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礼记礼运优选好句75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福利)快来捡漏,限时秒杀第二件0元!

2、让真正有才干的人来治理这个天下,治理这个社会。上选而下举,两者结合,因为你平民的眼光有的时候未必那么独到,那么你当政者有的时候难免不有偏私和遗漏,两者相结合就能达到理想。

3、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4、对《礼运》篇的质疑始自宋代,在此之前,一般都认为“大同小康”是出自孔子。宋代大儒朱熹说:“《礼运》不是圣人书。胡明仲云:‘《礼运》是子游作,《乐记》是子贡作。’计子游亦不至如此之浅。”南宋末年著名学者黄震也说“篇首匠意,微似老子。”自此自后,学界渐渐形成一股质疑《礼运》篇的不是儒家之作的思潮。支持“大同”为孔子思想的有吕思勉、康有为、郭沫若、孙中山等,反对者呈现多种观点:一是认为“大同”思想是道家、墨家观点,并不是孔子的观点;二是认为该观点是子游的观点,认为大同思想是战国时期孔门后学向外发展探求的结果;三是认为“大同小康”是秦汉之际的人伪作。我均不同意以上观点,我认为,“大同”之论是出自孔子之口,为子游所记,“小康”为秦汉之际的人所加。

5、意思是:礼仪的形成源于饮食方面礼仪的形成源于饮食方面,衣食饱暖,荣辱的观念才有条件深入人心,老百姓也才能自发、自觉、普遍的注重礼节、崇尚礼仪。

6、《礼记·礼运》主张的理想社会是:社会大同。主要包括:(1)“天下为公”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2)在政治制度上,要求实行选贤举能,即实现所谓尧舜禅让制度,不以天下私于一家。(3)社会财富全体民众所有,人人都可以享有这些财富。(4)在大同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尽自己的力量去劳动,即劳动(力)不必为己。(5)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一个劳动成员,都可以享受共同的生活保障,货不必藏于己。它所包含的社会保障思想是很明显的。

7、故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8、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英明杰出的人主当政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可是我有志于此、心生向往!”

9、孔子是极其重视“道”的,如“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这句话表明了“道”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在《论语》等儒家著作中“道”在不同的地方含义是不同的,因而就难以准备把握孔子“到”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关于孔子的“道”的含义,有“仁”“礼”之说,有“忠恕”之说(这种说法较为普遍),还有“中庸”之说。我们看孔子的弟子是怎么说的: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0、沟池:指护城河。固:指防守设施或工事

11、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

12、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光是这些基本物质的需求就可以了吗?那是不行的,作为人类一定要有更高的境界,那就叫精神境界。

13、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则有过,养人则不足,事人则失位。故百姓则君以自治也,养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显也。故礼达而分定,故人皆爱其死而患其生。

14、由此而选:选:选拔。旧注:“言用礼义为之选也。”

15、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与其越席,疏布以幂,衣其澣帛,醴醆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

16、林净寰ljh3875979186

17、那么“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其尊亲为亲,以其子为子,就是说对待别人的长辈、尊亲,爸爸妈妈,就像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对待别人的孩子就像对待自己和孩子一样。

1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到那到那种境界的时候,人们不会去偷懒,不会去偷奸耍滑。奸邪之谋就会被杜绝掉,阴谋诡计这些东西会被杜绝掉,盗窃乱贼就兴不起风作不起浪,因为社会风气已经非常良好了,即便偶尔有一两个他也不敢。这样的社会景象,在孔子认为就是理想社会,就是天下太平。

19、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大夫死宗庙,谓之变。

20、淆:混杂,彻底的掺和。

21、“矜寡孤独废疾者”,古人认为老而无妻,叫鳏。“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就是残疾人,让他们都能够得到非常好的安排。

22、著:这里用作使动,使之显著,表彰)(其:指百姓),

23、“因此礼必定是依据于天效法于地,比较于鬼神,体现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的等各个方面”圣人用礼和仪展示给大家,所以天下国家可因为得到礼和仪而走上正道,礼仪关系到国家的命脉和命运,礼不礼,仪不仪,那就君不君,臣不臣,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朋不朋,友不友,社会就是乱象,社会一旦出现乱象,你想整个群体还能好得了。所以就能够理解我们学礼的重要性和我们弘扬礼典文化的重要性。

24、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25、“天下为公”,当人类社会达到了一种理想社会境界的时候,每一个人的人生观都会有所改变,他会认为天下为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每一个人都以天下为己任,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或者说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理想形态。

26、国学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渭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27、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父子相传叫‘世’,兄弟相传叫‘及’。‘世及’是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下两句‘城郭沟池’、‘礼义’同。礼:指礼制,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规定

28、另一方面也说明与中国人的理想追求一定程度地相契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使用了“小康”的概念,作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只是内容内涵有很大的不同。

29、“选贤与(jǔ)能”,“选”是由上级,把品德高尚的人,把他选拔、提拔起来,这是自上而下。“举”是什么?由下面把有德行才能的人推举出来,也就是上选而下举,这样就也无遗贤了。

30、本文是本学期的核心通识课程“国学经典讲论”课上的优秀课程作业,作者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的2019级本科生范文轩。

31、作为制度与仪式,“礼”已然崩坏,但《礼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却薪火相传,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更会成为社会政治实践所追求的目标。

32、“而今大道已衰微不行,天下成了一家所有。人们各自孝敬自己的双亲,各自慈爱自己的子女,财货人力都只为了自己,诸侯世袭相承成为礼制。修筑城郭沟池以防守,将礼义视为纲纪;以此端正君臣关系,以加深父子关系,以和睦兄弟关系,以调和夫妻关系,以设立制度规章,以划分田土宅里,以尊敬勇士与智者。由于成就功业都是为了自己,因此阴谋也就产生了,而战争也由此而发生。禹、汤、文、武、成王、周公,都是用礼义来治国的英才。这六君子,没有不谨慎实行礼制的。透过礼制以彰显道义,以成就诚信,以明察过失,以仁为模范且讲求谦让,向人民昭示治国的常法。如果有不遵行礼义的,在位者就会因罪而被黜退,百姓会认为这是祸害。这就叫做小康社会。

33、〔外户〕泛指大门。

34、孔子曰:“于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35、正根的理论是从无极到太极,真正太极状态是没有阴阳的,在它动静变化之间产生了两仪,也就是阴阳,清气上升以为天,浊气下降以为地,于是乎大的阴阳天地之间分开,这就是根本。

36、《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7、要以日、星的变化,作为我们建立纲纪的基础,我们古人认为太阳的规律是恒定的,星星的规律也是恒定的,它相对成一个恒定状态,所以作为纲纪必须是恒定的。以月份为限量,要根据月份的变化去调整你的工作。

38、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示例〗~,于今虽重。★唐·韩愈《除崔群户部侍郎制》〖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爱惜人才

39、终:终老,终其天年。指安享天年。

40、(1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00页。

41、第构建和谐融洽的社会秩序。在《礼运》所畅想的乌托邦中,“无用刑律、道德教化”就可以实现“谋闭不兴,盗窃不作,外户不闭”的美好社会秩序。社会成员“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礼恰恰可以在人心层面上实现“教训正俗”、“分争辩讼”(《礼记·曲礼》)。礼可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不需要刑肃法严也能营造出安然和睦的氛围。对比与“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韩非子·显学》)等其他社会治理手段,礼更加注重本质、发自内心的和谐,而非仅仅是表面的有序。

42、早班车推荐:内容实时更新,有了它再也不担心找不到优惠福利了。

43、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礼记》(更新中)

44、答:《礼记·礼运》不以乱世和大同比较,而以大同与小作做比较的原因是:大同思想,源远流长。源自于《诗经》中的《硕鼠》篇(产生于公元前611年以前),把贵族剥削者比做一只害人的大老鼠,并且发出了决心逃离这只大老鼠的“适彼乐土”、“适彼乐国”、“适彼乐郊”的呼声。

45、“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46、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是谓乱国。

47、功:名词用作意动,认为有功,‘为己’是它的宾语

48、《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中医理论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

49、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谋:谋虑,指坏心),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谨:谨慎,认真)。

50、《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51、墨家也“尚同”,如“凡国之万民上同乎天子,而不敢下比。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非之。”(《墨子·尚同》)墨子认为:百姓都应该上同于天子,而不该和下面的相互勾结,天子认为是对的,大家也必须认为是对的,天子认为是错的,大家也必须认为是错的。因此墨家的“同”不是在讲“天下为公”,而是在讲服从,尤其是服从天子。《礼运》中的“同”是指“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这种社会状态便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人。是以奸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52、《礼运》为今本《礼记》的第九篇。全文借夫子对旁边的子游“喟然而叹”,而论道了礼的起源、运行与作用。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其特征为“天下为公”,即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众人之天下,反对君主专制。表现在民众道德水平高,和睦相处,没有罪恶,社会安定。

53、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

54、能说的出来的的东西就不能叫“道”,“道”只能够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体“道”的基准线,可以理解为自然界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相结合,这是我们的“道”。“大道”在这里把它理解为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

55、国学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于无过之地也。

56、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于无过之地也。

57、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②,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③:“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④,与三代之英⑤,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⑦,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⑧,皆有所养。男有分⑨,女有归⑩。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8、“礼”的内涵与传承困境

59、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朿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

60、《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中国典章制度书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根据郑玄的话,认为“名《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阴转旋之道”。《礼运》实际上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康有为为《礼运》作注,在注解中发挥了他有关变法维新的政治主张。按古代说法即认为《礼记·礼运》篇的“大同”之说是受墨家或道家的影响。

61、【礼记礼运】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道德经》

62、学者们怀疑《礼运》篇为道家和墨家的作品,认为该篇中关于“大同”的论述是道家或者墨家的观点,其中出现的“道”被认为是老子的观点,其中出现的“同”被认为是墨子的观点。学者看到《礼运》中的“大道”就认为道家,看到“大同”就认为墨家,从而忽视了同一个字在不同学派中具体含义的差别,也没有充分理解孔子“道”的概念的整体性,尤其是没有注意孔子的“天下之道”就是“天下为公”。在对《礼运》内容的分析上,学者们只抓住一点或者某一个字来判定整篇内容的归属,这显然是有问题的。而应当从整体上去理解和判断。

63、这就是至圣先师孔子所提出的世界大同观。“大道之行也”,可以说我们中国的儒、道、法、兵、墨等等诸子百家,全说一个“道”。老子说的非常好,“道可道非常道”。

64、既隐:已经隐没衰微。

65、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66、《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西汉宣帝(前73~前49年在位)时,戴德、戴圣从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中辑录了两个选本,分别被后人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后者一般简称为《礼记》。旧说《小戴礼记》是删节《大戴礼记》而成的,不足凭信。《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关于礼乐制度。从《礼记》收录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宗法制度的演变情况。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运》篇大概产生于秦汉之际或汉初,还论述了大同理想。(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67、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68、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分享

69、(9)曹漫之主编:《唐律疏议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37页。

70、既然“礼制”与“礼仪”都已丧失生命,那笔者认为礼在当下最重要的意义是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与制度理想,为中华民族提供若若隐若现却亘古流传的精神坐标。在这个层面上的礼,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中所希望实现的理想生活。“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礼”被认为是“理”的集中体系与实质内涵,一个遵守礼的社会,包含则忠孝节义、仁爱诚信等优秀文化元素。即使现在我们不需要遵守具体的礼仪或礼制,但是古人在“礼”上所寄托的价值却是值得肯定的。

71、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7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就是说对于财货,到了大同境界的时候,人们憎恶把它随便的浪费丢弃,却不一定是因为要归于自己,才有这种厌恶之心。

73、“讲信修睦”,“讲”就是讲求,“信”就是信诚,信以诚。“修”就是修好,“睦”就是和谐,修好和谐。人与人之间相互修好和谐。

74、来稿请寄:tongshilianbo@1com

75、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丧,与新有昏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

5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