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锄禾日当午古诗32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2、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原诗:《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赏析: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最后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诗人简介: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3、组诗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所熟知的事实,集中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整首诗风格朴素厚重,语言通俗朴素,音节和谐明朗,并运用虚实结合、对比等手法,增强其表现力。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诗词注释1.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全文注释:正午时分,农民还在为禾苗除草,汗水不断的滴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壤里。谁知道我们盘中的美餐,它们粒粒都凝聚着农民的辛苦。

5、唐代李绅

6、这是两首古诗的诗句,第一句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第二首诗则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午夜劳作的景象,概括地描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一生,最后以“白菜一碟,白菜一碗”等近似含蓄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诚的同情之心。

8、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0、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11、它们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文学史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更是近代以来被选为小学课本的思想教材。

12、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13、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仍在劳作,汗水滴到土地上,有谁想得到,我们盘中的粮食,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

14、创作背景:

1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6、不浪费,人人都从我做起!

17、积极响应习主席的,光盘行动。

1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9、意在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

2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1、第二句是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2、"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组诗作。这些诗集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时期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都是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饱受饥饿折磨的现实问题。

23、《悯农二首》

24、诗名是《悯农二首》其二。

25、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6、全文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7、锄禾日当午的作者是: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中书令李敬玄曾孙。唐朝宰相、诗人。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28、锄禾日当午,复方草珊瑚,造血干细胞,清明上河图,弯弓射大雕,城春草木深,仙剑奇侠传,起舞弄清影,白鹭上青天,平方差公式,完全搞不懂,黄河入海流,钟裹拱馋档,微雨入寒窗。

2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们谁都会背诵,,,大部分人以为这首诗是用来教育我们:种粮很辛苦,要珍惜粮食的。。其实搞错了。。诗人没这么无聊!现在我们来还原诗人的真实意图。。。诗的题目《悯弄》,上面的是其中一首,还有一首,即:其二,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好了,我们两首诗要结合起来看,如果诗人就写了上面一首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教育我们珍惜粮食的。。。但关键在这第二首上,但我们平时很少看见也很少听见。先来看诗的内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很正常。但请注意“万颗子”“无闲田”--从这6个字我们能看出来,农田不少,收获也很多。触目惊心的镜头就在于“农夫犹饿死”。。。为什么有田地并且收获了这么多的粮食农夫反而还要饿死呢??还记得那首《硕鼠》吗?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再想想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最后一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到这里明白为什么“农夫犹饿死”了吗?对,就是硕鼠!粮食被贪婪成性的硕鼠剥削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再来看诗的作者李绅,唐朝人,出生和死亡时间:公元772—846年。再来看唐朝的统治时间618年-907年。。。发现什么?李绅在世的时间就是唐朝的末期,一个朝代的末期腐败黑暗是少不了的。。。比李绅大60岁的杜甫那个时代都已经“路有冻死骨”了。。。何况60年以后的更末期。。。。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第一首诗也不是用来教育小朋友要爱惜粮食的,而是对统治阶级一味剥削的控诉和反抗。。。

31、全诗如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2、锄禾日当午这首诗叫《悯农》,出自唐代诗人李绅之手,这首诗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是这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原文:悯农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农民们在烈日下进行辛勤的劳动,汗水从他们的身上滴到了土地上。谁会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们的辛苦所得?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诗人在阐明道理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22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