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古诗课堂讲解精选31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更上一层楼
3、欲穷千里目,
4、[唐]王之涣
5、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黄河入海流的意思为“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入”在这首诗中因解释为“进入”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登鹳雀楼[1] 盛唐 王之涣[2] 【体裁】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8、要知道,你现在看到的《诗词格律简捷入门》里面的格律,都是后人根据唐代人的诗归纳出来的,在唐代,并没出明文规定什么格律,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合不合律,只要诗写的好,谁还管格律有没有问题啊。那些老是强调“格律”而忽视诗的本体的人是极其“迂腐”的,历来说这种话的人都写不出好诗来。
9、事实上诗人在实际写作时不会完全按照那个“正格”格式来,有很多“变格”,这本书后面会讲到的,所以不必急,你慢慢看来就懂了。
10、huánɡhérùhǎiliú
11、你现在刚看格律诗,看到的是最理想的那几个平仄格式,对格律的变化还不懂。
12、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叫你一点格律都不讲,只是叫你不要拘泥于格律而已。格律是很重要的,没有近体诗的形成,唐诗也不可能登上中国诗歌的巅峰。格律诗对人写诗功力的提升有极大的作用,写格律诗很有必要。
13、白日依山尽,
14、再说了,唐代诗人在写诗时并不会拘泥于格律,甚至在写近体诗时,不按格律来写,写出拗体诗来。比如说,崔颢的《黄鹤楼》,前四句格律完全乱套,甚至“空悠悠”还犯了诗家大忌“三平尾”,但你不能因为它不合律,就批评它,要知道,我们是在写诗,不是在搞格律。
15、“欲”是仄声,但没有破坏格律。当然,如果这个位置用一个平声字的话,那这首诗就完全符合格律的“正格”了。
16、登鹳雀楼
1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8、这首诗完全合律,没什么不妥。
19、黄河入海流。
20、《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21、前两句诗的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22、先说结论登鹳雀楼黄河入海流的入是流入的意思。登雀鹳楼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作品。却观楼在今天的山西省和蓟县,却观楼向西,可以观赏到黄河的景观。私人登上了,却观楼望着黄河缓缓地向东流淌,进入大海。世人由此发出了黄河入海流的感慨。
23、báirìyīshānjìn
24、《登鹳雀楼》的诗眼在一“穷”字上。“穷”,“穷尽”的意思。作者好像站在极高之处,俯瞰世界:平视,则见日没西山,一片残阳余晖;俯视,则见黄河回折入海,一曲奔腾乐章。然若想望到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就要再登高一步,展现一副男儿胸襟!末尾两句,也被人们作为一种追求崇高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
25、唐·王之涣
26、yùqiónɡqiānlǐmù
27、《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28、而且,初唐,盛唐的诗人是最不介意格律有无拗句的,看李白,王维等人的诗,你就明白了。诗到杜甫那里,近体诗才“开始”规规矩矩起来,但是杜甫也写过一大堆拗律拗绝,所以你千万别被格律给拘死了。《红楼梦》里说的好,不能因为格律的限制,而生造些词来,以词害义就不好了;假如遇到了奇句,就算破律也不必管了。
29、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0、gèngshàngyīcénglóu
31、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