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的下一句是
1、云中谁寄锦书来出处:李清照的《一剪梅》。
2、这是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的一句,我也很喜欢这首词,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是:当空中的大雁飞回的时候,谁托它捎来书信给我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她的丈夫赵明诚。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7、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8、全诗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1、这首词的字里行间反映出了一个沉溺于甜蜜之中的初婚少妇一旦与丈夫分离后热切思念的缠绵情感。这首词可以说通篇浸透着“思”和“盼”,或者是围绕着这两个字来铺陈展开的,特别是后半片一开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更把自己满怀无法排解的苦闷与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12、译文
13、这句话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14、注释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此心安处是吾乡意思:我内心安宁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出自苏轼词《定风波》: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短短几字道尽了柔奴的宁静淡远,睿智豁达。定国系附马,因受苏轼诗文案牵连,被放逐南蛮之地。柔奴虽是歌妓,但却一路相随,陪伴左右尝尽坚辛,历经数载重回京师,只一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15、这全句来理解。“寄雁传书”或“雁足传书”是大家熟知的成语,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不知道云中有谁能托大雁给我寄来锦书,现在正是鸿雁排成一个字南归的时分,我正在月光照满的西楼上翘首以盼。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词句的意思是: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释义: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7、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
18、云中谁寄锦书来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9、古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借用这个典故,这句话的意思是:问谁能够将他的书信带来,让我知道他的音信,我回信的时候,满月的月光照着西楼。其实并不一定是在满月的时候才回信。满月代表团聚,在这里只是借用满月表达深深地思念。至于说“雁字回时”的意思,要从“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0、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1、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22、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23、云中谁寄锦书来意思是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是李清照在和丈夫赵明诚离别后,由于思夫心切而写的。结婚后,李清照夫妇感情非常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难免两地相思。
24、锦书: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句子,“锦书”指含相思情愫的书信。这里“锦书送罢”可理解为“追忆完过去的时光”。
25、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6、把追忆的信送出去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时日不多,再也经不起荒废了。
27、原词是:
28、全诗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9、云中谁寄锦书来,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中的书是指家信或书信。全诗如下:
30、好像没有全文吧,这应该是化用的。
31、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32、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33、这是李清照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和朱敦儒的鹧鸪天:且插梅花醉洛阳。的合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