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边城中描写节日的句子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内心孤独。翠翠虽然和爷爷的感情深厚,但似乎翠翠没有可以真正倾诉心声的对象。因为爷爷年纪与翠翠相差甚多,无法真正了解翠翠的少女情怀。且在爷爷去世后,翠翠的生活变得更加孤单,爱情无果,而亲人皆已离去,所以翠翠内心很孤独。

2、沈从文在《边城》中主要描写了中年妇人喜穿浆洗得极硬的蓝布衣裳,做事时在胸前挂有白布扣花围裙,她们平日里孵一窠小鸡,养两只猪也是为了托下行船夫打副金耳环,带两丈官青布或其他回来。

3、渴望爱情,开放真诚。在初次见过傩送后,翠翠的内心就已经对傩送产生好感,虽然很害羞,但是翠翠实际上内心对于爱情非常敢于面对。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就可看出翠翠是个敢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坚贞不移的人。

4、节日就快要结束了,却令翠翠久久不能忘怀。

5、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6、爷爷开始让翠翠掌舵。

7、第一次描写翠翠在端午节的龙舟赛会上与爷爷走散,遇见了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傩送派人将翠翠送回家,两人在相处中彼此产生了朦胧的好感。

8、命运坎坷。在出生时就失去了父母,在唯一的亲人爷爷照料下长大,遇到了喜欢的男子,而男子却离她而去,爷爷也去世了,最终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翠翠是个勇敢追求爱情的人,然而她的结局却让人叹息。

9、特点:结构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跌宕起伏,采用顺序和补叙相结合的叙述手法。

10、饮食民俗

11、沈从文在《边城》中提到翠翠喜欢用蒜苗泡在米汤里做酸蒜苗;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尖角粽子,就连结婚用的礼品中也少不了一坛酒、一盒糍粑。由这些可见,湘西人喜欢吃糯食、酸辣食品、鱼类,喜欢喝甜酒、烧酒。

12、小说并未从翠翠与傩送第一次相遇写起,而是采用倒叙的手法,先概括而详细地描写端午节赛龙舟的一般场面,然后才略写当天的具体情形,最后引出了翠翠的回忆,也即与傩送相遇的那天。概括式的描绘,主要是为了突出端午节历来如此的热闹气氛,全茶峒的人,妇女、小孩、农民、商人、水手、军人、税官,有身份的没身份的,在此时似乎都抛开了身份、生活方式、情绪等方面的差异,投入到一种集体的节日狂欢中了。小说首先反复以“莫不”“全”等包容性最大的词说明了参与节日庆典的人员的广泛,然后详细地描述了赛龙舟的一般形制,包括参与比赛的人员、龙舟的样式、人员的职责安排,比赛时的场景等,最后以“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和“牛皋水擒杨幺”为喻,说明比赛的紧张激烈与宏大规模。即便比赛的胜利者,得到的奖赏仅仅是“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但众人仍然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可见,边城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活动实在极度匮乏,一年之中的几次节日狂欢,已经是他们精神上能够得到的最大奖赏了。

13、婚姻民俗

14、你好,想必你也知道,沈从文先生也是湖南人,他熟知故乡湘西的风土人情。

15、端午节场景第三次出现时,翠翠还一直“温习着两次过节、两个日子所见所闻的一切。

16、在《边城》中,端午节的“赛龙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情节点,主人公翠翠的爱情悲剧正是从看赛龙舟而起的。在一次赛龙舟结束后,站在河岸边傻傻地等着爷爷的翠翠,遇到了船总顺顺家的二儿子傩送,朦胧的爱情如河面上的薄雾,轻盈而飘渺,带着些许忧伤,从翠翠的心底浮了出来。

17、《边城》是沈从文先生一部小说。描写湘西风情,详细地介绍赛龙舟的风俗。表现了边城人所向披靡的无限生命活力;而比赛完了,没有谁计较功劳大小、名利得失,个个“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表现了边城人的憨厚淳朴。“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表现了官民同乐、军民同乐的和谐氛围。

18、在《边城》中翠翠与老二的爱情是从歌开始的。湘西男女喜爱的是通过带有民族特色的以歌为媒,也就是走马路的方式。

19、天真善良,聪明可爱。翠翠因为自小在秀美的边城长大,接触的是民风淳朴的群体,因此,翠翠没有被世俗所染,性格天真烂漫,在傩送逗她时信以为真。在爷爷试探她对傩送的心意时,很聪明地掩饰着自己对傩送的爱慕之情。

边城中描写节日的句子

20、翠翠,是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是作者倾注着“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21、对翠翠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

22、高二教材选编《边城》,用端午龙舟、中秋赏月、春节祭祀等节日循环记录时间。

23、作家沈从文在《边城》中是这样描写端午节的:

24、建筑民俗

25、孝顺体贴。平日里,翠翠帮衬着爷爷渡船;在节日时,明明想要去集市,但却不舍得爷爷孤身一人,而且她与爷爷相依为命,照料爷爷起居,因而是个孝顺的孩子。

26、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重复出现了三次:

27、服饰民俗

28、第二次,翠翠为了不能忘记上个端午节遇见傩送的“甜而美”的经过,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上去看赛龙舟。天突然下了雨,为避雨,祖孙两人到船总顺顺家,没有见到傩送却遇上了大老天保,这就为日后兄弟两个去碧溪姐唱歌埋下了伏笔。

29、边城人家的住房文中描写到吊脚楼建筑,边城多雨水,气候湿润,而边城里面多山,所以建房子时总会出现余地有限,这样修建吊脚楼既能够省地还能够起到防潮的作用,而且外形也很美观,所以很受边城人们的喜爱。

30、边城描写的就是一群“靠水吃水”的水寨子边的人们,他们地广人稀,拜访亲戚出门劳作都要涉水而过,所以长久以来他们形成了对水的敬重和喜爱,端午节中国很多地方,尤其是湖南,因为是屈原的投江的地方,本来就有划龙舟的习俗,所以在边城里面,详细的描写端午节人们的活动,有利于深化人物性格,而略写或者不写其他节日,也是文章布局的重要手段。

31、交通民俗

32、十三四岁的小女孩逢上过节出门,总在脸上涂上两饼红色,穿上不甚称身的新衣,脚下穿一双尖尖头新油过的皮钉鞋,遇上家里稍有钱的,手上还会戴上一副麻花绞的银手镯,闪着白白的亮光。

33、沈从文的《边城》以湘西茶峒为背景,以小溪渡口为起点,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34、一种是“走马路”,就是婚姻由小伙子自己做主,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35、其中对端午节的盛况三年分三次不惜笔。这一天,边城人皆穿新衣,吃鱼吃肉,全家人到河边看划船,有身份的人更是全家出动。龙舟赛时下水仪式,五百响鞭炮齐鸣,擂鼓助威,加油呐喊,泅水捉鸭,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36、一种是“走车路”,就是婚姻由家长做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

37、翠翠是个天真无邪、自然善良、情窦初开的少女。

38、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39、《边城》中所呈现的民俗风情有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建筑民俗,交通民俗,婚嫁民俗。

40、翠翠开始注意和她差不多大的小姑娘,看见各种各样的都记在心里,互相比较。

4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