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微信文章
1、片片粽叶情,粒粒是思念
2、而对赛后领赏、庆贺的情况则惜墨如金,进行略写处理。
3、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4、“绿头”“红布”,色彩鲜艳,与喜庆气氛相应。
5、这三个场面又是按照赛龙舟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顺序来记叙的,显得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6、课文的主体部分在文章的第1段,它描述全茶峒人在端午日这天,争相到长潭观看赛龙舟的欢乐场景。
7、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4分)
8、第三个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9、这句话是母亲采艾草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对艾草的珍视、爱惜和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满足与喜悦,表现了母亲对家人的爱。
10、“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可以想见热烈、欢乐的程度不下于赛龙船。
11、整个这一段都在为下文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蓄势,让读者从中读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12、而且,同样是详写的一、二两个场面,写法也不尽相同,如第一个场面以记叙为主,达到交代的目的;第二个场面以动作描写为主,这是由赛龙舟这个活动本身性质决定的,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具体可感的印象。
13、但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端午节这一天留给人们的快乐却是永远韵味无穷、难以忘怀的。
14、“莫不倒锁了门”,表示全家出动,家家如此。
15、“便使人想起人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运用想像,进一步渲染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
16、在人们的恋恋不舍之中,欢乐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17、赛龙船时,作者运用一系列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写出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有特征的动作,表现了赛船场面的热烈气氛。
18、C.第③段引用《诗经》中有关采艾的佳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意蕴美。
19、看看有什么相关新闻,应该会比较有新意吧比如像杜蕾斯领导的一众广告大家
20、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描写艾草,为后文写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做铺垫。
21、真正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22、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4分)
23、“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准备充分,一点不马虎。
24、在这个重点部分,作者主要写了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船和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
25、D.第⑥段中写母亲接连打电话叮嘱我端午节插艾草,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
26、第2段,记述赛龙船后人们下水追赶、捕捉鸭子的情景。
27、“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暗示了竞争的激烈。
28、五月是炎炎夏日的开端,毒蛇、毒虫开始活跃,传说此时魑魅魍魉猖獗肆虐,会给没有抵抗能力的小孩带来灾难。因此,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给孩子佩戴五色彩绳,以避不祥。
29、“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交代放鸭河中的目的。
30、“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真有点儿迫不及待了。
31、三个“莫不”相当有分量,充分体现了端午日赛龙舟这个传统活动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32、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连海社区志愿者来到半月湾小学,和孩子们一起编织彩绳,系在手腕或脚脖上,祛病辟邪、寓意吉祥。
33、“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当官的、当地有身份的人也不例外。
34、虽然只写了两句话,但气氛同样热烈感人。
35、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插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关于插艾草,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36、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作者将写作的重点放在对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上,至于赶鸭子的情况,则在此以后一笔带过、点到为止。
37、在简单交代了当地端午日的习俗后,介绍了划船的地段和终点,为下文写赛龙舟作了铺垫。
38、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39、“莫不穿了新衣”一句,看似随意一笔,实则显示了人们对赛龙舟的看重,突出了过节的喜庆和欢乐。
40、端午节插艾草,能使人身体健康,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让人难忘;艾草充满活力,身姿挺拔瘦直,气质清秀淡雅,温婉脱俗;母亲用艾草缝制的香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疼爱和温情;艾草有药用功能,母亲用艾草泡水给我们洗澡,让我们整个夏天清清爽爽。
41、【答案】
42、沈从文的这篇短文,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端午日这天,人们赛龙舟和赶鸭子的场面。
43、第二个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赛的盛况。
44、(1)对故乡的眷恋;(2)对浓浓母爱的赞美;(3)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4)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
45、其中:第一个场面,写全茶峒人到河边观看划船。
46、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
47、“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民风淳朴,并带有几分神秘色彩,显得虎虎有生气。
48、第3段,简述划船竞赛和追鸭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表明端午日全民同乐时间很长。
49、综观这一部分,作者在处理详略的时候,也是有所取舍的。
50、显然,对第一、第二个场面作者着笔较多,目的就是为了渲染欢乐的场面和人们过节时喜悦的心情。
51、A.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了作者的情思,勾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52、端午节处于农历五、六月之交,气候转换,天气湿热、蚊虫滋生,容易爆发瘟疫。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把艾草等植物枝条摆放在门口,用来驱虫辟邪。
5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54、兼提问、疑问、引人入胜、排比四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