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出塞古诗其二优选99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教:令,使。

4、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5、《出塞》,汉代《横吹曲》曲名。关塞并不都在边疆,内地某些军事重地也叫“塞”。唐代诗人写我国东北、西北和北方地区的生活、战斗,常用《出塞》、《入塞》、《塞上》、《塞下》、《前出塞》、《后出塞》等汉唐乐府民歌的名称作诗题。

6、《出塞二首·其二》

7、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8、第二首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抒写自信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0、他早年贫苦,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11、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是王昌龄出塞二首。第一首概叹边战不断,缺少良将。

12、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13、从军行七首·其四

14、李白写的不是“出塞”,是《塞下曲》(六首)。

15、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16、(唐)王昌龄

1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8、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19、卢纶的应该是塞下曲,不是出塞

20、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21、王昌龄(王江宁,698年—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22、这是一首边塞诗。那秦汉时的月亮,依然明亮,依然照耀着如今的边关,而万里出征的将士却踪影难寻,永远长眠在了异乡。在深沉的感慨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明诗人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起句用“秦月”汉“关”互文,跨越千古,自有一股雄浑苍凉之气充溢全篇。继而诗人由士卒不能生还的悲剧写到对“龙城飞将”的期望,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将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掷地有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诗人对朝庭用人不当和将帅无能的不满。全诗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诗境雄浑深远,确为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23、万里长征人未还。

24、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2、出塞二首·其二唐代:王昌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译文: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25、译文及注释

26、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27、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28、《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是其早年赴西域时所作,诗中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29、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30、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31、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32、《出塞》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33、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34、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35、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36、芙蓉楼送辛渐

37、唐王昌龄

38、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39、《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其二诗曰:“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出塞其二》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语,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诗中意境雄浑,格调高扬。

40、从军行二首·其一

41、出塞二首·其一

42、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43、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44、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45、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46、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47、[赏析]

48、《出塞二首·其二》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作者唐朝诗人王昌龄。

49、采莲曲二首·其一

50、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5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5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3、《出塞》其二

54、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55、王昌龄〔唐代〕

56、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57、唐代:王昌龄

58、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59、秦时明月汉时关,

60、但使龙城飞将在,

6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62、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七言绝句,共两首。

63、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64、卢纶〔唐代〕

65、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66、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67、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

68、但使:只要。

69、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70、出塞二首·其二

71、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7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7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4、【译文】

75、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7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7、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78、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79、《出塞》其一

80、唐代·王昌龄

81、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82、《出塞二首·其二》全诗:“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意思是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83、塞下曲(其二)

84、出塞二首

8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8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7、度:越过。

8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9、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9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91、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92、译文: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93、一、《出塞·其一》

9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95、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96、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97、不教胡马度阴山。

98、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99、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23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