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长句子断句方法107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2、【参考答案】

3、【检测练习】

4、借助动词

5、四、语序句式断句法.

6、⑴人称代词

7、文字停顿可以使用标点符号,也可以按空格键。如果一段话说完,另起一段话,就点按换行键。

8、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9、“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10、察对话:

11、例:盖/大苏泛赤壁云

12、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3、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而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时,需停顿。

14、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15、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16、例:余闻之也/久矣

17、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18、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19、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20、总之,是可以设置停顿断句的。根据上面说的方法就可以了。

21、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

22、断句: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23、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24、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25、例〔8〕反复:“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26、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27、(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28、例〔7〕对称: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29、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0、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31、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32、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33、五、古代的年号、国号、官职、爵位、地名等之间一般要停顿。

34、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35、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

36、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37、摘 要:朗读长句时,难免会遇到中间断句的问题。由于句子长,无法一口气读完,往往有急促或断续的现象,结果句子被读得支离破碎,不够连贯顺畅。

38、一、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时,一般应停顿,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

39、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40、例:夔一足也

41、指的是给已加标点的文章按照文意的理解,在标点的基础上给句子内部的停顿加以分析判断。

42、辨句式:

43、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44、六、句子中有省略成分时,一般应在省略位置后或前省与后省之间停顿。

45、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46、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47、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48、六、总分关系断句法。

49、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50、“……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51、(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52、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53、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54、一、名词断句法。

55、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56、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57、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58、阅读语段,为括号中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59、翻译:他的门客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贫困,行为不端,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于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用鞭子打了数百下。

60、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61、依总分:

62、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63、二,逐步分解。如上句,后置定语也很长,现在第二步我们来逐步分解。后置定语用了两个inthe,inthebeautifulSmokyMountains是一部分,inthesoutheasternUSA是另一部分。这样这个后置定语就断好了,段成两个介词结构。

64、三,学会忽略次要部分。一个句子,先抓主干,剩余的无非是定状补,有些部分,特别是状语部分,大多补充说明时间或地点,并不是作者要强调的部分,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可以适当忽略,避免在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时产生阻碍。

65、五、修辞方法断句法。

66、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67、(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68、借助名词

69、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70、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71、“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72、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73、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74、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有两种:一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停顿,即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一是句子中短暂的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的成分关系和意义关系来划分语气停顿。确定文言文停顿与断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75、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扬州中学朱学慧

76、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77、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78、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79、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80、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81、读文段:

82、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83、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84、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85、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86、二、虚词断句法。

87、三、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88、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89、可借助"曰""云""言""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句读。

90、找虚词:

91、“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92、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93、一,找出主干。一个句子,无论有多长,我们首先找到它的主谓宾或主系表,剩下的,就非常简单了。如:Dollywood,inthebeautifulSmokyMountainsinthesoutheasternUSA,isoneofthemostuniquethemeparksintheworld.句子虽长,我们可以先找到主系表结构,主语Dollywood,系动词is,表语是公园。再来看其它部分,主语Dollywood后面的一长串,都是修饰这个主语的后置定语,句子最后intheworld就是状语。

94、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95、“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96、语文考试中,文言文断句对于很多同学而言是一个难点,但是文言文断句也是有方法的,一起看看吧。

97、句子较长可以断句,常规是这样理解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现在的断句有两层意思:1、给古人未做标点的文章加上标点。这是考试的一种题型。在大学,或考研的试卷中都有出现。

98、据修辞:

99、例〔5〕顶真: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

100、四、“也”在句子中间时,一般应停顿。

101、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102、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3、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104、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105、如果想做竖行字,可以一个字一按一下换行键。

106、“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107、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5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