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描写孙权性格的句子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深藏不漏:

2、善于审时度势:建安十六年(211年),他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毅然决定自京口(今镇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头山建石头城。次年改秣陵为建业。黄初二年(211年),因与刘备争夺荆州,为便于指挥对蜀作战,又以荆州的鄂城为政治中心,改称武昌。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建业。这样,孙权开创了南京的建都历史。

3、善于审时度势:

4、孙权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因此渐与父兄齐名。他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并参与内部事务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此时,孙权与胡综、朱然在吴郡读书。

5、孙权:关心部下、足智多谋、是一个对部下严格要求的人。吕蒙: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善学、豪爽。鲁肃:直白、爱才、敬才、实在。《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

6、通过开凿运河不但极大帮助内陆农业的生产,也开启了内河航道的流通,通过运河打通了各地航道经济与交通的往来。

7、孙权、鲁肃、吕蒙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是:孙权:直言不讳,赏识人才,能发现别人的潜力并善于开发,是个贤明的君主。吕蒙:是一个憨厚老实,知错能改,有上进心的人。鲁肃:是一个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并加以鼓励的人。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在文中孙权关心、亲近吕蒙,积极劝导吕蒙学习并耐心教导,对吕蒙要求严格,严格当中又带有关心和厚望。说明他懂得关心与爱护部下。吕蒙:(178~220)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才疏学浅。在文中善于听取意见,受到孙权批评后知错能改,并谦虚勤奋好学,为人坦诚、豪爽、自豪、直率,并广结良友,与鲁肃结为朋友。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三国时吴国杰出战略家、外交家。文中塑造了一个彬彬有礼、豪爽而又不失风度的鲁肃,他见到了经孙权耐心教导后的吕蒙,并感叹吕蒙的学识,对其刮目相待,是一个爱才、惜才、敬才的人。

8、深藏不漏:关于赤壁之战,孙权其实是主战的,因为以他的性格刚毅,他是不可能投降的,父亲大哥用性命换回的城池他是不会想让的,但是在开会的时候,文官主降,武官主战,他一直都没表态,不露声色,知道周瑜回来解了他的疑惑,这才宣布开战。

9、此外孙权还十分关心民众疾苦,主事后多次宽赋息调,免除农民严苛的赋税。

10、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

11、孙权是拒操的决策人物。周瑜称他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但为什么当曹操“旌麾南指”时,是“迎”是“拒”,孙权却“犹豫”而“不断”呢?

12、孙权事迹:坐领江东,赤壁之战,东吴称帝,公孙渊降吴闹剧。

13、孙权是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孙坚次子。十四岁便随兄长孙策转战,参与平定江东,孙策猝亡后,孙权接掌江东。在一代名将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战胜曹操。使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北拒曹操,西抗刘备。为一代明主,孙权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这方面超过了曹操,刘备

14、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在文中孙权关心、亲近吕蒙,积极劝导吕蒙学习并耐心教导,对吕蒙要求严格,严格当中又带有关心和厚望。

15、孙权的性格特点:对部下严格要求、善劝学习、赏识人才、直言不讳

16、《孙权劝学》原文

17、深谋远虑:

18、赤壁之后,孙权兵分两路,一是周瑜取荆州,二是自己带领取合肥一代,自己就久攻不下,调周瑜兵马来帮忙,结果程普带兵到了,孙权确说:不用新兵,看我带自己的士兵先打一仗,现实实力,结果小命差点丢了。

19、孙权非常喜欢喝酒,酒喝多了,往往会耽误大事。

20、略有自负(年轻人的通病):赤壁之后,孙权兵分两路,一是周瑜取荆州,二是自己带领取合肥一代,自己就久攻不下,调周瑜兵马来帮忙,结果程普带兵到了,孙权确说:不用新兵,看我带自己的士兵先打一仗,现实实力,结果小命差点丢了。

21、他礼贤下士、尊敬先贤,谋略过人,轻狂自傲,为人却又不失诙谐幽默,以其屈身事曹来看,也可看出他的隐忍之心非凡。

22、孙权,其实早有战备。在周瑜当夜请战时,孙权说:“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就是明证。至于“前发”、“后援”的军事安排,以及作战万一失利时的对策等,都作了周密的布署。孙权这种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的性格,是在曲折起伏、发展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因而显得非常细致、完备,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描写孙权性格的句子

23、吕蒙的性格特点: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善学、豪爽

24、鲁肃的性格特点:爱才惜才、忠国长者、忠厚坦诚

25、《孙权劝学》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6、拒曹,本是孙权原有的想法。他派鲁肃去联合刘备,就是为了“共治曹操”,但由于张昭引出“三虑”,因而思谋未决。他仔细听了诸葛亮、鲁肃、周瑜关于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具体分析,权衡“拒”、“迎”的得失之后,毅然决断“当击”;而且“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他的语言,他的态度,他的感情,何等坚决!

27、深藏不露:关于赤壁之战,孙权其实是主战的,因为以他的性格刚毅,他是不可能投降的,父亲大哥用性命换回的城池他是不会想让的,但是在开会的时候,文官主降,武官主战,他一直都没表态,不露声色,知道周瑜回来解了他的疑惑,这才宣布开战。

28、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机智深藏不漏、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略有自负。

29、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有上进心,不服他人。

30、在政治方面,孙权兴兵事,重生产,兴修水利措施。

31、审时度势:孙权在刘备占了荆州之后,完全可以趁他脚跟未稳用得胜之师大举进攻,但是考虑到曹操的因素,还是顾全大局和刘备联盟(其实都快气死了),后来关羽打曹操的时候是偷袭的好时机,孙权也是先想到的是接亲求和,然后被关于拒绝,所以才偷袭的荆州。

32、《孙权劝学》中孙权是一个赏识人才、直言不讳、严格要求下属,能发现别人的潜力并善于开发的人,是一个贤明的君主。

33、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机智深藏不漏、审时度势、深谋远虑、略有自负。1、礼贤下士:刚刚接手江东的时候,听从大哥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开了招贤馆,广纳天下名士。

34、性格特点:谦虚,爱才,识人,明智,后期刚愎。孙权字仲谋,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孙坚次子。聪明机智十四岁便随兄长孙策转战,参与平定江东,孙策猝亡后,孙权接掌江东。再一代名将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战胜曹操。使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北拒曹操,西抗刘备。为一代明主,孙权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这方面超过了曹操,刘备。但称帝后,变得刚愎自用,宠信小人,猜忌群臣,终给身后东吴留下祸根。

35、建安十六年(211年),他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毅然决定自京口(今镇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头山建石头城。次年改秣陵为建业。黄初二年(211年),因与刘备争夺荆州,为便于指挥对蜀作战,又以荆州的鄂城为政治中心,改称武昌。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建业。这样,孙权开创了南京的建都历史。

36、孙权:爱下属,好学习,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君主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有上进心,不服他人鲁肃:鲁肃是一个有大谋略、大才干的人,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干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7、“尊礼英贤,抚纳豪右,诛黄祖,走曹操,袭关侯”,自古而来众多文人雅客对于孙权的评判都是叱咤风云的人中龙凤。

38、这是因为:曹操带兵几十万,破荆州,下江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这一严重形势,作为东吴首领孙权,是必须慎重思虑,不能掉以轻心的。每遇大事,先慎重考虑,再作出决策,这才是主帅的严谨风度。孙权正是这样。张昭等投降派提出了“三虑”,孙权不能不深思熟虑,仔细掂量。孙权察觉到张昭等人的言论是错误的,但又没有立即吐露出半点声色。这就表明孙权是一个头脑非常冷静,遇事从容、镇定,深思熟虑的“雄才”。

39、略有自负:

40、《孙权劝学》出处

41、关于赤壁之战,孙权其实是主战的,因为以他的性格刚毅,他是不可能投降的,父亲大哥用性命换回的城池他是不会想让的,但是在开会的时候,文官主降,武官主战,他一直都没表态,不露声色,知道周瑜回来解了他的疑惑,这才宣布开战。

4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3、鲁肃:鲁肃是一个有大谋略、大才干的人,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干家。

44、孙权事迹:坐领江东,赤壁之战,东吴称帝,公孙渊降吴闹剧。性格特点:谦虚,爱才,识人,明智,后期刚愎。

45、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46、不过,他有个特点,能虚心听取别人劝说,改正错误。这里介绍他能听讽纳谏的两则小故事。孙权当了吴王之后,就大摆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将要结束的时候,他亲自起身,向大臣们行酒。走到骑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装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于是孙权大怒,手持利剑要杀他。当时在座的大臣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了孙权,不让他去杀虞翻,并劝说:大王在饮酒之后,杀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当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谁知道呢?正是因为大王能广招人才,容纳贤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风而至,现在一下子废弃了自己的好名声,这样做值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掉孔融,我为何不能杀虞翻呢?刘基说:曹操轻易害死贤人,天下人都反对他。而大王施行仁义,与尧舜这样的贤君相比,怎么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呢?孙权听了刘基的一番话后,怒气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于死罪。酒席后,孙权对手下人说:从今以后,我酒后说要杀人,你们都不要去杀。又有一次,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后他叫人用水洒席上的大臣,并对大家说:今天饮酒,一定要醉倒在这里不可。当时,任绥远将军的张昭,板起脸孔,一言不发地离开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车内。孙权派人叫他回去,说:今天只不过是共同饮酒,取乐罢了,你为什么要发怒?张昭回答说:过去纣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长夜之饮,也是为了快乐,不认为是坏事。孙权听了,一句话也不说,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于是立即撤了宴席。

47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