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诗的意思翻译精选54句
1、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韩翃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2、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3、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4、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5、扩展资料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7、天宝13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著有《韩君平诗集》。
8、园林过新节,风花乱高阁。
9、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
10、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11、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12、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胭脂雪。
13、春江水漫天倾要冲垮门户,紧一阵慢一阵势头儿十足。我住的小草屋象是条渔舟,被冲进茫茫的水云间飘流。厨房里煮一锅发霉的冬菜,破灶头塞几把没干的芦柴,我哪里还记得起又到了寒食。忽看见老乌鸦嘴叼着冥纸,九重门深深锁关紧了皇宫,万里路迢迢隔祭不得祖宗,真想学阮步兵为末路痛哭,又岂甘如死灰不复再燃乎?
14、
15、唐·韦应物
16、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17、寒食后北楼作
1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0、一、原文:
21、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2、《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3、翻译:春天的长安城里到处都是纷飞的柳絮,寒食节时的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傍晚皇宫里传送蜡烛赐给天子近幸之臣,蜡烛的的轻烟飘散到这些天子宠臣的家中
24、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5、二、翻译:
26、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27、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8、“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虽已是生机盎然的时令,苏轼却强烈地感到似乎处在满天肃杀的悲秋。能够略略慰藉他的惟有幽独高洁的海棠。他以海棠自喻,孤芳自赏,愤世疾俗。于是非常向往一切皆空,物我两忘的佛老虚幻境界,祈念一切烦恼忧伤都在冥冥中偷偷渡去,漠似烟云。他既用释道相通的教义试图自我解脱,而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又迫使他不能安守。对当时朝廷的腐败误士,苏轼怒不可遏;这样的生活何异于久病缠身的少年,待病愈初起鬓发已斑白如雪了!
29、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30、韩翃〔唐代〕
31、《寒食》这首诗是描述唐代寒食节的景象、习俗来讽刺君王昏庸宠幸佞臣的腐败现象。这首诗以“寒食”为题,描写寒食节这天长安城里柳絮纷飞,傍晚皇宫赐给亲近的大臣需要用的蜡烛的景象。
32、雨势愈猛,“小屋如渔舟”颠簸漂泊在“蒙蒙水云里”,正如作者的命运一样飘忽不定。“破灶”中的“湿苇”难以煮“寒菜”,哪里有寒食节日的气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苏轼此时归心似剪,可那“深九重”的“君门”又可望不可及。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生。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
33、《寒食》唐代:韩翃
34、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35、全诗赏析:
36、全诗如下:
37、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唐诗笺注》对此作有评述:“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线,下汉宫传蜡烛便不突。”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
38、《寒食》的作者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体裁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39、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徐增《而庵说唐诗》对此有细微的评述:“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不妙,故用飞字。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
40、作者:李绅雒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
41、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42、出处:《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43、唐代:韩翃
44、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
45、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46、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47、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轻)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48、全诗译文:
49、寒食节时风吹过园林,将花吹起散落到亭台楼阁之中,耳边传来军士们在营地中以蹴鞠为乐时助威的鼓声。全诗描述了寒食节期间的景象以及人们的活动场景。
50、黄州寒食贴二首
51、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52、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雨丝袭来的微凉,触动久遭冷遇的苏轼,他不禁哀叹:自来黄州,“已过三寒食”!三年屈指度日,苏轼天天盼望着春花吐红,江岸铺绿,焦虑地等待着北归之日,重酬壮志;然而春光薄情,难驻黄州。他空怀拳拳之心,得不到精忠报国的机会。
53、是韩翃。
54、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