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左传中描写无德之人的句子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庄公十年》

2、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3、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襄公十一年》

5、②《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单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③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倒叙就是在叙事过程中回顾事件的起因,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如“宣公三年”先记载了郑穆公兰之死。然后再回顾了他的出生和命名;其母梦见天使与之兰,怀孕而生穆公,故名之兰。《左传》中还有插叙和补叙,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这些叙述,常用一个“初”字领起。

7、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左传·昭公·昭公二十年》

8、《左传》是以故事的形式说历史典故的编年体史书,与《谷梁传》、《公羊传》并称“春秋三传”。

9、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10、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昭公十八年》

11、②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来立体化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齐鲁长勺之战”中写曹刿,通篇作者未加一句评判议论,而曹刿的思想、性格、风度却宛然如见。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宣公二年》

13、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

14、①文学性的剪裁,是说它既叙述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又善于使所传达的事件意趣盎然,而避免枯燥乏味的流水帐式的记述。历史事件的故事化,是说《左传》在叙述史实时常常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写,描绘他们的言语、行为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带有小说、戏曲的色彩。

15、《左传》继承了《春秋》惩恶扬善的良史精神,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不只是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罗列,还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道德伦理评价,以历史的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

16、修己而不责人《左传·闵公·闵公二年》

17、《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18、使能,国之利也。《左传·文公·文公六年》

19、《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作品。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或两汉之间。作品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

20、③《左传》写人不象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由于它是编年体,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事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21、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22、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三年》

23、①《左传》主要运用对话、行动来表现人物,而绝少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的特征。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

24、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僖公十年》

25、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隐公三年》

26、《左传》的主张:义战,反对不义之战。

27、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左传·哀公·哀公六年》

28、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襄公十一年》

29、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成公四年》

30、原文为御孙谏曰: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

左传中描写无德之人的句子

31、人本精神和民本思想是《左传》杰出的思想特征,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念,也是当时社会现实和思潮的反映。人本精神是对神权意识的颠覆,《左传》提出了“民为神主”的观点;民本思想则表现为对民意的重视,表达民为邦本,民重君轻的观点。

32、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

33、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左传·隐公·隐公十一年》

34、《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

35、这句话的意思是,节俭是有德之人共同的品质,奢侈是恶念中的大恶。也可以理解为,俭朴是一切好的品德所共有的,奢侈则是很大的罪恶。

3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句话是出自于《左传·庄公·庄公二十四年》。

37、《左传》人物性格的特点

38、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左传·隐公·隐公三年》

39、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如秦晋崤之战中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失败的结果:“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僖公三十二年)秦师经过周都洛阳北门,王孙满又预言:“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僖公三十三年)《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个别段落中,作者也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如写陵之战“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师”中阵地的情况,完全是通过楚子和伯州犁的对话展示出来的。(成公十六年)

40、心则不竞,何惮于病。

41、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僖公十四年》

42、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左传·昭公·昭公二十八年》

43、无论做人做事,应德字为先。只有能力而没有人品的人,最终将难逃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44、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成公二年》

45、君子贵其身而后能及人,是以有礼。《左传·昭公·昭公二十五年》

46、《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价人物。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47、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我们民族自古提倡的优良美德。我国历史上众多有识之士在生活上都十分注意自身的俭朴,也非常重视对后代的“俭朴”教育。这种身教言传之精神,成为后人正身教子的楷模。这两句上古流传下来的宝贵格言,对当今民风具有现实的教育和针砭意义。

48、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

49、《左传》虽然未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但是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十分注重刻画人物。其中如曹刿、先轸、弦高、子产、晏婴等等都是很生动的形象。更可注意的是,《左传》不仅能够写出人物的特性,而且注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够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50、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左传·昭公·昭公十年》

51、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左传·昭公·昭公四年》

52、《左传》文学性的剪裁和事件的故事化

53、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隐公·隐公十一年》

54、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成公二年》

55、不义不昵,厚将崩。《左传·隐公·隐公元年》

56、不让则不和,不和不可以远征。《左传·定公·定公五年》

57、《左传》所言:“无德而禄,殃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道德而得到的功名利禄,早晚都是祸殃。

58、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五年》

59、《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

60、《左传》在治军问题上主张德、刑并重,即把礼作为道德手段,法作为强制手段,用来经武治军。

61、《左传》秉持儒家立场,主张仁,义,对不义之人(比如晋灵公)不义之战(崤之战)都是否定的。

6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出自春秋末期左丘明的《左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节俭是一种大的德行,奢侈是一种大的罪恶。

63、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左传·闵公·闵公二年》

4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