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描写边塞夜晚荒凉的句子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2、这首诗虽是纪行,但或抒感慨,或叙异域风光,一路写来,自然天成。“长河”,“落日”一联极其出色,历来被传诵为写景的名句。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凉州词两句描写边塞荒凉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驿馆荒凉,征鞍牢落,寄语楼船且莫开。

6、黄河远上白云间,

7、在一望无际的的大漠之中,凄凉孤寂、漫天风沙终年弥漫在这片荒凉孤寂的被世人所遗忘的土地之上,天地间尽是黄沙,如大的大漠之中似乎只有那几棵枯树能为这片土地增添一点微不足道的生机,偶尔寂静的天宇中回荡起北归大雁的嘹亮叫声……

8、描写边塞夜晚荒凉的语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此诗的意思是夜里北方的寒气伴随着打更声传来,寒冷的月光映照在士兵的盔甲上。描绘出边塞环境恶劣,军营艰苦生活

9、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10、断简椟中尘委积,故人墓上草荒凉。

11、香径无人,甚苍藓、黄尘自满。

12、赏析:

13、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写了边塞的荒凉。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的,全诗内容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全诗格调苍茫但并不悲观,富有张力,表达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的胸襟。全诗前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写了西北边地壮阔广漠的风光,描写了边塞荒凉。

14、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

15、其实整句诗词表现了出来的是战争年代边关的苍凉和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没有那句诗最能表达玉门关的苍凉,要是非要用个最的话就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1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8、诗的前两句写纵目远望,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之水像一条丝带飞上云端,一座孤独的玉门关耸峙在高山之中。这两句写的豪迈,写的壮观,这样一座漠北孤城,虽显得孤寂苍凉,但也展现了祖国大西北边塞地区广漠壮阔的风光,那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

1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一句写出边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20、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2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2、苍茫戈壁虽有鸟飞绝,人踪灭的苍凉,也许这贫瘠而厚重的戈壁下面蕴含着丰富的宝藏,茫茫戈壁留给我的记忆胜过高山、大海。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空旷与辽阔。

23、回首旧乡国,风物尽荒凉。

24、伤心故国迷烟草,秋日荒凉处处村。

25、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6、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7、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

28、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在黄河的辽阔,广袤的土地“万仞”的高山之中现一座孤城,以山之众,山之高,俞见城之孤。通过对比描写出边塞雄伟壮阔又荒凉孤寂的景象。

29、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

30、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1、句子和古诗:

32、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在这个安静萧条的地方,人们的神情冷漠、无助,家家户户门可罗雀,没有一丝生气。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33、这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34、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35、这个诗句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足以描写边塞荒凉!

36、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37、《凉州词》唐.王之涣

38、山行两日厌荒凉,田少山多多更长。

39、在这个远离繁荣、喧哗的边塞上,伫立着一座古老的城市,任凭风沙的吹打,那高大的古老城墙依旧像卫士一样守护着城中的生灵。他的身上充满了古朴的气息,岁月沧桑,饱受战火摧残的黝黑城墙依旧泛着渗人的凶光,如一头荒古巨兽,犹如一把尚无完全出鞘的剑令人望而止步。

40、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41、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42、前两句写的是壮观河山景象,后两句写的是苍凉边关的景象,整个词解析: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43、一个个沙浪向前涌动着,像—只无形的巨手,将沙漠揭去了—层,又揭去一层。沙漠上狂风袭来,沙粒飞扬,天昏地暗,这就是沙的世界,简直无你立足之地。茫茫的沙海中留下了一串串踏实而清晰的脚印,炙热的沙海将热气透过双脚沁人心脾,我和小画笔都醉倒在沙海中。

44、这首诗是写远离家乡戍边卫国士兵的思乡之情,写的苍凉慷慨,但却不失其壮。虽然点出了戍边士兵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废消沉的情调,也体现了盛唐时期诗人的豁达和宽广的胸怀。

描写边塞夜晚荒凉的句子

45、春风不度玉门关。

46、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4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理描写的是雄浑壮阔的边塞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形”,同时也表现出了边塞景色的色彩美。

4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9、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0、风月荒凉罗绮梦,输与扁舟归客。

51、杜门已与俗相违,苔径荒凉辙迹稀。

52、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53、诗的后两句写戍边士兵们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愁离怨的《折杨柳》曲调呢?因为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这两句写出了边塞将士无限的乡思离情,只能用羌笛来宣泄自己的不满与怨恨,孤独的玉门关远离中原,是那么的苍凉苦寒,但唐帝国的将士们仍意识到为国戍边的重大责任,展现了那个时代军人的无奈与坚强。

54、首二句交待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5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56、“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57、《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年代:唐作者:温庭筠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凉州词》年代:唐作者:王翰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一作: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代: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夜上受降城闻笛》唐代: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峰一作:回乐烽)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9、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6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61、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戈壁滩犹如在炉上烤着,灼人的热浪席卷着每一寸土地,使人喘不过气来。

62、羌笛何须怨杨柳,

63、站在沙山上,俯视下方,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沙山下面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林中花团锦簇,点缀着这绿色的“海洋”。

64、忽然,远处一片漫漫黄沙映入我的眼帘,更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丘,也是由清一色的黄沙堆砌而成,这里是黄沙的世界,黄沙的海洋,绵绵的黄沙与天际相接,根本想像不出哪里才是沙的尽头!

65、分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66、啊,看到你了,西北大漠,无边的黄沙蔓延在这片无边的土地上,凭你耗尽眼力寻啊,也看不到一丝绿意,没有潺潺流水,没有巍巍高山?

67、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68、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69、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0、池苑锁荒凉,嗟事逐、鸿飞天远。香径无人,甚苍藓、黄尘自满。

7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2、桃蹊李径尽荒凉,访旧寻新益自伤。

73、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74、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

7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77、凉州词作者:王之涣

7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9、池苑锁荒凉,嗟事逐、鸿飞天远。

80、黄花开未,白衣到否,篱落荒凉处。

81、听鸦啼春寂,暗雨萧萧吹怨。

82、最后两句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

83、满眼望去,尽是看不到边的黄沙,这里人迹罕至,甚至没有一点绿色生机。

84、“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85、一片孤城万仞山。

86、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

87、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

88、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89、小院荒凉亦自如,才盈五亩又无余。

90、凉风冷露萧索天,黄蒿紫菊荒凉田。

4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