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出塞唐王昌龄古诗其一其二原文【优选121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2、《唐音癸签》:王少伯七绝宫同闺怨,尽多诣极之作,若边同“秦时明月”一绝,发端句虽奇,而后劲尚属中驷,于鳞遽取压卷,尚须商榷。

3、《批点唐音》:惨淡可伤。音律虽柔。终是盛唐骨格。

4、释义:离家的战士吹起笛子,吹的是寄托着“伤离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他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为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夫妻两人对长久的别离、无望的等待都同样地无可奈何。

5、《出塞》由王昌龄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王昌龄的《出塞》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6、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7、出塞二首·其一

8、全诗如下:

9、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10、其二: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11、《出塞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12、【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13、《出塞》作者:王昌龄

14、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15、释义: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

16、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新:刚刚。

17、《岘佣说诗》:“秦时明月”一首,“黄河远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

18、出塞王安石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20、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其二)

21、qínshímíngyuèhànshíguān,wànlǐzhǎngzhēngrénwèihái。

22、《说诗晬语》:“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边防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23、《艺圃撷余》: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

24、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送任五之桂林】

25、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26、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27、王昌龄写的出塞只有两首,没有其4,第四首。

2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其一)

29、【译文及注释】

30、其二: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31、创作背景:

32、王昌龄的《出塞》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33、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春宫曲】

34、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5、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36、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37、一作品简介:

38、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送郭司仓】

39、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40、《唐诗直解》:惨淡可伤。结句出人意表,盛唐气骨。

41、释义: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

42、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43、作者:王昌龄

4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5、liúmǎxīnkuàbáiyùān,zhànbàshāchǎngyuèsèhán。

46、王世贞《艺苑卮言》: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才。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

47、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8、其一: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49、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50、释义: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同受雨露润泽,你看到的那个月亮正是我看到,虽然分隔两地,但我们的心意是相通的。

51、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2、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53、震:响。

54、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55、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56、《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57、释义:缭乱的边关愁绪无数倾诉,总也听不完,只有那秋月高高在上照耀着长城,此景亘古不变。

58、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59、出塞王昌龄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0、《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61、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6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柴侍御】

63、qíyī

64、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65、王昌龄的边塞诗或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充满了杀敌卫国的热情;或描写长期征战怀乡思亲的“边愁”,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一部分描写妇女生活的诗也很有名。他的诗意境开阔,精神昂扬,语言流畅,言简意深,当时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著有《王昌龄集》。

66、《此木轩论诗汇编》:好在第二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不可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令人起长城之叹。诗人之词凡百,皆不忍尽、不敢尽、只有此一节尤不尽者,此《春秋》继诗之旨也。如不信者、试遍觅唐人诗读之。

67、chūsāi

68、释义: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69、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0、扩展资料:

71、《出塞》王昌龄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72、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73、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74、【名家点评】

75、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76、chéngtóutiěgǔshēngyóuzhèn,xiálǐjīndāoxuèwèigàn。

77、拼音版:

78、沙场:指战场。

79、但使:只要。

80、《唐诗绝句类选》:“秦时明月”一首,用修、于鳞谓为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洞庭西望”气概相敌。第李诗作于沦落,其气沉郁;少伯代边帅自负语,其神气飘爽耳。

81、《出塞二首》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82、《出塞二首》王昌龄•唐

83、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xing)(其一)

84、出塞二首拼音如下:(普通话拼音)出(chū)塞(sài)二(èr)首(shǒu)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

85、五赏析:

86、《唐诗摘钞》: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风度胜故,气味胜故。

87、其一: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可是去万里之外打仗的战士还未回来。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英勇善战的李将军现在依旧健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88、释义:月光洒满大地,林子变得幽静深邃,只有梦还一直萦绕身边。

89、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军行》。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

9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91、王昌龄(698-757),字少伯,长安(今属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历任汜水尉、校书郎,天宝元年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又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起,他避乱回乡,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92、《升庵诗话》: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李中溪侍御尝问余,余曰:扬子云赋,欃枪为闉,明月为堠。此诗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盖言秦时虽远征而未设关,但在明月之地,犹有行役不逾时之意;汉则设关而戍守之,征人无有还期矣,所赖飞将御边而已。虽然,亦异乎守在四夷之世矣。

93、出塞二首:

94、释义: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

95、dànshǐlóngchéngfēijiāngzài,bújiāohúmǎdùyīnshān。

96、《出塞二首》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97、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98、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99、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100、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101、《诗薮》:“秦时明月”在少伯自为常调,用修以诸家不选,故《唐绝增奇》首录之。所谓前人遗珠,兹则掇拾。于鳞不察而和之,非定论也。

102、出塞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03、【作品鉴赏】

104、《出塞·其一》【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105、文学赏析

106、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107、全诗短短四行却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出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108、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109、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1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11、释义:丛山将我们分开,就此分别,但千里之外我们仍能看到同样的月亮。

112、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13、这句话出自唐·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原文为:

114、月高天涯路,林深梦追人。——【塞下曲】(其三)

115、《网师园唐诗笺》:悲壮浑成,应推绝唱。

116、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17、作者简介:

118、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119、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120、qíèr

121、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23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