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关于端午节屈原跳河的故事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译文:初夏的天气盛阳,百草万木茂畅。我独不息地悲伤,远远走向南方。眼前一片苍茫,听不出丝毫声响。心里的忧思难忘,何能恢复健康?反省我的志向,遭受委屈何妨?我坚持我的故常,不能圆滑而不方。随流俗而易转移,有志者之所卑鄙。

2、屈原受到群小的诬陷而被楚怀王疏远,先后两次被贬,直至江南当时楚国江山面临沦陷,屈原很想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却没有机会

3、玉与石混在一道,好与坏不分多少。是那些人们的无聊,不知道我所爱好。责任大,担子重。使我担任不起。掌握着一些珍宝。不知向谁表示。村里的狗子成群,不常见的便要狂吠。把豪杰说成怪物,是庸人们的口胃。我文质彬彬表里通达,谁都不知道我的出众。

4、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5、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6、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8、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自尽是毫无疑问的,但在汨罗江的哪个地方投江,历史上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权威的定论。根据部分研究平江文化学者的观点,认为屈原确实是在汨罗江的“澄潭”投江自尽的。什么理由?一是根据端午习俗的形成,二是根据常识的推理。

9、屈原投江的故事写出了屈原热爱国家,却因种种原因郁郁不得志,最后宁死不屈的精神。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屈原披头散发地游荡到了江边,他在汩罗江边一边吟唱着诗歌一边行走。有一个在江边打渔的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于是好奇地问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吗?为什么衣冠不整的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屈原回答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渔夫追问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圣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束缚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随着世俗的变动而变化。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昏聩不智之人,为什么不隐于众人而要出来反对所有人呢,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为什么一定要洁身于淤泥之中,显耀于污秽之上,却使得自己遭受不应该承受的流放呢?” 屈原正色道:“我们都知道,刚清洗过头发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尘,刚刚沐浴的人要穿清洗过的衣裳。谁会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躯蒙受尘土的污染呢?对我来说,我宁可远离那混沌的庙堂也不能忍受与他们同流合污。哪怕要投入这汩罗江中葬身鱼腹,我也不愿让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洁的污垢。”于是屈原怀抱石头,以身投汨罗江。屈原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悲伤情怀,他空有满腔的报国情怀却郁郁不得志。两度遭到流放,眼见故国沦丧却无能为力,愤懑之情充溢他的胸怀,最后只能以身殉国。

10、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11、九章·怀沙原文:

12、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13、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14、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15、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16、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巧陲不斵兮,孰察其揆正?

17、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18、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19、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20、守绳墨而不变易,照旧地按着规矩。内心充实而端正,有志者之所赞美。工垂巧而不动斧头,谁知他合乎正轨?五彩而被人暗藏,瞎子说它不漂亮。离娄微闭着眼睛,盲者说他的目盲。白的要说成黑,高的要说成低。凤凰关进罩里,鸡鸭说是会飞。

21、屈原跳河的时候是周赧王姬延在位。

22、各人的禀赋有一定,各人的生命有所凭。我要坚定我的志趣,决不会怕死贪生。无休无止的悲哀,令人深长叹息。世间混浊无人了解我,和别人没什么可说。死就死吧,不可回避,我不想爱惜身体。光明磊落的先贤呵,你们是我的楷式!

23、我鸿才博学可为栋梁,谁都不知道我的内容。我仁之又仁义之又义,忠诚老实以充实自己。舜帝已死不可再生,谁都不知道我雍容的气度。自古来,贤圣不必同时,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夏禹和商汤已经远隔,就追慕也不能再世。

24、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25、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26、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

27、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8、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29、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30、但2022年,屈原投江距今已有2300年。

31、全诗语句简短有力,颇有气促情迫之感,反映了诗人的实际感受与心境,在情感与表达形式上与诗的内涵浑然一体。

32、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33、屈原是端午节那跳河死的,因为人民怕鱼把屈原的身体吃掉,所以往河里投粽子,因此端午节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

34、公元前278年,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在这里投江自尽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将这个地方取为“沉潭”,但是后来大家觉得“沉潭”的“沉”字不吉祥,于是改名为“澄潭”。“澄”是“水平静清澈”的意思,因此改成这个名字不但有纪念意义而且又有好的寓意。

35、屈原投江的故事写出了屈原热爱国家,却因种种原因郁郁不得志,最后宁死不屈的精神。

36、尾声:浩荡的沅水湘水呵,咕咕地翻波涌浪。长远的路程阴晦,前途是渺渺茫茫。不断地呕吟悲伤,永远地叹息凄凉。世间上既没有知己,有何人可以商量。我为人诚心诚意,但有谁为我佐证。伯乐呵已经死了,千里马有谁品评?

37、根据端午习俗的形成。屈原投江时间是公元前278年,距今已经2296年。据老辈人讲,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平江的浯口,伍市、时丰等乡镇还有过小端阳和大端阳的习俗。小端阳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在自家过节。这一天是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汨罗江两岸的百姓得知屈原投江的消息后,为了不让蛟龙和鱼虾伤害屈原的遗体,大家纷纷划着龙舟将雄黄酒、粽子、包子倒入江里,用雄黄酒把蛟龙和鱼虾迷昏,用粽子和包子将它们喂饱。农历的五月十五是大端阳,带着老婆小孩到丈母娘家里过节。大端阳这天屈原的遗体在汨罗江打捞上岸后,老百姓得到消息后相互转告,因此在这一天走亲戚也是对这一习俗的传承。

38、抑制着心中的愤恨,须求得自己的坚强。就遭祸我也不悔改,要为后人留下榜样。像贪路赶掉了站口,已到了日落黄昏时候。姑且吐出我的悲哀,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39、周赧王在位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王畿(现在的洛阳附近,当时是东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无论周赧王是不是一个有道明君,对于挽救危亡的周朝都没有什么作用了。王五十九年,驾崩。是年,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周公降秦,尽献其邑三十六城、民三万,秦尽收其献,归其君于西周国。前256年,周赧王崩,宣告东周覆灭,周民东亡,秦取九鼎。后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国。

40、端午(唐)文秀

41、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遻兮,孰知余之从容!

42、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43、周赧王姬延(?-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称王赧,周慎靓王之子,东周第25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前256年在位,共59年。

44、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45、屈原是投江死的,百姓把粽子投到江里去,是为了不让鱼吃屈原。

46、简析: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47、与屈原投江有关的的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出自

48、屈原跳江前写下的诗歌是《九章·怀沙》,是诗人的绝命词。此诗历述作者不能见容于时的原因与现状以及南行的心情,为自己遭遇的不幸发出了浩叹与歌唱,希望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震撼民心、激励君主。

49、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50、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51、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始终“忍而不能舍也”。即使流浪以后,仍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迹,使屈原精神上升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