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江古诗表达诗人怎么样的感情【38句精选】
1、经冬复历春。
2、《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
3、近乡情更怯,
4、bùgǎnwènláirén
5、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6、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7、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我离开了家乡到了岭南,经过了汉江,又到了泷州。因为交通不方便,我和家人失散。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急迫。因为怕家人已经遭受自己牵连而发生不幸的事情,以致遇到认识的人,也不敢问家里人的情况。渡汉江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回家途中复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8、鲵鲸归穴东溟溢,又作波涛随伍员。
9、“断”和“复”字用得很好,表现出诗人在广东度日如年,与世隔绝的痛苦。
10、《渡汉江》不是李白的诗作,而是中唐时期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元稹。此诗极写汉江西来奔流到海的浩荡气势。首联写汉江的源远流长,开头用《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意。同时作者说明自己一年来的行踪正是顺汉江而下。
11、《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12、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13、lǐngwàiyīnshūjué
14、元稹〔唐代〕
15、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
16、不敢问来人。
17、dùhànjiāng
18、山遥远树才成点,浦静沉碑欲辨文。
19、jīngdōngfùlìchūn
20、岭外音书断,
21、《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一说李频)创作的一首五绝。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
22、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
23、嶓冢去年导漾水,襄阳今日渡江濆。
24、《渡汉江》主旨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25、唐宋之问
26、jìnxiāngqínggēngqiè
27、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8、《渡汉江》赏析
29、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
3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1、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
32、原文赏析
3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
34、lǐpín
35、万里朝宗诚可羡,百川流入渺难分。
36、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37、去年春,奉使东川,经嶓冢山下。
38、这首诗的作者历来就要争议,毕竟年代久远,又缺乏背景资料和其他佐证,所以很难断定谁是真正的作者,但我倾向于是宋之问的,因为宋之问曾党附张易之而被贬广东,后又偷偷逃回,所以他才会“岭外音书断”,还“不敢问来人”,一个被贬在外的人当然不会收到大量的慰问信,而且宋的人品也有些问题,“音书断”一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再说宋之问并不是被赦免回家的,而是自己偷偷逃回来的,这样“不敢问来人”就很正常了,而李频并没有到过两广一带的记载(岭外指岭南),并且李频也没有“不敢问来人”的事,因此我倾向于是宋之问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