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启发性故事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可爱的中国(单行本)》(方志敏著)

2、启发性的反义词是:蒙蔽性。

3、通过这次谈话,他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4、必读理由:浅显易懂的内容搭配趣味盎然的彩绘,使本书成为不错的睡前读本,同时,它也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些关于友情,关于分享的思考。

5、简介:大象帮助不想睡觉的孩子把黑夜吃掉,豆豆兔子的妈妈会变色……

6、必读理由:2018年8月,本书入选由中央宣传部组织开展的第八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活动。本书语言生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

7、《小巴掌童话》(张秋生著)

8、(魏巍原著/王素改编/沈尧伊绘画)

9、苏格拉底的教育内容首先是从哲学方向出发的,其着重关注的是个体对现实世界的适应,他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世界的本质。与孔子的教育目的相比,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更单纯,与政治之间的联系比较少。

10、

11、《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12、庖丁放下刀,回答说:“因为我对解牛这项工作非常热爱,所以干起来就全神贯注。而且,我也是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才达到今天这种境界的。我刚开始解牛时,眼睛里看到的是整个一条牛,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三年以后,我眼里看到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了,而是牛的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的东西。这样的话,我在解牛的时候,就知道哪儿是皮肉,哪儿是筋骨,下刀的时侯,刀就在筋骨之间的缝隙中游动,根本就碰不到骨头。我现在就是闭上眼睛,也可以熟练地解牛,毫不费力。”

13、必读理由:训练儿童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儿童可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14、【出处】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庄子·养生说》。

15、原文

16、必读理由:《小马过河》故事的背后,是引人深思的关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这也正是小学段家长面临的考题。

17、简介:稻草人看着惨痛的世情,纠结于自己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被内疚感与无力感压倒,倒在田地间,与悲剧同眠。

18、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19、简介:作者套用三字经句式,细细叙述了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0、造句:

21、蒙蔽误导

22、德罗西的漂亮的面孔、惊人的记忆力和高人一等的学问都使他身边的人对他折服,更重要的是,他处处为别人着想,以帮助困难的同学为乐。

23、(田翔仁编著)

24、(中国国家博物馆著)

25、简介:描写了一个孩子的天真幻想:由于喜欢《西游记》,他幻想,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自己所住的村子,和村子里所有的孩子及小动物快乐地玩耍。

26、《中华人物故事汇·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

27、对的。

28、#1.推荐图书:

29、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30、《五星红旗》

31、必读理由:1995年被中央电视台搬上银幕,本图书浓缩了中国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典型,其内涵超脱于现实,被拔高到一个理想化的状态,其中蕴含丰富的正向育儿理念,能于无形影响孩子为人、处事。

32、《三毛流浪记》(张乐平著)

33、启发的近义词:

34、①他们的提问方式不同。启发式教育多为生问师答,而产婆术则多为师问生答;

35、开导劝导引导诱导开发启迪启示

36、必读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引入“稚趣系列课程”,以5-8岁儿童为目标受众,用充满童趣的表达方式让古老的收藏、传统文化焕发活力。绘本丛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它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赢得读者的喜爱和关注。

37、简介:贯穿中华文明史的人物小传,纵述一个个极具代表性的伟人故事。

38、《小马过河》(彭文席著)

39、《稻草人》(叶圣陶著)

40、由于东西方地区文化传统不同,政治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等原因,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育方法还有很多的不同点。

41、《雷锋的故事》

42、简介:《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订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清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所选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囊括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题材。

43、解析:“目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经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许多小的部分组成的。这个成语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口诀:目无全牛技艺熟。

44、(徐鲁、葛竞、汤素兰等编)

45、必读理由:全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还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46、②阐明;阐释:启发篇章,校理秘文.

47、简介:没头脑做事丢三落四,不高兴常常做出不高兴的模样,两人被施下长大魔法,没头脑设计的千层少年宫没有屋顶和电梯,不高兴不愿意扮演老虎,上演了一场老虎打武松的大戏。原来即便他们长成了大人,还是没头脑和不高兴。

48、《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郭冰茹著)

49、简介:大林和小林是一对双胞胎。大林好吃懒做,变成了一个寄生虫,最后饿死在金子堆里。小林勇敢正直,成长为一个有出息的好孩子。

50、必读理由:丛书在中宣部指导协调下出版。书中人物身上的品质值得学习,故事背后的中国脉络更加清晰。

51、必读理由:本书在内容上视野恢宏,所涉领域广阔,囊括了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主要发现、经典人物,勾勒出了人类科技发展的完整图景。句式工整,读来朗朗上口。

52、《趣味数学百科图典》

53、反义词:蒙蔽

54、简介:该书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叙述了马克思的人生轨迹。

55、简介:本书以《习近平讲故事》的内容为基础,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精选47则故事。

56、译文

57、梁惠王看了一会,感到简直是不可思议,不由自主地赞叹起来:“太妙了!你的技艺是怎么达到这么纯熟的地步的?”

58、读音:启发[qǐfā]

59、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就乱加猜测,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

60、《大林和小林》(张天翼著)

61、简介:本书从湘江之役写起,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

6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著)

63、【释义】就是眼里看到的不是整头的牛,而是只看到牛的各个部件和部件间的空隙。比喻技艺达到精通纯熟的地步。

64、《爸爸的画·沙坪小屋》

65、资料扩展

66、安利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四年级小学生。他有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并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心灵和思想的营养品。

67、必读理由:我国第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小说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征服千难万险的真实情景,客观揭示了红军内部的激烈斗争,思想内涵深刻。

68、必读理由:郭风的散文融散文、诗歌、童话于一体,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清新,为中国小读者所喜爱。

69、必读理由:小学生自我启蒙教育读本,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再现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优秀品格。

70、简介:本书从盘古开天辟地起,按照时间顺序,独立成篇,甄选百余篇,包括“盘古开天辟地”等著名篇目,构成系统古神话体系。

71、#4.推荐图书:

72、《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

73、《中华人物故事汇·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

74、推荐学段:小学3、4年级

75、看了这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他受到很大启发。

76、必读理由:冰心用通讯的形式,采取和小朋友谈天的亲切口吻,赞美自然、祖国、母爱,文笔清丽、优雅,童心、稚趣跃然纸上,是中国较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代少年儿童。

77、《学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78、《少儿科普三字经》

79、庖丁是战国时期魏国一位著名的厨师,他肢解牛的技艺非常高超。

80、必读理由:数学使人严谨,但数学入门并不容易。该书把抽象的数学可视化,收录了诸如分形几何、算法世界等显示信息时代数学特点的内容,降低了数学入门的难度。

81、鱼依靠鳔沉浮的道理启发人们发明了潜水艇。

82、推荐学段:小学5、6年级

83、必读理由:“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丛书注重把先烈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这些革命先烈跑出了他们那一棒的最好成绩。

84、教育目的不同

85、简介: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轶事,同时也抒发了冰心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86、《萝卜回来了》

87、简介:本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如诗如歌。

88、(亚子著/金平绘)

89、#10.推荐图书:

90、#8.推荐图书:

91、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92、(【法】阿内·索菲·希拉尔等著/【法】帕斯卡尔·勒梅特尔绘)

启发性故事

93、简介:作者通过图像,把数学和现实联系起来;形象地展示了人类文明中的数学文化,生动地描述了抽象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具体模型。

94、《寄小作者》(冰心著)

95、④谈话内容的性质不同。启发式教学是从一般到特殊,产婆术则是从特殊到一般;

96、《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也?”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97、(任溶溶著)

98、《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是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系列丛书。

99、启发就是开导其心,使之领悟,比如启发人们的心灵。

100、《千家诗》([宋]谢枋得,[明]王相选编)

101、《中国神话故事集》(袁珂著)

102、必读理由:本书以其奇特的构思,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曲折的情节,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之一。《大林和小林》是继叶圣陶《稻草人》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二个现实主义童话里程碑作品。

103、节选:

104、是的,目无全牛的意思出自庄子的文章讲的是当时宰牛的高人战国时期著名厨师庖丁,他宰牛时看到的不再是牛了。而是牛的筋骨。这个成语表达的意思是技术非常高湛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另一个成语庖丁解牛也是同一个故事里出的。说到这里,庄子讲了很多故事,都是非常有趣又非常有哲理性的启发性的故事。本人最喜欢的哲学故事集就是《庄子全集》,对我的人生影响挺大。这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真心希望大家能多读读。

105、必读理由:本书内容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深刻,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建立文化自信,增强自我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6、《中国古今寓言》

107、简介:本书从旧中国面临救亡图存的时代命题出发,凸显革命先烈在民族危难之际强烈的使命担当;凸显革命先烈为拯救民族危亡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与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

108、(华琪、杨汝戬等编)

109、必读理由:寓言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故事性和启发性结合紧密,对少年成长大有裨益。

110、③师生地位不同。孔子认为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承认师生间的相互启发,而苏格拉底则是将教师摆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使学生承认自己的无知;

111、简介:两位作者通过文字,向读者解说丰子恺儿童画作背后的故事,解读一代画师闻名背后不为人知的创作历程。

112、简介:图书收录以中国古今的道德修养寓言为主的,包括民间寓言的几十篇寓言故事。

113、《思考世界里的孩子》

114、(丰子恺绘/丰陈宝,丰一吟著)

115、启发的反义词:蒙蔽误导

116、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117、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118、简介:40个与五星红旗相关的生动故事,记录五星红旗从祖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个难忘瞬间。

119、《声律启蒙》([清]车万育著)

120、是的

121、必读理由: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表现了作者精确的描写和强烈的激情相结合的艺术效果。

122、#7.推荐图书:

123、此文出自意大利·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124、简介:本书结合冼星海的书信、日记以及学生、故旧的追忆评述,以生动的文字、翔实的史料呈现出冼星海执着于音乐和理想的一生。

125、简介:全书探讨了59个关于世界、关于自我的哲学问题,内容大多取自孩子们在班级中的谈话,创作者们通过趣味漫画的形式衔接哲学概念。

126、简介:首批出版5册绘本,涉及贸易、大河文明、交通发展、家族家庭和饮食文化5大主题,包括《家,我们从哪里来》《大河,我们的开始》《商贸,从贝壳到丝绸》《我们怎样走遍世界》《我们祖先的餐桌》。

127、必读理由:小孩子的想法总是千奇百怪,我们大人要怎么去应对这些想法呢?这是一个永恒命题。本图书收录了14篇风趣幽默的童话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家长了解、解答孩子的想法。

128、①开导指点,使产生联想并有所领悟:启发式教学|这番话对我很有启发.

129、简介: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当时国民党反动派质疑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原则性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一部分是寄语后人,劝诫后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30、必读理由:“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影响巨大。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是小学生艺术启蒙读本的不错选择。

131、科学家从青蛙眼睛得到启发,制造出善于捕捉移动目标的电子蛙眼。

132、《马克思画传: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版》

133、必读理由:本书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影响深远。

134、(陈广生,崔家骏等著)

135、简介:作者笔下的故事大多如巴掌一样篇幅小小的,但却能让读者看到小小篇幅之外的大大世界。

136、必读理由:张秋生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他笔下的童话亲切自然,是故事,也是诗,可读性和鉴赏性较强。

137、必读理由:本书是196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动画《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原著,内涵深刻隽永,揭示了个性养成的重要性,是两三代人童年记忆里重要的一环。

138、简介:创作于1947至1949年,作者把一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流浪儿童的悲惨遭遇,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了三毛的正直、善良和机智、勇敢。

139、恰当的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启发读者的想象。

140、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141、启发的反义词:

142、#6.推荐图书:

143、这套丛书选取先锋人物上,丛书注意了各行各业、各个方面为中华民族、为国家增光添彩做出重大贡献的先锋人物,其中有科学家,有文学家,有思想家,有航天员,有普通工人,有农民;这套书是写给青少年读者看的,出版社邀请了深受小朋友们欢迎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来创作,保证了这套书的学术水准、艺术水准,思想性、艺术性、结构性、趣味性做到了很好的统一;很好地契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人物。

144、《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145、释义: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领悟。

146、讲述了恩里科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147、简介:讲述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组成的一个平凡三口之家快乐的日常故事。

148、简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创新的一生。50年孜孜以求,壮心不已,始终奔走在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沿,为“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拼搏奋斗。

149、简介:本书收录雷锋的故事:他“雨夜送亲人”,他苦练杀敌本领,他在抗洪中奋不顾身,他发扬“钉子”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50、(张树军,张海鹏等编著)

151、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可以说言必称“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一种教育思想在古代东西方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孔子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以他博学的才能,首创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光辉命题,承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首次把教育普及到了平民阶层,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真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壮举。孔子一生除了五十多岁以后曾短期从政外,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活动,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大教育家,被后世社会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与其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的认识论具有二元性,他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①在这里孔子提出有“生而知之”的人,很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然而“生而知之”在孔子那里只是“虚悬一格”,他在实践中所强调的乃是“学而知之”,客观上否定了先验的“生知”观念。正是在“学而知之”的思想指导下,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人类一般认识规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启发教学法就是孔子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并使他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学有所成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法。  《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代汉语中“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宋代名儒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②即孔子认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进行思考,一时还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予以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思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的时候给予开导。如果教师已就学生所疑的最关键一点予以启发了,却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和推理,孔子认为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讲了,因为这说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的思考,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实践中孔子也认真贯彻了他的上述主张。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这种答问方式,即有针对性又有启发性,也反映了孔子的“善待问”。有时孔子对待学生的提问,则不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出问题,或反问一句,让学生思考并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后孔子才对学生的意见加以肯或否定。有时孔子对发问者的问题,好象自己一无所知,“空空如也”,不作正面的答复,而是尽量从问题的正反两面提出问题,启发问者思考,克服疑异,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叩其两端而竭焉。”这说明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灵活而生动的。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于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与自然现象之理则的确定,转入人生事务、道德问题及人论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虽然生活在雅典奴隶制民主共和制的极盛时代,但是思想比较保守,由于他拥护农业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奴隶主民主政治,最后被判极刑。苏格拉底的一生,除了从事于雕刻工作外,多半时间是用在教事业上。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地从事社会教育,谆谆教人而自律更严。他的一生就是一本生动的道德教育的教科书,被后人称为“众师之师”。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所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他认为有关道德、正义等定义不是人们主观的意见,而是客观真理。在他看来,事物的意义是在人出生之前已存在于人的心灵中;但在人出生时,由于肉体的干扰而使他忘记了它们。所以他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从外部向人们灌输真理,而在于引导、启发人们倒出他肚子里固有的知识与真理。苏格拉底的教学采用的是饶有兴趣的谈话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道德哲学。教学中,苏格拉底往往是从日常所见、尽人皆知的简单事物或浅显的道理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辅之以各种有关事例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比喻说这就好比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子里催生出来一样,所以他把这种方法命名的“产婆术”。西方教育史上公认这即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二  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正值东西方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繁荣,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日益丰富。作为东西方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对教学过程的规律有了初步地认识和思考。因此他们所提出和实际运用的启发式教学法,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一)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孔子和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学校里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即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而且所教的学生大多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成年人,再加上其他客观条件的局限,问答式教学法是实际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孔子与弟子们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其中记载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达一百多个次,如“问仁”、“问礼”、“问政”等,通过这一问一答,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的学识。而在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如回答错了他则用暗示性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二)重视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孔子在政治上比较保守,头脑中有着森严的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但由于他提倡“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所以他对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出身贫苦的学生都不歧视,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孔子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当仁,不让于师”,这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和宽大的怀抱,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正因为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孔子的教学态度是非常谦和和民主的,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先进》篇记载,有一次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座谈),孔子首先说:“虽然我的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却不可因此而拘束,不敢畅所欲言。”一开始就造成了一种非常自然、友爱和诚恳的教学气氛,这是一次谈话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谈话中,他还注意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即使有的学生言论与他自己的不和,也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立即对学生下评语,使学生有话不敢说。有的学生不愿发言,孔子则用同情的态度加以鼓励。教学中充满了和谐、融洽、民主的教学气氛。  而苏格拉底是一位不收取学生的学费,从未对学生发过脾气的老师。他和孔子一样,施教的对象也不分贫富贵贱,年龄长幼。对任何人提出的问题他都认真回答,任何人愿和他谈话和回答他的问题,他都乐于奉陪。而且他的教学通常是在彻底取得了学生的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教学态度非常平易近人,不自以为是,不好为人师,不强人从已,从《回忆苏格拉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常常称学生是“朋友”,他总是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某些品德表示赞赏,使学生能在愉快而不紧张的状态下学习。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孔子和苏格拉底在教学实践中都很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孔子所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正是学生的主动思维,他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我努力,以进入一定的学习“状态”,然后教师才能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进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教学中孔子也常常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孔子的得意门之一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即孔子善于一步一步地启发诱导学生,使得学生对学习极感兴趣,以至于使颜渊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感觉。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常常通过一系列机智地安排好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他常以“无所知”自勉,为承认自己无知是认识真理的第一步,所以他并不是以一种对答案似乎早已了解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情境,而是把教学看作是充满着疑问的,他自己首先扮演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的角色。当学生尝试着问答了一个问题之后,他又会进一步地提出新的问题来证明的答案是不恰当的。通过一步步地反诘,使得学生了解他先前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先前认为是对的,原来是错的。这样就会迫使学生积极思索,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避免了填鸭式的硬性灌输,所着眼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激发人们自觉去探求知识,其教学方法定名为“产婆术”便深刻反映了苏格拉底的这一指导思想。

152、(方轶群文/严个凡画)

153、(白冰著/沈苑苑绘)

154、《地球的红飘带》

155、#9.推荐图书:

156、近义词:启迪

157、卡伦是一个“大侠”一般的高尚少年。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他的侠义行为使他获得了大人和同学们的爱戴。

158、必读理由:“三毛”漫画获第42届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文化遗产奖”。三毛所拥有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在世界漫画史上影响巨大。

159、“启发”的反义词是:误导[wùdǎo]:指导做错误的事;错误的指导。

160、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161、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和“礼”。其目的是以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对个人的孝悌忠信进行培养教育。孔子提出“仁”的客观标准则是礼——“克己复礼为仁”。礼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恪守既定的社会关系,这样社会就稳定。可以说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贤人”“君子”,从而实现孔子“大同”的政治追求。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

162、异:

163、(人民日报评论部著)

164、《梦圆大地:袁隆平传》(姚昆仑著)

165、必读理由:作者善于用故事生动地呈现中国神话的精髓,在严谨的史料之外又为神话的讲述披上了文学的瑰丽外衣。

166、简介: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温馨故事,小兔担心好友小驴雪夜没东西吃,将觅食来的其中一根萝卜送给了它。小驴以同样的理由转送给小羊......最后,萝卜回到了小兔的手上。

167、【出处】春秋·庄周《庄子·养生主》。

168、#3.推荐图书:

169、这个小学生一般不用的,

170、有一天,梁惠王看庖丁拿刀分解牛的肢体,只见他手触、肩靠、脚踩、膝顶,每招每式都非常优美,牛的肢体分解时发出的声音配合著他的动作,也是显得很美妙动听,就像音乐一样。看他解牛,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171、"背水一战"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背水一战"告诉我们:挫折具有两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能使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为了成功,有时有个"背水一战"的态度还是必须的。“背水一战”与“破釜沉舟”意思也相近。

172、拼音:qǐfā

173、必读理由: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也是第一个现实主义童话里程碑作品。通过稻草人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颇具时代意义。

174、.推荐图书:

175、《孙悟空在我们村里》

176、必读理由:冼星海先生历经千难万险始终坚持理想,并在故事休止符落下的那刻实现理想,这样的精神对正处于懵懂阶段的少年而言无疑是盏明灯,其中可起到正面积极的导向作用。

177、②教学中的主体不同。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产婆术则是以教师为主体;

178、(郑春华著)

179、必读理由:孩子总会提出很多关于“世界、关于自我”的哲学问题,这本书可以帮助父母很好地解答孩子的这类困惑。

180、#2.推荐图书:

181、必读理由:作者以大量的一手采访资料、水稻种植史料和杂交水稻的知识为铺垫,突出反映了袁隆平的超人魄力、求是精神、创新方法、人生哲理和高尚情操,让读者近距离触摸杂交水稻,为我国科技的进步而自豪。

182、简介:小马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时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它在牛和松鼠的事实认知(前者认为水浅,后者认为水深)面前踟蹰不前。在妈妈的建议下,它不再纠结,勇敢地渡了河。

183、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大萝卜,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石头,摸到大象鼻子的则说大象是圆木棒,摸到大象腿的则说大象像木臼,摸到大象脊背的则说大象和床没有区别,摸到大象腹部的则说大象像水瓮,摸到大象尾巴的说大象像像一根粗绳索。

184、(郭风著)

185、#5.推荐图书:

186、《吃黑夜的大象》

187、《没头脑和不高兴》

47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