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终南山风景的句子
1、——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
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这首诗写的是终南山的雄伟奇观,进入视野的,都是阔大、广远的景象.全诗突出主峰的巍峨宏伟、群山的连绵不断,白云的迅速变幻、山表的青霭多变,天气阴晴不定.全诗具有视野宏大,气势磅礴的特点,正如前人所评:“是诗在开辟之初,笔有鸿蒙之气,奇观大观也.”(《而庵说唐诗》)《唐诗观澜集》,《唐诗汇评》第318页).这种大蕴涵着无限的佛学理气并与“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与禅学思想相吻合.其中更能体现佛教禅字隐逸思想的是最后一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起点睛的作用,也是最能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地方.于诗人思想层面来探究诗文与佛教禅字思想,单是这一句就足够了.“樵夫”与儒、道的出世思想有莫大的联系.它的哲学理念已经不能简单地用“打柴的人”来理解其中的韵味.它已经与“隐士”挂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隐士的概念等同,成为了隐士的化身.《终南山》全诗上部分对终南山的描写并非仅仅因为对终南山的热爱而去尽情抒写,他的抒写实质上是对最后一句作情感的积淀.终南山是历代文人、隐士选择归隐的地方,诗人极言终南山的美.这种赞美与其说是对终南山景色的热爱,不如说是对隐士生活(出世)的向往.“欲投人处宿”很大程度上流露出诗人要在终南山归隐的意向(抑或说感受归隐生活的意向).而不是单单为了住上一宿.可是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困难的.一旦选择了入世也就意味着他要放弃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任何一个脱离现实而存在的人都是可怕的,而王维的生平也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入世.他走的是一条亦官亦隐的道路.王维的个人生活经历——“人生几许伤心事”,对于人生无常,难于把握是切肤体验的.这样的人生经历,自然使人走向究天人之际的思想轨道,而这样的情感辐射恰可在道家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归依,在山水中留恋徘徊,排遣人生苦楚,从而培养起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忘情地在大自然中作“丧我”、“无待”的逍遥游,追求绝对自由,找回自我,珍视生命,而王维的《中南山》流露出来的却是另一种异质,它未能达到“与田地并道生……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文心雕龙》)的心理境界.它所倾露出来的只是诗人对“出世”生活的一种向往,而其内心十分清楚其现实中所处的位置,尽管他的内心多么的苦闷,多么期待脱离世道的各种束缚去追求一种超凡脱俗.他清醒地认识到入世之于他是何其的遥远,尽管中南山——归隐(出世)的好去处就在眼前,(甚至已经置身其中)也只得隔着河流在岸的另一边探问对岸的樵夫——隐士.从此诗可以看出王维未能真正从世俗中解脱.“得了天上道心,便虚御风.”“隔水问樵夫”不只道出山的宏大辽阔,也道出了诗人在“出世”与“入世”的选择上的迷茫
5、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6、作者礼佛圭峰寺
7、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8、祖咏〔唐代〕
9、释义: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10、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终南山楼观台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信士游客。
11、。终南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耸立在西安市之西南。翠华山距西安市30公里,以奇峰异洞、清池古庙著称。因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曾于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官,故又称大乙山。主要景点有太乙池、风洞、冰洞、翠华庙等。
12、释义: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13、——唐代·白居易《白云泉》
14、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终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周至县境内,海拔2604米。
1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7、译文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20、南五台青翠峭拔,富产药材,古人称它为终南神秀之最。山顶有观音、文殊、清凉、舍身、灵应5峰,俗称南五台,以观音台最著名。宝泉位于山腰,形如美玉,味似甜蔗,为品茗休憩之佳地。独松阁亦位于山腰,因阁中有一株古松,故得此名。阁周鸟语花香,景色如画,为览胜之佳地。观音台又称大台,位于独松阁之上,有隋国光寺遗址。此台视角开阔,北眺八百里秦川,令人胸襟为之一开,心旷神怡。
21、终南别业表达了作者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22、释义: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23、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
24、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25、释义:湘江上,女萝做流苏,潇洒又飘逸。那里的白云真美丽,你早去早享受。
26、——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27、——唐代·刘昚虚《阙题》
28、——唐代·崔颢《登黄鹤楼》
29、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30、——唐代·王维《终南山》
31、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32、太乙池为山间湖泊,传为唐天宝年间地震造成,四周高峰环列,池面碧波荡漾,山光水影,风景十分优美,如泛舟湖上,可穿行于峰巅之间,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情趣,其乐无穷。太乙池之西的风洞,高15米,深40米,由两大花岗岩夹峙而成。洞内清风习习,凉气飕飕,故称风洞。风洞之北的冰洞,虽盛夏亦有坚冰,寒气逼人。现在,山中有一正岔水库,泻水时飞瀑倾流。由山下望去,素练悬空,气势磅礴,亦成一景。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三,翠华庙前皆有庙会。这时,游人如潮,十分热闹。
33、——唐代·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34、终南山东起盛产美玉的西安市蓝田县最东端的杨家堡,西至周至县最西界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介于东经107°37′—109°49′、北纬33°41′—34°22′之间,东西长约230千米,最宽处55千米,最窄处15千米,总面积约4851平方千米。横跨蓝田县、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等县区,绵延200余里,雄峙在古城长安(西安)之南,成为长安城高大坚实的依托、雄伟壮丽的屏障。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35、释义: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36、皇家寺院,位殊尊荣。唐宗世民,御赐闻名。宰相裴休,撰文德銘。定慧禅师,修持法弘。兰若馨院,吉祥弥隆。风景秀丽,地势伟雄。历史悠远,古刹幽静。圭峰夜月,登临瑞盈。远眺长鄠,浩气满胸。祈福消灾,功德无穷。古朴雄浑,闻名秦岭。大德高僧,实修真行。大雄宝殿,紫气鸿蒙。奕奕圣像,威武尊容。妙相圣境,云升岫青。翠峰环绕,状若莲凝。厚德载福,应运应时而倾;上善若水,顺心顺风而成。慈悲万物,普度众生。启迪心智,无量神功。相逢牵手步人生,看淡荣辱气自平。处世且将心地问,为文可对苍天盟。东西南北和风拂,春夏秋冬甘露蒙。随遇而安担使命,初心不忘任驰骋。
37、终南望余雪
38、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周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39、说经台南面峻峰上,有一座八卦形的炼丹炉,传为老子当年炼丹所用。台的东南方有一个“仰天池”,传为老子当年打铁淬火的水池。池的附近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台的西边有化女泉,是老子教训弟子徐甲之处。传说老子西游途中将一具白骨点化成英俊少年徐甲,抵达函谷关后,老子将七香草点化成美女考验他,徐甲经不住诱惑,刚要有所动作,被老子用手一指,立即现出白骨原形。幸有尹喜为其求情,老子方又点化白骨为徐甲,并用拐杖怒触地面,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此泉清洌,至今尚可饮用。台的东北方有一座老子墓,墓为椭圆形,冢方四米,占地二十平方米,墓前有清代毕沅书“老子墓”碑石。
40、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1、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42、说经台北二里处为宗圣宫遗址。临观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9株历经千年仍然蓊郁青翠、苍劲挺拔的古柏。当地群众尊称为“楼观九老”。其中有一棵树传为老子当年系牛所用,被称为“系牛柏”。树下留有元代所刻石牛一头。西南隅有三棵树,树上结瘿酷似三只昂首展翅、活灵活现的苍鹰,人们被之为“三鹰柏”。
43、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4、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古城长安(西安)之南,“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道教名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
45、释义: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46、释义: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47、携友礼佛,满心虔诚。台阶虽险,漫步稳行。鸟语相伴,其乐融融。古诗赞曰:浩照圭峰树影重,天云潋滟淡春容。银河斗转横轮阁,铁鸟风清杂晚钟。青幛远衔秋夜月,轻云暗抱大夫松。山家乘兴恒孤往,石径穿林护短筇。祥峪高冠,风水宜中。前居龙岭,后坐莲蓬。人行鸟道,圣迹峥嵘。妙诗颂曰:青山绿水舒眼,翠竹白云入梦。松声涛涛鸟蹄,流水潺潺诗融。苍松拥翠柏,白云沐幽径;山间长小憩,石桌享清风。山门映圣地,青竹辉柔情;板对彰雅韵,茅屋裕雅境。古木昭沧桑,幼树鼎苍穹;鸟语唱山间,清泉潺耳萦。
48、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4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0、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以后历代虽时有修葺,但屡遭兵燹,至清末,宗圣宫仅存残垣断壁,一片废墟。此后,楼观的中心便转移到了说经台。新中国成立后,对古楼观进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说经台为中心的建筑群。
51、终南山
52、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53、菩提莲心,妙相禅境。广种福慧,遍洒浆琼。大千世界,清净为本,救苦救难,大放光明。长安帝王都,自古享美名。高冠添神秘,祥峪知废兴。是非应有道,胜败岂无凭。高德从不语,乾坤紫气腾。
54、魏巍圭峰,终南胜景。周朝建寺,大唐闻名。高冠西望,祥峪梦萦。祖师弘法,春夏秋冬。周朝开元,太王演兵。夜宿斯处,天降巨龙。盘卧福地,气贯长虹。太王挥剑,斩之未成。大汗淋漓,心不力从。醒来晓一梦,急招询问吉凶。蜿蜒恰龙脉,霞蔚喜云蒸。修庙以镇之,历朝乃兴盛。高山流水春花灿,淡定从容菩提盈。风水宝地法雨降,宝刹福涵紫气升。一场两院,香火长红。
55、注释
56、说经台主要殿堂有四,即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和灵官殿。配殿有二,即太白殿和四圣殿。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相望。山门前,有石阶盘道,蜿蜒而至台顶。山门西侧不远处有一石砌泉池,名为上善池,内有一石雕龙头终年吐水不断。相传元至元二年(1283年),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瞓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如今每逢庙会,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
57、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58、这首诗写的是终南山的雄伟奇观,进入视野的,都是阔大、广远的景象.全诗突出主峰的巍峨宏伟、群山的连绵不断,白云的迅速变幻、山表的青霭多变,天气阴晴不定.全诗具有视野宏大,气势磅礴的特点,正如前人所评:“是诗在开辟之初,笔有鸿蒙之气,奇观大观也.”(《而庵说唐诗》)《唐诗观澜集》,《唐诗汇评》第318页).这种大蕴涵着无限的佛学理气并与“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与禅学思想相吻合.其中更能体现佛教禅字隐逸思想的是最后一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起点睛的作用,也是最能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地方.于诗人思想层面来探究诗文与佛教禅字思想,单是这一句就足够了.“樵夫”与儒、道的出世思想有莫大的联系.它的哲学理念已经不能简单地用“打柴的人”来理解其中的韵味.它已经与“隐士”挂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隐士的概念等同,成为了隐士的化身. 《终南山》全诗上部分对终南山的描写并非仅仅因为对终南山的热爱而去尽情抒写,他的抒写实质上是对最后一句作情感的积淀.终南山是历代文人、隐士选择归隐的地方,诗人极言终南山的美.这种赞美与其说是对终南山景色的热爱,不如说是对隐士生活(出世)的向往.“欲投人处宿”很大程度上流露出诗人要在终南山归隐的意向(抑或说感受归隐生活的意向).而不是单单为了住上一宿.可是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困难的.一旦选择了入世也就意味着他要放弃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任何一个脱离现实而存在的人都是可怕的,而王维的生平也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入世.他走的是一条亦官亦隐的道路. 王维的个人生活经历——“人生几许伤心事”,对于人生无常,难于把握是切肤体验的.这样的人生经历,自然使人走向究天人之际的思想轨道,而这样的情感辐射恰可在道家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归依,在山水中留恋徘徊,排遣人生苦楚,从而培养起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忘情地在大自然中作“丧我”、“无待”的逍遥游,追求绝对自由,找回自我,珍视生命,而王维的《中南山》流露出来的却是另一种异质,它未能达到“与田地并道生……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文心雕龙》)的心理境界.它所倾露出来的只是诗人对“出世”生活的一种向往,而其内心十分清楚其现实中所处的位置,尽管他的内心多么的苦闷,多么期待脱离世道的各种束缚去追求一种超凡脱俗.他清醒地认识到入世之于他是何其的遥远,尽管中南山——归隐(出世)的好去处就在眼前,(甚至已经置身其中)也只得隔着河流在岸的另一边探问对岸的樵夫——隐士. 从此诗可以看出王维未能真正从世俗中解脱.“得了天上道心,便虚御风.”“隔水问樵夫”不只道出山的宏大辽阔,也道出了诗人在“出世”与“入世”的选择上的迷茫
59、楼观台留存有不少珍贵的碑刻,如唐代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载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唐老君显见碑》、员半千隶书《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宋米芾行书《第一山》、苏轼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元赵孟瞓隶书“上善池”碑等。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高文举所书《道德经》碑两通。其字体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书法劲力苍古,风格绚丽,近看是字,远看如花,字字珠玑,如梅花初放,被后人誉为“梅花篆字碑”。两通碑侧各有七个冷僻的字,为一般《字典》所不载,据称为老君十四字养生诀,其意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
6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61、圭峰寺掠影
62、圭峰山俗称尖山,包括紫阁、大顶、凌云、罗汉诸峰,峭丽挺拔,形如圭玉,故称圭峰山。主要景点为高冠瀑布。瀑布位于圭峰山北坡,落差超过20米,急流飞溅,直下深潭,响声如雷。唐岑参有诗云:“岸口悬飞瀑,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这是高冠瀑布真实而形象的写照。瀑布上游巨石突兀,环绕而成一潭,称车厢潭。潭清见底,细石如鳞,历历可数,为寻幽探奇之佳地。瀑布下游流势平缓,形成一湖。水面波平如镜,湖周青山似屏,为嬉戏野营之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