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古诗教学视频【优选54句】
1、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主要定位在诵读和理解诗意上。进入三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如果仅仅限于读正确和理解诗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努力实现意义到意境、意蕴的跨越,所以在教学《枫桥夜泊》一诗时,我把重点放在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情上。
2、三、课首位照应,浑然一体,恍若天成
3、最后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学生的情感也就自然而来,也就读出了张继这种深深的愁。
4、《枫桥夜泊》教学反思
5、夜半钟声到客船。
6、江枫渔火对愁眠。
7、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8、每个环节,都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比如诗意的理解,王老师让学生先说,自己掌握了哪些理解古诗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然后让学生自己理解古诗,做批注,小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交流会还不理解的全班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整个过程,老师没有讲解一个字,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的。
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0、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品读、赏析《枫桥夜泊》描绘的画面,领略诗中悲凉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11、课堂三个环节,分别照应三个学习目标。第一个环节,读诗歌、背诗歌。第二个环节,理解诗意;第三个环节,悟诗情,巧拓展。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12、课从诵读歌词开始,在歌声中结课,当我们来到苏州,站在枫桥上时,我们会想起——,寒山寺的钟声响了千年,当我们听到《涛声依旧》这首歌时,我们还会想起——,你听,在陈小奇在《涛声依旧》中这样写道:“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歌声在教室内响起,孩子们沉浸在音乐声中,此时下课铃已响,可他们坚持要听完这首歌。我想,“枫桥夜泊”的风景和“枫桥夜泊”的钟声一定会留在孩子们的心中。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4、终于,王老师在第三节快下课的时候来了,直接让把学生带到录播教室,原来,她要执教古诗《枫桥夜泊》,临时给学生发放课文纸。
15、三、学生主体地位凸显。
16、在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关注“愁”这个字,为全诗找准情感基调。接着,以“从哪里看出来诗人很忧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一部分,首先是引导学生对诗作的字面意思进行理解,然后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诗人此时的孤寂与哀愁。以“诗人愁的是什么?”来联系之前对诗人的介绍,感受诗人的羁旅之愁、家国之悲。
17、理解诗意的方法:结合注释、结合图画、结合资料。
18、枫桥夜泊诗意:
19、枫桥夜泊
20、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21、四十分钟的课堂很快过去了,我仍然感觉意犹未尽,这真的是唯美课堂,课上成这样,学生如何不喜欢语文,如何学不好语文。整理一下,我从王老师的课上学到的东西还真不少。
22、教学中,我紧抓住诗中的“愁”字展开教学,找准了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紧扣诗眼,抓住“这首诗到底抒发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你能从诗中找出一个字吗?”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愁”,什么叫愁?(烦恼)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愁呢?他为什么发愁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古诗。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张继“愁什么”时,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乌鸦悲戚地啼叫,整个大地都被寒霜笼罩,江边的枫树,点点渔火,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切都让诗人感到孤独、凄凉、寂寞。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猜猜诗人为何而愁,学生猜测:他可能远离家乡,在思念亲人;他可能是忧国居民等,然后出示一段介绍诗人张继落榜的小故事,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诗人张继的孤独、寂寞。
23、这节课上教给学生的方法有:
24、姑苏城外寒山寺,
25、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26、其实,留给我们更多思考的是,王老师在备课时,她的观念如
27、读诗歌的方法: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吟诵。其中重点指导了吟诵。
28、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29、何指导她设计这节课,她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目的是什么,她本人作为课堂上的教育资源,她的智慧、她的素养、她和孩子们的互动、她的举手投足,她的激励性评价,这些都值得我们细细琢磨。
30、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1、一、整节课体现了基于标准的教学。
3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3、全体语文教师带着满满的期待,认真地听。《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诗题意为夜晚停船于枫桥,全诗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愁绪。
34、二、以读代讲,注重积累
35、《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36、月落乌啼霜满天,
37、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38、枫桥夜泊的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39、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40、唐·张继
41、作品原文
42、唐朝张继
43、二、“教方法”的理念在这节课上充分体现。
4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5、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46、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47、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8、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主要定位在诵读和理解诗意上。进入五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如果仅仅限于读正确和理解诗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努力实现意义到意境、意蕴的跨越,所以在教学《枫桥夜泊》一诗时,我把重点放在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情上。
49、学生理解诗意后,王老师叙述,学生想象画面,学生看图画,
50、读对应的诗句,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分析。整节课,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读,各种形式的读,读得有层次,读的有提升,有效果。最后拓展环节,学生又诵读了很多表达愁思的诗句,以月为对象寄托愁思的,以钟声为对象寄托愁思的,学生在短短时间内记住了拓展的诗句,像陈润林,一分钟内背会了四句长短不一的诗句,真的不简单,学生的潜力无穷,这一切都归功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发、激励。
51、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52、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53、作品鉴赏:
54、《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