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古诗原文及翻译元王冕22句精选
1、墨梅朝代:元作者:王冕wújiāxǐyànchítïushù吾家洗砚池头树,gâgâhuākāidànmîhãn个个花开淡墨痕。bùyàorãnkuāhǎoyánsâ不要人夸好颜色,zhǐliúqīngqìmǎnqiánkūn只留清气满乾坤。译文: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2、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5、墨梅朝代:元代作者:王冕原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6、[元]王冕
7、【原文】
8、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9、《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气。
10、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11、拓展资料
12、墨梅王冕·元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我家洗砚台的池边有一棵梅树,上面盛开的朵朵梅花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的。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之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13、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14、没有题目名字为黑梅的诗歌,但有一首古诗名为《墨梅》,墨色即为黑色,墨梅的意思和黑梅是一致的。
1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其二年代:【元】作者:【王冕】体裁:【七绝】类别:【】面皮如夷惯风霜,焉肯托根桃李场?转首江南春似梅,一声箫管月苍苍。墨梅其一年代:【元】作者:【王冕】体裁:【七绝】类别:【】老仙醉吸墨数斗,吐出梅花个个真。相见草嫌颜色异,山林别是一般春。你是要哪首的后俩句哦!我想是这句吧.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的解释]1.墨梅:水墨画的梅花。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墨梅》诗意,墨梅的意思]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16、《墨梅》元代:王冕
17、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18、墨梅其三年代:【元】作者:【王冕】体裁:【七绝】类别:【】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19、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20、【译文】
21、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2、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1350)期间。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买地造屋,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梅花屋内。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