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古诗配画图片精选134句
1、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登飞来峰》。全诗如下:
3、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人借自己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在政治上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5、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李白《上李邕》
6、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7、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结语正是点睛之笔。
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1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4、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6、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7、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18、只有登上“飞来山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
19、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20、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1、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22、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
2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登飞来峰》中蕴含哲理的两句诗。下面是全诗及解释:
2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29、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30、后两句的意境美: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
32、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
3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34、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5、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36、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
37、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陈亮《三都乐》
3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39、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0、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
41、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42、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欧阳修《吊僧诗》
43、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赵翼《论诗五绝》
44、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
4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4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7、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释文向《过苕溪》
4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
50、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5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5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3、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黄遵宪《杂感》
54、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55、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56、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57、《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5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6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1、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62、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6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6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5、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66、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67、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能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
68、更正一下:原题有字误,应为《登飞来峰》。
6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70、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7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72、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
7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75、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76、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77、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78、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79、宋代:王安石
8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8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82、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8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黎志远《汉阳舟次》
84、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85、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86、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诗人作为政治家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87、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
8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8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9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
91、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92、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9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94、北宋•王安石
9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96、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
9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9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9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00、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10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0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103、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104、用诗歌阐述政治观点、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是宋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该诗在描写景物中,含有深刻的理趣。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细写山中之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心中的感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包含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寓抽象义理于具体事物之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抱负和对5前途充满信心的神情状态,都得到了充分反映。这首诗阐发哲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其二,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简言之,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今天再读这首登高望远的七言绝句,仍觉意蕴深邃,豪气满怀。
10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106、登飞来峰
107、登飞来峰王安石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赏析: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108、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09、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110、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11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12、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13、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王若虚《论诗诗》
114、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115、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
1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17、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118、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19、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120、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2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22、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
12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24、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12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2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2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2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130、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13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3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33、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134、思绪条贯,勾连紧密;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前后关照,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