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秋日晚霞的诗句
1、霞标绰约消烦暑。
2、红笺寄与添烦恼,
3、描写秋天晚霞的诗词有:
4、我欲进山听鸟声,
5、《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6、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
7、秋庭暮雨类轻埃,
8、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范仲淹)
9、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10、夏日黄昏夕阳斜,
11、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12、《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过雨园林绿渐浓,晚霞明处暮云重。——赵彦端《浣溪沙·过雨园林绿渐浓》
14、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15、鲛人织出绡五色,冯夷不敢閟深泽。闯得烛龙归崦嵫,横舒几占半天碧。光绚列岑浮紫翠,琉璃倒蘸成琥珀。何当乘风掣下来,并州快剪随意划。制就诗囊百万个,分与江湖放吟客。
16、日落西山头,人约黄昏后。
17、色似芙蓉声似玉。
1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王维)
19、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
21、年代:唐作者:刘禹锡
22、《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3、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陪窦侍御泛灵云池—高适)
24、夕阳西下落庐圆,暮日无暇畅满天。
25、和元晦晚霞
2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7、叶下间关莺语近。
28、《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9、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30、夏花已开有谁得?
31、《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32、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33、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34、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5、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36、早来雪意遮空碧,晚喜晴霞散绮红。便可悬知明旦事,一轮明月快哉风。
37、——陆龟蒙《京口》
38、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仲殊《南柯子》
3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李商隐)
41、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
42、——来鹄《惜花》
43、释义:夕阳染红的树上蝉声不断、白发的人啊送别诗格外的悲伤。11、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44、——储嗣宗《南陂远望》
45、湖天晚霞
46、庐外花繁幽径隐,林中叶茂小溪闲。斜阳透影余晖暖,笛韵悠扬伴水潺。
47、秋馆黄昏,小风香阵欺裙蝶。近霜花叶。著意红双叠。
48、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49、——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50、出自清代杨芳灿《一剪梅》
5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52、释义:夕阳照射着细草,湿气升腾;雨后清新明丽的江景映入眼帘。释义:秋高气爽,空气澄净,秋水宁静庄重,可是弥散的青烟平添朦胧的画影.8、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崔峒《登蒋山开善寺》
53、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54、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55、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56、叶重如将青玉亚。
57、叶有清风花有露。
58、释义:秋天光明的黄河水到了水边岸地,把门关上面向夕阳观望。10、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
59、秋日当阶柿叶阴,
60、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李端《春游乐》
61、此句色彩对比鲜明,落霞是绚丽的,多重的,孤鹜是清淡的,单一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孤鹜是自下而上的,秋水长天,天水相接,浑然一体,远近、上下、立体式的展现出一幅深秋江天图。此外,动静结合。动写“落霞”、“孤鹜”,动写“秋水”、“长天”,使人的视野中出现一幅绚丽的“江边初晴”的画面。另外句中有对,对中又有对。“落霞”与“孤鹜”对,“秋水”和“长天”对,他们结合在一块儿又是对仗。作者登高望远的畅快之情并没有直接的宣泄出来,而是寓情于景,使整句变得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从而成为千古绝唱。
62、出自清代郑文焯《点绛唇西楼感梦》
6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4、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65、《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15、《秋日》【唐】耿玮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16、《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7、《秋夜曲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18、《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9、《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0、《秋波媚》【宋】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66、霞帔羽衣筠竹杖。
6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8、次主簿叔晚霞
69、秋入黄昏金粟粟,苔侵苍翠玉茎茎。
7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72、释义:在夕阳落花出现的时候朋友忧愁的坐在船中。
73、年代:宋作者:张栻
74、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75、色浓柳最占春多。
76、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
77、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78、晚日东园一树花,
7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80、《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1、《长安秋望》【唐】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82、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李白《宴陶家亭子》
83、晚出游山作野人,
84、释义:记忆里满满都是新安那个地方,万重山中夹杂着夕阳的光辉。6、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杜甫《晚晴》
85、夏日黄昏夕阳斜,此时心肠如天色。我欲进山听鸟声,夏花已开有谁得?
86、《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87、色借玉珂迷晓骑。
88、淡淡秋江落日斜,水清沙白下寒鸦。
89、秋水悠悠浸墅扉,
90、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91、晚落风波委世途,
9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3、(二)
94、释义:在春节的小路上采摘桑叶,在夕阳下踏青而行。
95、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
96、秋天夜晚,雨停风清,月高云散,草叶上有露水、虫鸣,林中片片落叶。我与你相隔一步的距离,只消一言就知情深万重。
97、年代:宋作者:盛烈
98、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99、剩云残日弄阴晴。晚山明。
100、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鹧鸪天—晁补之)
101、(三)
102、王子华时书沧桑夕阳落函岭,惊鸦一蹬空;群山苍暮色,寺内无人踪。唯梅花三株,状若飞雪哭;徘徊仰天望,古楼月西疏。
103、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04、红尘外独行独坐,
105、——皇甫曾《寄刘员外长卿》
106、《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07、柒月星繁莲华醉,清茶一盏点江山。
108、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09、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10、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11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12、病眼何愁未苦佳,膮看霜了晚看霞。只惊天上三冬月,那得西湖十里花。景与诗争酣未退,兴如水涌云难遮。却嫌醉墨欹倾甚,整整斜斜半似鸦。
113、出自宋代方岳《次韵徐太博》
114、《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15、霞裾侍女争言好。
116、红绡香润入梅天,
117、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
118、释义:一个人望着远方秋天的荒草,野地里有人耕种,伴着夕阳2、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119、此时心肠如天色。
12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21、释义:客人朝着朝阳去寻找,僧侣背对着夕阳回来。9、耿湋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122、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绮紫氛氲。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为褥欲裁怜叶破,制裘将翦惜花分。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123、秋到黄昏最寂寥。凤胫频挑。鹊脑频烧。玉人孤坐按秦箫。
124、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25、释义:非常寒冷的风吹着我朋友的帆船渐行渐远、落叶和夕阳相染慢慢的天亮了。秋天夕阳时间:秋分日后除回归线之间的国家.北半球越向北,夕阳越早,均在18点之后.南半球则是相反的.秋分日,昼夜等长18点、秋分日之前,北半球在18点之前、秋分日一般以9月23日算。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自古以来,无数骚人墨客的作品中,都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总之,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是先民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伦理价值观念对中国文人生命意识的深刻影响。
12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
127、(一)
128、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月高微晕散,云薄细鳞生。露草百虫思,秋林千叶声。相望一步地,脉脉万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