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王昌龄的从军行优选好句44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我们进入诗的第一句,"烽火城西百尺楼"。大家都知道古代历史上有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这里的“烽火"指的就是著名的烽火台,这是古代边防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承担着通讯、预警的功能。一般来讲,在烽火台中经常备有柴草,如果有紧急军情,那么“昼则放烟,夜则举火”。白天燃起柴草,主要是放出烽烟,飘上高空,这样在几十里之外的下一站烽火台便能看到,于是也燃烽烟,一站接一站的传递下去;如果在夜晚,那么就燃起烽火,火光熊熊,也可以把敌情一站一站传下去。

3、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4、明敕星驰封宝剑⒅,辞君一夜取楼兰。

5、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6、《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7、从军行七首·其作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家乡。

8、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9、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才还在交战,现在就传来俘获敌军首领的消息。

1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1、✦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12、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13、我们都很熟悉的《木兰诗》就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期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所以,古代曲子里就有"度关山"这样的乐曲。換言之,《关山月》实际上就是描写成守边陲的将士思念亲人的乐曲。所以,“更吹羌笛关山月"的意思是说,在这荒漠的青海湖地区,在这荒漠的边塞地区,黄昏时分,将士们坐在孤独的烽火台上,感受着青海湖边吹来的萧瑟秋风,本来已经非常思念亲人和思念家乡了。不料在这个时刻,又传来阵阵悠扬悲伤的羌笛的笛声,吹奏的正是《关山月》这样伤离别的乐曲,怎么能够让人受得了啊!

14、第关于作者王昌龄,我们之前在讲孟浩然、李白的时候,早已知道王昌龄与他们还有王之涣、高适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人称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也有说是诗家天子,总之就是很牛。他是京兆万年人,属于今天陕⻄省⻄安市人,说起来还是俺的老乡呢!

15、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有青海,玉门关,楼兰这几个地名。

16、王昌龄《从军行》创作时间:盛唐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17、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18、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19、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20、紧接着第二句,“黄昏独坐海风秋”。从地理转向情感。到了黄昏时分,将士们独自坐在烽火台边,坐在暸望台边,遥望着漫漫的戈壁滩和荒无人烟的荒漠,感觉到十分的孤独。又正值深秋季节,寒风阵阵,寒气通人,怎么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儿女?而家中的亲人这个时候想必也正在思念远在边塞的将士。这里的“海风秋"当然指的不是大海的风,而是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风。为什么是青海溯呢?唐代西、北方的强敌,是吐蕃,二是突厥,青海湖地区正是唐朝军队与吐蕃军队、与占据青海湖地区的吐谷浑军队交战的地区,唐朝在此地驻军,设置节度使,目的在于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守护河西走廊。所以,这里说的“海风秋”是指从青海湖方面吹来的秋风。

21、《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诗人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22、前两句里一共提到3个地名,雪山,孤城,玉门关。其中的雪山指的是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延伸的祁连山脉。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环境。

23、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24、✦穿:磨破。✦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25、第说说这首诗的题目《从军行》。《从军行》其实是古代乐府的老题目,以前古人用这个题目主要写征战与边塞的艰难困苦。盛唐时代,包括王昌龄在内的很多盛唐诗人,常常用《从军行》这样一个古乐府题来写唐代的边塞战事、边塞将士的社志与艰辛。

26、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2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8、【王昌龄的从军行】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29、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0、⑼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31、《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32、译文: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

33、胡瓶落膊紫薄汗⒄,碎叶城西秋月团。

34、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35、总的来说,这一二两句的意思是:在浩瀚无垠的青海湖地区,在这渺无人烟的边塞戈壁上,立着高高的烽火楼和暸望台,也许还有滚滚升起的狼烟烽火,此时此刻,正是深秋时节,黄昏时分,タ阳西下,成边的将士们坐在烽火楼旁高高的瞭望台上,迎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怎能不思念家乡的亲人,怎么能不倍感戍边的艰辛与劳苦?!这两句虽然写的是边塞萧瑟略带悲凉的秋天景象,但是不得不承认,作者笔下的景象依然是非常壮大的!百尺楼、海风秋,放在这里ー对比,就能够感受到万里长风、千里戈壁、百尺高楼、茫茫大湖的,苍涼悲壮雄健的边塞气派!

36、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37、“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38、当时唐代在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而“孤城”之中的河西节度使的任务,就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

39、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40、第三首诗通过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惨烈,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

41、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42、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43、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调子,无奈这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

44、爱上古诗:王昌龄·古从军行·其四

5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