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通感描写秋的句子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春天草芽尖尖,春天(柳絮飘飘)。

2、作者:叶绍翁(宋代)

3、秋天谷穗弯弯,秋天(高粱红红)。

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6、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7、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8、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9、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0、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11、《夜书所见》中诗人想象的诗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12、夏天荷花艳艳,她对蜻蜓说,我是夏天。

13、译文

14、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15、赏析

16、月儿圆圆,花儿朵朵,星儿点点

17、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18、冬天北风呼呼,冬天(白雪纷纷)。

19、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0、伸出手掌,凉蠕蠕的泪就滴入你的掌心。太阳和太阴皆已篡位。每一天都是日蚀。每一夜都是月蚀。雨云垂翼在这座本就无欢的都市上空,一若要孵出一只凶年。长此以往,我的肺里将可闻纳群的悲吟,蟑螂亦将顺我的脊椎而上。

21、夜书所见

22、在信里你曾向我预贺一个婴孩的诞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我只能告诉你,那婴孩是诞生了,但不在这屋顶下面。他屋顶比这矮小得多。他睡得很熟,在一张异常舒适的小榻上。总之我已经将他全部交给了户外的雨季。那里没有门牌,也无分昼夜。那是一所非常安静的幼稚园,没有秋千,也没有荡船。

23、

通感描写秋的句子

24、译文:

25、秋天树叶哗哗,她对果实说,我是秋天。

26、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7、那冷雨,从余光中的笔端流出来,竟忽地张开了五彩的羽翼,尽情飞翔!那五彩的羽翼,我们不妨把它们看作是人的五官感觉,即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

28、春天树芽尖尖,她对河流说,我是春天。

29、雪花飘飘,桃花红红,柳叶弯弯,流水哗哗。

30、句子的修辞手法一般都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等。

31、描写秋天夜深时的景色,从这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可以看出.

32、原文欣赏(节选)

33、秋天稻穗沉沉,他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34、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35、湿天潮地,雨气蒸浮,充盈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木麻黄和犹加利树的头发全湿透了,天一黑,交叠的树影里拧得出秋的胆汁。伸出脚掌,你将踩不到一寸干土。

36、夏天荷叶圆圆,夏天(雷电闪闪)。

37、冬天雪花飘飘,她对田野说,我是冬天。

38、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39、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40、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41、唐叶绍翁

42、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43、《听听那冷雨》这篇美文,充分调动了人的五官感觉,创造性地展示了丰富而又奇特的感觉,并进一步让五官感觉互相沟通(即所谓的通感),将雨描绘成糅合了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的一种全方位的感性的存在,这种感性的存在包孕了人与物交应传感中所产生的全部精神内涵——种种情致、众多的神态、多变的气韵、繁复的意识等等;也包孕了人与物交应传感中所产生的全部情感类型——乡情、爱情、亲情、友情:从而给了读者多维的审美体验,在阅读的回音壁上激起悠长久远的回响。

44、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4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6、《夜书所见》

47、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48、扩展资料:

4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