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写竹子的诗
1、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2、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3、出自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句由睡眠中听到屋外风吹竹叶萧萧声,进而联想到民间的疾苦声,然后自然地引渡到自己对民间疾苦的态度,抒发出自己的心志:虽然自己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州县小吏,但对天下百姓的生计温饱、快乐忧愁等都怀有殷殷关切之心。
4、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四句诗把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是题画诗中的佳作。
5、七、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8、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9、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10、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宫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
11、《墨竹图题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又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功名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人名,即题目中的包大丞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题画诗。
12、郑燮是康熙年间秀才、雍正时期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不得已而乞疾归。
13、《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14、九、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5、三、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16、六、十分学力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
17、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18、出自清·郑板桥《板桥题画·竹》。前两句写竹之节节往上、千枝万叶的样子;后二句将竹与花作比,意在强调竹的清雅脱俗的品格。写竹之中也寄托了诗人高雅脱俗的人格追求。
19、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20、下面四首比较出名,前三首为“咏竹”,后一首“借竹抒意”,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21、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22、篱竹
23、出自清·郑板桥《题画·乱兰乱竹乱石与汪希林》。诗句言动手作画之前心中要有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古人成法的志向;画完以后,要能看不出留有前人某一种风格的痕迹。意谓绘画要勇于创新,不拘泥于成法,要有常画常新的新鲜感。
24、出自清·郑板桥《兰》。付出了十分的学习功夫,要把所学的东西抛弃三分;就像选择好苗留下来一样,这种功夫自己要探索研究。
25、《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26、第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在全国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
27、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28、《题画竹诗》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赞美竹子的斗争精神来表明自己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坚强性格。
29、出自清·郑板桥《竹石》。任,任凭。尔,你。诗句写竹生山中破岩之中,环境虽然恶劣,却坚忍不拔、傲然挺立风中的形象。意在借竹以自喻,表达自己高洁坚贞的人格追求。
30、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31、(清)郑板桥
32、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3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4、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35、作品简析
3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7、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38、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为人正直,气节刚劲,同情人民疾苦,常借竹石来题写自己的性格。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赞颂了竹子在恶势力面前,不畏强暴,挺然相斗的精神,也可以看作是他本人性格的写照。诗的大意说: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
39、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问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
40、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41、这诗的作者就是老幼皆知的郑板桥,他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为人正直,气节刚劲,同情人民疾苦,常借竹石来题写自己的性格。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赞颂了竹子在恶势力面前,不畏强暴,挺然相斗的精神,也可以看作是他本人性格的写照。诗的大意说:吹落树叶的秋风昨夜刮过潇湘,它触击岩石,穿越森林,习惯性地发作起它那狂暴的恶势来,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
42、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43、十、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44、语出清·郑板桥《新竹》。新竹竿高于旧竹竿,全靠老的枝干在底下支撑、扶持。比喻年轻人会超过老年人,但老年人的作用不可忽视,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尊敬老年人。
45、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46、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47、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48、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49、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50、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51、《墨竹图题诗》
52、郑板桥善画竹,房前屋后种满竹子,写过多首关于竹子的诗。
5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4、八、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
55、《题画竹》清代:郑板桥
56、竹石
57、清·郑板桥
58、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59、郑板桥笔下的梅兰竹菊
60、《竹石》清代:郑燮
61、诗中,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62、《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63、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64、清·郑燮。
65、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66、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67、《新竹》清代:郑燮
68、出自清·郑板桥题兴化故居联语。诗句言内在决定外在的道理。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69、出自清·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诗句言画根瘦竹为渔竿,意在表明诗人决心脱离官场、归隐江湖的人生志向。
70、效李艾山前辈体
71、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72、君子是我国古代对有德者的美称。以四君子相称,是将梅兰竹菊人格化,将花木的自然特征与人的美好品德结合起来,赋于其品格生命。竹,虚心有节,直杆凌云,可谕高风亮节;梅,风雪独傲,玉骨冰肌,似若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颇为洁身自好;菊,凌霜而荣,傲骨晚香,不与群芳斗艳。梅兰竹菊历来是中国文人的创作题材,诗文书画皆有表现!
73、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74、竹
75、《竹石》
7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77、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78、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79、出自清·郑板桥《题画·竹》。诗句言绘画对象物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对象物,而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后的对象物。而对象物画成后,又与作者理念中的对象又有了距离,这是因为受到绘画当时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80、出自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躺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疾苦号寒的怨声。这句诗写出了对百姓的怜悯和关爱之情。
81、郑燮还写过许多歌颂竹子的诗,他的名诗《竹石》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是借赞美竹子的斗争精神来表明自己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坚强性格的诗。
82、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83、二、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