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李白写黄鹤楼的古诗优选好句68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2、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黄鹤楼简介如是介绍!

3、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乘:驾。去:离开。空:只。返:通返,返回。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乡关:故乡。

4、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5、译文:黄鹤高楼已被我捶碎了,骑黄鹤的仙人无所依凭。

6、【李白写黄鹤楼的古诗】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7、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8、唐伯虎最著名的一首词,将相思写到极致,不愧是四大才子

9、试题答案: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②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意思对即可)

10、不是的,是因为黄鹤楼离他们太近了,就像一棵近在门前的树,你会去仔细观看吗?更何况这棵树还要花钱观看。

11、白话文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12、那么话说回来,“狂人”李白是不是真的因为崔颢写了这首诗在黄鹤楼上,就再也没写过关于黄鹤楼的诗句呢?显然不是,不然“故人西辞黄鹤楼”一句又是怎么来的呢?

13、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所以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就把黄鹤楼建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14、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15、从唐代起,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16、白话文释义: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17、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18、据一些典籍记载,一个是说崔颢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另一个是说崔颢“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作诗流于浮艳,固然不好,但我们不能只看他早期的作品,还应看他的后期作品,看他有没有变化。再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崔颢只是喜欢美女,那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崔颢真的是始乱终弃,那么也是一个品性恶劣之人。

19、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

20、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21、一代名胜黄鹤楼;

22、因此,我们在评判一个诗人时,应该联系整体来看,而不应只着眼于局部。

2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4、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5、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2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记得这首诗,却没有记住这首诗的名字,以致于有人问起这“更上一层楼”的“楼”是什么楼的时候,很多人会下意识的说这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毕竟黄鹤楼是“天下江山第一楼”,又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名气很大。

2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28、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9、郎中:官名,为朝廷各部所属的高级部员。

30、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31、“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相传是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的题诗后大为感慨而写下的诗句,并且自愧不如,表示决不再写黄鹤楼的题诗。至于李白关于黄鹤楼的诗,大概就只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2、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李白

33、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34、说起关于黄鹤楼的古诗词,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崔颢的这首千古名篇《黄鹤楼》。《沧浪诗话》曾经评价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连李白读过此诗都自叹不如,无奈留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悻悻而去,自此从不题诗黄鹤楼。

35、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明代以渊博著称的大才子杨慎,杨慎首先否定了“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李白所作之说,并认为这几句打油诗是几个禅僧在黄鹤楼戏作的联句偈语。既然“捶碎黄鹤楼”是伪作,那么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更是无根之萍的伪作附和了。

36、远方的景,新的生活

37、《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38、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时,便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七律名作《黄鹤楼》:

39、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40、比如他的《古游侠呈军中诸》:“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回鹰犬疾,草深狐兔肥。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战,何如随建威。”整首诗读来让人激情澎湃,确非闺怨情事之哀婉所能比。

41、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42、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43、写一首让你知道什么叫诗歌的诗给你看看,再与你一起寻找诗中烂漫的春晖。

44、简析:这首诗是李白晚年和朋友在黄鹤楼上听笛声的经历,通过描写诗人怀念往事、西望长安,听到笛声,想起梅花飘零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其中“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流传较为广泛。

45、“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46、虽然崔颢早期“多写闺情”,但是他后期诗作的风格却变得雄浑奔放。这与其去过边塞之地有关。《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幡说崔颢是“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47、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48、思想性:两首诗都是怀古感怀之作,也都写到一个“愁”字,但同一个愁,意蕴却是截然不同。崔颢的《黄鹤楼》抒发的是浓重的乡愁,是借景来抒一己的情怀,格局较为狭窄;而李白的《凤凰台》,抒发的却是伤时忧国的感慨,在诗句中将国家兴亡、历史与现实紧密关联,思想上无疑更壮阔深远些。

49、在唐代,除了崔颢和李白为黄鹤楼写过诗,还有杜牧、白居易、王维和刘禹锡等人,也为这座著名的建筑写过诗。

50、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

51、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老朋友孟浩然向李白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2、不见黄鹤楼,含沙雪相似。

53、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54、李白写的关于黄鹤楼的诗最著名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除此之外还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江夏送友人》、《望黄鹤楼》等等,李白曾经多次在登临游览黄鹤楼,留下许多关于黄鹤楼的诗歌作品。

55、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

56、那么,这些诗人笔下的唐代时的黄鹤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唐代大文豪阎伯理在《黄鹤楼记》清楚的记载了唐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命名的由来,以及黄鹤楼巍峨高大是景物描写,和他登楼的所感,原文为:

57、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58、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59、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60、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

61、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62、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63、整首诗想象奇特浪漫,风格奔放狂荡,酣畅淋漓,读之令人大呼痛快!虽不如崔颢《黄鹤楼》境界格调之高,但这般狂态却也令人读来痛快无比!但后世文人却质疑这首诗并非李白所作,而是唐末无名文人伪作!

64、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乐此不疲的去别的地方旅游,即便是舟车劳顿、疲惫不堪,即便最后看到的风景还不如自家门前的风景好看呢?因为我们要去看的从来都不是风景,而是想体验新的生活。

65、李白读完崔颢的诗,顿时觉得这首诗写出了连他自己也无法表达的感情,只好自愧不如,在崔颢的题诗旁边,随便做了一首打油诗:

66、再说李白为黄鹤楼题诗后的第二年春天,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时,又做了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

67、如果说三层是登临黄鹤楼昂扬节奏中的一个间歇,四层便是名符其实****来临前的一个跌宕了。典雅的屏风式幕墙将全层隔成互相独立又相互连通的几个幽室,当代名人的诗文字画含章蕴秀,陈挂其间。当八面来风,飞檐上清心韵耳的铜铃叮当响起的时候;当夜幕垂江,宝顶上航空标志红光喷溢,串串彩灯勾现出巍丽黄鹤楼的轮廓时;当大江初旭,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将黄鹤楼变成蛇山上一座眩目的太阳宫时,你自然会灵感倏来;诗兴大发,这里早有笔墨纸砚伺候,大可一抒激情。

68、若说第一句是仙气飘飘,那么第二句就是绚丽灿烂了,出了天上神仙府,到了人间富贵乡,令人心驰神往。而且,随风飘舞的柳絮,无依无靠,也暗含了离别漂泊之意。前两句交代写作的原由和时间地点,接下来自然要开始抒发离情别绪,开始写“愁”了。不过李白可和一般的诗人不一样,李白将这“愁”写得清新脱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目送着好友的小船在茫茫江面上慢慢驶向天际,最后只留下空荡荡的江面与浩浩江水。诗人的思念也如同江水一般,追随着好友的一叶扁舟,飘向远方。这里的愁与“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壮不同,在离别的伤感之外,更多的是对远方美好的向往,仿佛诗人也想和江水一般,同好友共游扬州。

5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