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不识庐山真面目打一成语24句精选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2、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3、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肯定是当真相放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因见识短浅,或者是偏见与蒙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失去了真理与失误。

6、有眼无珠。

7、【谜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打一成语)【谜底】旁观者清【解释】反面会意:不在山中,在山一旁才能看清。【语出】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8、解析:题目给出一个用成语概括语境描写的问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对应的四字成语?

9、横看:整个庐山是一道道连绵起伏山岭;侧看:是一座座高峻峭立的险峰;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看庐山都会是变幻万千,层峦叠嶂,孤峰突起,连绵起伏,庐山真面,堕云雾中,高山峻岭,高耸入云,层峦叠嶂,崇山峻岭,重恋叠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宋代苏轼〕提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正确答案身临其境[shēnlínqíjìng][解释]临:到;境:境界,地方。

11、白话文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12、原因是: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而在山一旁才能看清真实面目。对同一事物,局外人由于冷静、客观,比当事人看得清楚和全面。

13、扩展资料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5、这个成语是:旁观者清。

16、临事而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辨真伪,扑朔迷离,……

17、【谜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打一成语)【谜底】旁观者清【解释】反面会意:不在山中,在山一旁才能看清。为什么不用当局者迷呢?因为谜法要求谜底的字词要与谜面对应。“当局者”与谜面“身在此山中”不对应,故不能扣合。

18、有眼无珠,不知深浅,盲目自大,惹人耻笑,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真是可悲可怜。

19、身临其境。“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后一句诗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处在庐山中,身临其境的意思也是身处在它的环境中,所以是“身临其境”。

20、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21、此诗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22、这句诗语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原文如下:

23、以上这些成语都有事物的本质往往隐藏于现象之深处,或者说认识事物的本质往往会被现象所迷惑。

24、云雾缭绕,云雾迷蒙,云蔚霞起,云雾缭绕,云遮雾罩,虚无缥缈,层峦叠嶂,崇山峻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峰峦雄伟峰峦叠嶂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连绵起伏千峰万仞危峰兀立拔地而起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连绵起伏重峦叠嶂...

25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