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读音60句
1、《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2、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
3、南唐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4、或断绝众缕,绕带手腕。――《潜夫论·俘侈》
5、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6、邪佞,读音xiénìng,汉语词语,意思是奸邪,伪善。出自《汉纪·平帝纪》
7、有个成语“夜夜笙歌”,其中的“笙”就是指这种管乐器。
8、引证解释
9、基本解释
10、缕的基本信息:
11、部首:纟
12、李煜读音:lǐyù。
13、拼音lǚ部首纟笔画12五行火繁体缕五笔XOVG生词本基本释义详细释义1.线:千丝万~。不绝如~。2.泛指线状物。相关组词缕述缕缕缕陈缕析蓝缕缕举緼缕缕解竹缕缕络缕说香缕雪缕甲缕
14、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洞庭,见一画舫,雕槛朱窗,笙歌幽细,缓荡烟波。”
15、乍起拼音zhàqǐ,是突然起来、猛然起来的意思。乍:忽然,起:起来。
16、明·梁辰鱼《浣纱记·投吴》:“千门花月笑相迎,香风满路笙歌引。”
17、唐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酬客应制》:“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
18、缕,线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19、总笔画:12
20、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三国志·文帝纪》
21、竹字头下面有个生念笙shēng。
22、出自《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23、(5)泛指细而长的东西,线状物[filament]
24、缕的拼音为:lǚ
25、线:千丝万缕。不绝如缕。
2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27、宋·张子野《南歌子》词:“相逢休惜醉颜酡,赖有西园明月照笙歌。”
28、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唐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酬客应制》等均有相关记载。
29、唐白居易《宴散》: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30、头皮也乍起来,眼珠子也瞪起来,像是炸了窝的老母鸡。
31、(3)同本义[thread]
32、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
33、、笙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ēnggē,指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唐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酬客应制》等均有相关记载。
34、泛指线状物。
35、①汉荀悦《汉纪·平帝纪》:“莽既不仁而有邪佞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
36、释义:奸邪,伪善。奸邪小人。
37、笙,是一种管乐器,在殷周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一般由十七根长短不一的簧管插入铜斗中,演奏时用手指按孔,利用口中吹气吸气的气流震动簧片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现在经过改革,有二十二到三十二簧笙,还有加键笙等,音色更好。多用于伴奏,合奏或独奏。
38、近义词:突然、猛然。
39、邪佞:xiénìng
40、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41、那叫一个白光乍起,于是天雷地火,一发不可收拾。
42、píngyánsìzhōngyǐ
43、念shēng。
44、乐声乍起,几对男女翩跹起舞。
45、③宋方勺《青溪寇轨》:“当轴者皆龌龊邪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
46、宋·欧阳修《采桑子》词:“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47、笙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ēnggē,指合笙之歌。
48、(1)缕(lǚ)
49、部外笔画:9
50、例句:在这片林子中,微风乍起,使我感受到了一丝凉意微风乍起,像慈母的手一样抚摸着大地。
51、(4)又如:缕綦(用线织綦);缕彩(用各色不同的线缕成其文采)
52、没有反义词。
53、繁体字:缕
54、②《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景以冯延巳、常梦锡为翰林学士……而延巳等皆以邪佞用事,吴人谓之‘五鬼’。”
55、有布缕之征。――《孟子》。注:“紩铠甲之缕也。”
56、(2)(形声。字从糸(mì),从娄,娄亦声。“娄”本指“双层”,转指“双股”。“糸"指丝线。“糸”与“娄”联合起来表示“双股搓合的丝绳”。本义:双股线)
57、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58、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59、合笙之歌。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
60、底死谩生发音dǐsǐmànshēng释义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出处南唐·冯延巳《应天长》词:“兰房一宿还归去,底死谩生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