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思想复杂的句子
1、许多人说孔子思想入世,老子思想出世,这是二者的最大不同点,但是,老子思想既然出世,为何还要留下这洋洋洒洒的几千字《道德经》?诚然,道家思想肯定是有出世气息的,但道家思想肯定不能是“出世”的学问。
2、因此,孔子究其一生竭力维护“礼仪制度”,实则是想借“礼”来调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继而维系社会稳定。所以孔子之思想的着眼点,某种意味上可以看成是“人与社会”。
3、本文由颜小二述哲文原创,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哦。
4、对儒家多少有点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孔子所处的时期是春秋末期。自周天子带头失德到孔子所处时期,周公当年立下的礼渐渐失去其束缚力,社会秩序混乱,子弑父,臣杀君的例子数见不鲜。面对“礼崩乐坏”的大环境,孔子认为是人们“不守礼”造成的,于是孔子花了将近一生的心力在竭尽全力去维护“礼仪制度”。
5、我研究中国历史,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几千年,只有毛主席为人民打天下,才真正改变了历史。自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任人宰割,割土赔款,受尽屈辱。清末民初,保皇党、革命党、这个党、那个党,各种党,都在中国大舞台表演过。维新论、立宪论、三民主义,各种理论,都在中国实践过。但无一成功,都救不了中国。最后只有社会主义救中国。只有毛主席领导人民打天下,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才使中国从一百多年的屈辱状态走出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真正的大国强国。
6、虽然孔子的哲学思想可能十分宏大,但我觉得其根本思想,就是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我们来看孔子的原话:“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提出“仁者爱人”。
7、谢邀!
8、在认知论,孔子尚未摒弃"生而知之"的观点,把"生知"列为认识能力之"上","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强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9、如果非要将道家老子和儒家孔子比一比,说出个区分,那么,老子思想的着眼点可能更多在人本身,想着通过解决人本身的问题,人自身问题解决了,人人都平和心态了,社会又怎会因相争而乱?而孔子思想的着眼点可能更多在于人与社会,想着通过维护社会稳定之礼,以教化百姓的手段,让大家守礼,继而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10、孔子的哲学思想是简单的,不难理解的!学懂弄通之后,干什么成什么!
11、孔子在汉代以后逐步被当成了圣人,很多人认为他的思想很复杂。实际上孔子的哲学思想并不复杂,孔子无疑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他的思辨主要是围绕着易和中庸来进行的。
12、每一个著作家都有偏见,孔子和老子也不例外。孔子和老子最大区别是阶级偏见,孔子的文章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老子的文章就没有阶级性,可以人人受益。
13、道家思想以其“无为”思想最有名,同时,道家思想里面有比较浓郁的“制衡自身欲望”的味道,于是,许多人认为道家有种“归隐山林”的出世之感。
14、老子认识天地的道法自然三生万物。
15、老子是无为,不争,自然,一杯浑水老子是认为让他自己慢慢澄清。孔子是看到世道乱了想尽一切办法把它从浊转清。孔子看的是人心反复,可以运作。老子已经看透尽人心,要么魔高,要么道高,让道魔自治。事实证明,老子比孔子看透人间多一点,世俗里面功名富贵这个大染缸,没有人能带着入世的模样走出来,儒家并了百家并且带着那种初心都没能全身而退。佛家遁入空门,也就真的空了,空门无人,也就无佛了。
16、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的创始者.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不同可以概括为儒道两家的主张不同.我们可以用三个简单的概念来分辨儒家与道家的不同.第一,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道家不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第二,儒家以天为至高存在,凸显历史背景;道家以道为至高存在,展现宇宙视野.第三,儒家期盼天人和德,从向善到择善到至善,道家则希望与道和一.一个人如果喜欢不受拘束,自由选择他的生活方式,就这一点而言,显然比较倾向道家,而儒家就是要我们在社会上尽好自己的责任,所以儒家有一种责任感,压力比较大.
17、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正是鲜明的呈现出中国哲学的特点,儒家哲学思想以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诚等为价值理念,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富于入世理想与人道主义精神。
18、孔子想让人间的关系倡仁义礼智信;
19、孔子的哲学思想就是他注的《易经》
20、孔子在易的基础之上,继而总结出中庸的至道,其孙子子思总结而成篇章。中庸的思想就是针对世界永恒变化的应对之策。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世界时刻都在变化,你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得到的很快就会失去。人心、政局、时事都在不停的变化。怎么办?寻找动态的平衡,努力达到那个中间状态,以变应变。以中庸来应对易。我想这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21、所以孔子思想中虽然涵盖了人生、社会等方方面面,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教人们守礼的。“礼”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某种意义上说,人与社会之间,有一根名叫“礼”的绳子相互牵制,人不守礼,社会就动荡,而一个安定的社会,也不可能没有合适的“礼”存在。
22、孔子与老子最大的思想区别是,从宏观角度说,孔子主要推行的思想是“仁”和“礼”。老子主要推行的思想是“道”和“德”。
23、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24、道家之老子思想的着眼点:“社会之我”与“自然之我”
25、显然,老子所研究的,也就是他的思想之着眼点,某种程度上,实则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做到既不让“社会之我”陷入困境,又不失去“自然之我”。
26、孔子与老子生在同一个时代,都处于东周末年的春秋时期。传孔子还问礼于老子。二人还交流过各自的思想学说。两人的思想都影响了中国两千五百多年。
27、孔子与老子思想,最大的区别,在于孔子赞成”有为”希望”入世”,而老子主张”无为”希望”出世”。
28、注:图片来自网络。
29、儒家之孔子思想的着眼点:人与社会
30、一句话:孔子为人,老子为天。人背天,天不背人。老子改变不了人,孔子改变不了天。所以,各有各的道,各走各的路。
31、老子看到的人类社会之争斗来源,发现这些争斗看上去是人们不守“规矩”所致,实则是人败给了自己的欲望而已。所以,老子思想的着眼点,某种意味上就可以看成是处理好“社会之我”与“自然之我”的关系。
32、孔子的哲学思想,其核心就是易,易就是变化。史记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孔子经过长年的奔波和世事的坎坷,终于悟到了世间最大的道就是“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所以他下大力气研究并为弟子们讲授《易》学。孔门弟子亦习《易》成风。
33、“自然之我”在老子思想中犹如初生的婴儿,一张白纸一般,没有社会气息之名利欲望,且无烦忧;而“社会之我”因被束缚于一些社会关系和名利斗争中,时刻需要面对名利物欲之诱惑。具体化来说,有的人陷入人情关系中的名利诱惑,而失去了内心,这里的内心,就可以看成是“自然之我”;而有的人,可以很好的制衡自身的欲望,即不让“社会之我”陷入困境,又不失去“自然之我”。
34、孔子认为,所谓"天",指主宰一切的上天,他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或又指广袤的自然,"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反映了春秋时期关于"天"的观念变动时期,即由主宰之天逐渐向"自由之天"过渡。关于"命",孔子是肯定的。他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并自称"五十而知天命!
35、其实,道家老子之思想重点,并未旨在要人不问世事,而是旨在告诉人们,社会争斗之源头,其实来源于人自身,即源于人过多的欲望,或者说是源于人对名利的追求。毕竟,有名利的地方,就会存在争斗。人因为贪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贪求名声,好声色,好嫉妒,于是尔虞我诈、争斗就来了。
36、因此对以上六经内容和《论语》的深入研究是可以发掘出孔子的哲学思想的。
37、再者就是"礼","仁",孔子主张立礼复礼,纳仁入礼,仁礼结合。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克己复礼","齐之以礼","为国以礼"。强调"礼的重要性!
38、孔子的哲学思想:
39、以“有教无类”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40、老子则主张,顺应自然,不要勉强自己,不要试图用人力,去改变世界。老子始终要求世人,要懂得顺应”道”,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有为”(即用人力去破坏道)。
41、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42、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43、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也就是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44、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他在诸子百家争鸣之前,就有了"天道观,人道观,认识论,方法论"等哲学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命,礼,仁,知,中庸"。
45、孔子在整《周易》时就整理出其中,”刚健有为”的思想,指出君子应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游列国,虽然没有任何统治者,愿意接受并践行,他的政治理想,但是他还是,坚持不懈地为此奔波,抱着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努力说服世人,接受自己的”仁”学。
46、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最大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从老子说起,再说孔子。俩人确实是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有为,一个无为。
47、从孔子亲自表述的“仁”来看,我个人认为“仁”的哲学思想代表了儒家对做人的最高道德原则。而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对做人的根本要求就代表了他的哲学思想。
48、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要说区别,也可认为是千差万别,要说相似,也有相似之处。非要把二者思想进行对比,做个区分,只能说二者思想的着眼点不一样。孔子着眼于社会,希望以好的社会制度,来维系人的品性以及生活方面之和谐;而老子着眼于人自身,提倡以人自身之知足常乐等态度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有其合理性,人人都知足而不相争,又何来社会动乱一说?
49、孔丘的思想是彻底的干涉,老子的思想是彻底的不干涉。
50、以“德”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51、经过多年的生活社会实践,我更加认识到“仁”代表了孔子的哲学思想。
52、老子主张柔弱,象水,象小草,僻免大灾大的战争,孔子主张社会安定,通过礼,仪,仁,智,信的模式,影响了几千年。
53、从现代语境来理解,仁是一种发自个人内心,继而扩展到家庭再超越家庭,延及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自然、宇宙的普遍的爱。
54、孔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虽然孔子本人没有专门论著自己的哲学思想,但可以从他整理和讲述的文章以及平时的言行得以总结出来。
55、区别在于二者思想的着眼点不一样。
56、以“仁”、“得”观点贯彻始终的伦理思想。
57、或者就儒家和道家进行对比的话,大抵能够基本得出一个结论,孔子主要精力放在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而老子之主要精力则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这里的自然如果从人生层面来理解的话,就是“社会之我”与“自然之我”的关系。
58、我自己从接受教育开始,父亲就一直用儒家做人的基本原则来教导我,学习做人的基本原则,他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告诉我,要多考虑别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要心怀对世界、对人类的善心、爱心,要去做对全人类、长时间有利益的事情。父亲同时也以身作则示范给我看什么是“儒家仁学的修养”。
59、孔子的哲学思想有:
60、老子研究人本身,孔子研究人与社会
61、孔子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62、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中庸之道",还有″三纲五常"忠.义.仁,孝.廉.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