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八阵图杜甫古诗带拼音【精选49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

2、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

3、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蛇)为“四奇”。

4、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此诗前四句具体地描写胡马瘦骨棱起如刀峰,耳竹削似的尖耸,俊逸矫健,步履轻快,四蹄生风,是匹骏马。后四句则赞美胡马的本领,指出其所到之处,没有东西可阻挡之,值得策骑者信赖,甚至可将生命交托给它,由於胡马如此骁勇快捷,故万里亦可横行。全诗赞美胡马之余,亦抒发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5、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6、八阵图最早记载于《三国志·蜀书卷五·诸葛亮传》的正文中,“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7、而后在《晋书·列传第二十七·马隆传》、《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传》等多部史籍中皆有记载。

8、《八图阵》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9、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10、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11、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12、《房兵曹胡马诗》

13、八阵图⑴

14、【注解】:

15、【作者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16、杜甫《八阵图》诗词: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词句注释  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⑵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白话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17、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18、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19、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八阵图的特点,正如李靖《问对》所指出的,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而其构想,则与《周易》是分不开的。八阵的排列,实际是一幅“八卦方位图”(即“后天八卦图”)。

20、古代行军作战时的一种阵法

21、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绝类别:怀古

22、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23、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24、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25、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6、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27、【释义】

28、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29、思想感情:这首诗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斗争中,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立下了丰功伟绩,并批评蜀国的吞吴失策,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与感慨。一.  八阵图⑴功盖三分国⑵,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⑶,遗恨失吞吴⑷。[1]二.  白话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2]三.  鉴赏:”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四. 创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30、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31、没有八阵图王维资料,应该是八阵图杜甫。

32、八阵图是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而创设的一种阵法。

33、唐·杜甫

34、江流石不转,

35、【评析】:

36、功盖三分国,

37、杜甫[唐]

38、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9、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40、【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原诗】: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赏析】:杜甫的《八阵图》是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原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写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41、古诗八阵图的繁体字~古詩八陣圖。

42、这是来自于杜甫的一首诗。

43、名高八阵图。

44、遗恨失吞吴。

45、【韵译】:

46、八阵由来已久,在三国时期之前便已存在,而八阵图则是由诸葛亮推演兵法所成。

47、八阵中的每一阵都由六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阵加中军的总共六十四个小阵,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于八阵图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孙子注》所说的“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则更是《易》理在布阵中的具体应用。

48、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49、这首诗歌颂的是诸葛亮

228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