,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就会由实转虚,由有备转化为无备。【出处】《孙子兵法始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译文】用兵打仗是一种是千变万化、出其不意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敌人。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向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伪装作要在近处攻击;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敌人安逸就设法骚扰他,搞得他疲劳不堪;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让他分裂。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凡此种种,是军事家用兵取胜的奥妙,只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是无法事先规定刻板传授。

57、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58、意思为:用兵打仗是一种变化无常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迷惑敌人。

59、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60、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用兵的上策是能够在策略上战胜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战胜对手,再次是在战争中战胜对手,最下策是攻打对手。

61、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62、趁火打劫的核心就是“火”,也就是对方的内忧与外患。只要在敌人“着火”的时候进攻,就能很容易制服对手。在《孙子兵法》的《始计篇》中有云:“乱而取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2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