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治理44句精选
1、一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2、二是抓好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县应急管理、公安、工信、环保、卫健、交通运输、农业等部门,要按照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职责分工,认真抓好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储存、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要在依法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凡未在专门区域内建设的,一律不予审批。扎实做好涉氨涉氯、长期停产半停产、计划搬迁尚未搬迁、安全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防泄露、爆炸事故的发生。对未进行安全生产“三同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设计诊断,全面整改隐患。
3、三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资金。
4、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5、隐患治理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通过排查或者专项检查,来发现隐患,第二,对发现的隐患进行登记,安排专门力量和专门时间,对发现的隐患进行消除。同时,分析总结隐患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6、扩展资料
7、隐患治理措施应符合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8、国家安监总局2008年2月1日发布实施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做出了详细规定,其中对事故隐患的定义、分级、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职责、隐患排查治理频次、档案建立、隐患登记、报告、奖励制度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9、整改责任人按照整改措施完成整改(如需临时防范措施,还应在整改期间落实临时防范措施)并上报验收人。
10、第二条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11、第三条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12、一是健全安全生产专家查隐患机制。完善细化专家“选聘管用”制度,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组织各级专家广泛参与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执法监察,不断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与国家、省安全科研院所和专业机构的业务合作,定期组织专家组,对危险化学品、皮毛、机械等重点企业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13、二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14、每季度及每年要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例如可以分析不同类型隐患占比,也可以按不同月度季度等不同周期对比分析等。
15、验收人按验收标准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同意隐患闭环,评估不合格要重新进行整改。
16、五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预案。处理方式(一)一般性事故隐患:应要求有关区域部门限期排除。
17、第七条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
18、第五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19、新隐患填报(自查、互查、安环部检查)
2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2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22、整改责任人按照整改措施完成整改(如需临时防范措施,还应在整改期间落实临时防范措施)并上报验收人;
23、建立隐患治理台账,落实隐患的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整改措施和临时防范措施、整改资金、验收标准及验收人,俗称“五定”,隐患治理台账也称“五定”表;
24、每季度及每年要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5、隐患整改3、隐患复查4、隐患签转与撤销5、隐患统计、报表、给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数据
26、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27、(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28、四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时限。
29、第六条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30、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程序是:
31、(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32、第三,通过隐患原因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今后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3、第四条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34、三是抓好烟花爆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厉查处超许可范围经营违规行为,加强暑期汛期和购销旺季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安全检查的频次和力度。进一步规范常年零售网点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季节性零售点数量。进一步深化氯酸钾专项整治,杜绝含有氯酸钾的烟花爆竹进入市场。强化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工作,依法取缔非法制售窝点。
35、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法定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36、验收人按验收标准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同意隐患闭环,评估不合格要重新进行整改;
37、四是抓好非煤矿山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大对石油天然气企业的日常检查频次和力度,重点加强对防井喷失控、防硫化氢中毒预防措施及应急设施排查力度。
38、(三)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做出停产停业,立即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并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加强安全警戒等相应措施,进行彻底整改。
39、建立隐患治理台账,落实隐患的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整改措施和临时防范措施、整改资金、验收标准及验收人,俗称“五定”,隐患治理台账也称“五定”表。
40、(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41、(二)重大事故隐患:应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并立即上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限期整改。
42、(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43、隐患治理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44、(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