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的古诗大全300首【优选47句】
1、和风细雨,风中带着清新的泥土香味吹到脸上润润的湿湿的。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春风又绿江南岸
4、能开二月花。
5、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6、四季的风吹到脸上的感觉。
7、风唐.李峤
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9、热风如浪,风中带着。
10、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这是此诗的一大妙处。风是无形的,风又是实在的,我们看不到风,却能感受到风。秋风能扫尽落叶,春风能催开鲜花,风能激起千层浪,风能吹得万竹斜。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11、诗词讲究忌重复字出现,所以同一首诗内要带风的连续诗句还真少见啊,以下是有风的部分诗词希望能帮到你: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杨万里《腊前月季》)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袁枚《春风》) 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蒋锡震《梅花》 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恽格《晓起》 紫恨红愁千万种,春风吹入此中来。(沈固《折花仕女》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方岳《春思》) 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李商隐《春风》)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温庭筠《嘲春风》)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白居易《春秋》) 总向高楼吹舞袖,秋风还不及春风。(王建《未央风》) 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春风知别苦,不谴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宋王禹称)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满意答案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1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1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1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1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赠花卿》) 2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 2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大风黄庭坚 霜重天高日色微,颠狂红叶上阶飞。北风不惜江南客,更入破窗吹客衣。 大雷口阻风黄庭坚 号橹下沧江,避风大雷口。天与水馍糊,不复知地厚。谁家上江船,狂追雪山走。孤村无十室,旅饭困三韭。黄芦麋鹿场,此地广千肘。得禽多文章,肯顾鱼贯柳。莽苍天物悲,雕弓故在手。鹿鸣犹念群,雉媒竟卖友。商人万斛船,挂席上牛斗。横笛倚柁楼,波深苍龙吼。失水不能神,伐葭作城守。欲寄大雷书,往问长干妇。何当楫迎汝,秦淮绿如酒。 步虚----陆游 微风吹碧海,细细生龙鳞, 半醉骑一鹤,去谒青华君。 归来天风急,吹我过缑山, 锵然哦诗声,清晓落人间。 风不鸣条唐卢肇 习习和风至,过条不自鸣。暗通青律起,远傍白苹生。 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 入谷迷松响,开窗失竹声。薰弦方在御,万国仰皇情。 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唐李端 杨花惊满路,面市忽狂风。骤下摇兰叶,轻飞集竹丛。 欲将琼树比,不共玉人同。独望徽之棹,青山在雪中。
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3、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4、风是无形的,风又是实在的,我们看不到风,却能感受到风。秋风能扫尽落叶,春风能催开鲜花,风能激起千层浪,风能吹得万竹斜。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15、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1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17、<<风>>作者: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译文: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注释:解落:散落。三秋:秋季三个月,即指整个秋天。诗意: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18、rùzhúwàngānxié。
19、暖暖的夏天的味道吹到脸上暖暖的,热热的。
20、积累了很多有关“风”的成语:风吹雨打、和风细雨、风雨交加、狂风暴雨……、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今天老师也搜集一些带“风”的成语与大家交流。风雨同舟风平浪静风言风语风尘仆仆风调雨顺风和日丽风吹日晒迎风招展一帆风顺甘拜下风
21、春季如烟,微风漂浮,风中带着清新的春的味道吹到脸上。
22、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23、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24、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风是无形的,风又是实在的,我们看不到风,却能感受到风。秋风能扫尽落叶,春风能催开鲜花,风能激起千层浪,风能吹得万竹斜。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25、guòjiāngqiānchǐlàng,
26、萌萌的,龙龙的。
27、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2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9、秋季如雨。
30、冬季如刀,寒风凛冽,风中带着凛冽的寒气吹到脸上,好似刀子一般的划过。
31、诗中写了落叶、花朵、浪花、竹子等景物。
32、jiěluòsānqiūyè,
33、过江千尺浪,
34、从树叶、鲜花、巨浪、竹林这几种景物描写出来的。
35、通过描写风能吹落晚秋的叶子、能催红二月的鲜花能让江水掀起涛天的巨浪、吹过竹林能让万根竹子倾斜四种自然现象让人感受风的力量。
36、解落三秋叶,
37、《风》李峤
38、先秦:佚名
3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0、入竹万竿斜。
41、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42、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43、néngkāièryuèhuā。
44、夏季如火。
45、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46、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这是此诗的一大妙处。
47、《风》拼音:fèng作者:李峤 朝代:唐 落日生苹末,摇扬遍远林。带花疑凤舞,向竹似龙吟。月动临秋扇,松清入夜琴。若至兰台下,还拂楚王襟。风fèng详细字义〈动〉1.吹拂[blow]。如:春风风人2.比喻感化[reformamisguidedpersonthroughpersuasion,etc.]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史记・平准书》3.又如:风民(感化、教化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