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优选好句60句
1、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2、今义:男子的配偶,指妻子。
3、村里人叮嘱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呀。”
4、文章开始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的身份,结尾写刘子骥,使虚构的桃花源发生的一切事情变得好像是真实的。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7、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
8、(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到了郡下,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不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9、《桃花源记》一文以时间为线索。以渔人进入桃花源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到再访桃源一线贯之,串连全文。
10、(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2、古义:新鲜美好;今义:食物味道好。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具言是什么?
1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15、离开桃花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无问津者
16、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17、欲穷其林穷,形容词活用动词,走到尽头。
18、具答之(代词,代指对方的问题)
19、从中获得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0、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21、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
22、本文故事概括而成的成语是▁▁▁,现在用来比喻▁▁▁▁▁▁▁▁▁▁▁▁▁▁▁。
23、怡然自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详细)
25、详解: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同。怡然自乐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 :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豁然开朗 :眼前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黄发垂髫 :老人和小孩。无人问津 :形容事物已被人冷淡,无人过问。鸡犬相闻 :鸡叫声和狗叫声可以相互听到。
26、明确:(1)美在自然环境;(2)美在安静自足;(3)美在远离战乱,不知时事之祸;(4)美在摆脱行政管理;(5)美在人情纯朴;(6)美在封闭;(7)美在神秘不可寻;(8)美在从容自如的心态。
27、怡然自乐、世外桃源、落英缤纷、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作铺垫。
29、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3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1、找出反映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词语。
32、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3、目前5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34、豁然开朗:眼前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
35、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向往安定、美好的生活,寄托了他的政治抱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表达了他对封建社会的评击和批判。
3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7、文中第三段写“桃源人”初见渔人,“乃大惊”有何用意?
38、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39、来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成语。
40、(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41、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42、突出桃林的奇异,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为下文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图景做铺垫。
43、写作特色(点击“写作特色”链接到ppt24)
44、明确:林尽——得一山——山有小口——舍船——从口入——初极狭——复行
45、(拼音):luòyīngbīnfēn
46、想象训练:(任选一题)
47、描写渔人进出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
48、⑤.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49、(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50、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后省略宾语“渔人”)
51、朋友,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落英缤纷阡陌交通怡然自乐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黄发垂髫无人问津鸡犬相闻
52、在桃花源中,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53、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54、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55、与黑暗现实对立,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是整个封建社会人民共同的理想。
56、【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学习文章层层设疑的写法,领会“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57、这样写并不多余。结尾写刘子骥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探访桃花源没有成行,是为了渲染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的,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58、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9、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60、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语句,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