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和小古文及解释
1、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2、一.用作介词。
3、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5、例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1)副词。“盖”用在句首,表示下面说的一些话带有推测性,相当于现代汉语里面的“大概”。
7、: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8、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9、⑧郎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相当于“你”⑨券quan(四声):票据凭证注:现在语文版初一教材选用!选用教材时有改动:重诺责:现翻译为“在意由于许诺或承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重:看重习题:且父未尝语我也。语:告诉卒辇④而致之卒:最终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了解我(的为人),所以没有告诉你。启示:做人要守信正直,不贪钱财,讲义气,坚守自己正确的立场,洁身自好。戴震难师译文: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不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也有材料上是:先生少时就傅读书编辑本段注解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的老师。是年:在此文中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少:年少。能言:说话。盖:这里指推测。蕴蓄:蕴藏,积蓄。就傅:跟随老师。言:字。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何以:以何,凭什么。述:记述。门人:学生。应:回答。相去:相隔。去,距离。几何:多少。几:差不多。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为:是非常:不寻常日:每天去:距离乃:才。
10、(2)连词,连接上下文,表示原因,相当于“就因为”“原来是”。
1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轻诺必寡言。(《老子》)
12、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13、民无信不立。(《论语》)
14、: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15、⑦千金:一千两白银
16、②敦:重视。
17、④辇(niǎn):车子(名词),这里是(动词)“用车子运”的意思。
18、“盖”在文言文中有三种用法,不同用法意思不同。
19、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20、(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1、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二.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22、③风义:情谊。
2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24、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译文:蔡璘,字勉旃,吴县人。在意由于许诺或承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重视情谊,笃实。有一位朋友将一千两白银寄放在他那里,没有立字据。没有多久,这位朋友就死了。蔡璘呼唤那人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他。(那人的儿子)感到惊讶没有接受,说:哎,没有这件事呀,怎么会有寄放一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呢?况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呀。蔡璘笑着说:“字据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纸上。你父亲把我当做知己,所以没有告诉你。”最终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注:
25、答:六年级上册古诗与文言文
26、(3)助词。用于句首,表示下面要发议论。不用翻译。
27、⑥而:你,你的。
2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29、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30、①诺责:诺言和责任。
31、⑤亡何:不久。
32、例如:盖大苏泛赤壁云。
33、(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