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王维杂诗优选好句73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同是对故乡的询问,王绩也作了一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原诗如下:

3、这首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第一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第三首:“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这第二首则是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

4、不仅如此。便是这象征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梅花开了,早春已过。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随着节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终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泪、见月伤心了。

5、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将他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说得颇中肯。

6、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7、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8、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后因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其作品最主要的就是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精细传神。

9、这首诗描写出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

10、《杂诗三首》便是诗人隐居孟津时,安史之乱之后,诗人在孟津隐居多年,留下了的诗作,其中咏孟津的诗就达九首。这组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下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11、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12、其三:这首诗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

13、离家故乡许久之后,了无音讯之际,突然面对故乡的来人,期待与恐惧的心情互相交织。

14、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15、欧丽娟的国文老师49年从大陆来到台湾,本以为只是短暂且平常的离别,却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不能与故乡有任何联系。在陌生的他乡,对于故乡以及远方家人朋友的思念可想而知。

16、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诗人寓巧于朴,运用典型化的技巧,如叙家常。

17、于是,“寒梅”便被诗化,便成了故乡的象征,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同时,诗还省略了对方回答的内容,因为开或未开已不太重要,都同样会激起“我”对故乡的更多思念。正因如此,才言啬意丰,余味无穷。

18、王维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等诗,都有体物入微之作。因此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

19、lái rì qǐ chuāng qián

20、诗人王维清幽恬静生活跃然纸上,有这样的小院,生活应该有多惬意呀。

21、王维《杂诗》的最后一句是:“寒梅著花未?”全诗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曾明久回答.2013年11月8日

22、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边,

2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4、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25、✦来日:来的时候。✦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2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7、这第三首诗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了主人公的情感。“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

28、当一个人阔别家乡已久,在踏上回家的路途的过程之中,离家乡更近的时候,日思夜想的亲人与朋友很快便能见面,内心应该是开心且充满期待的,为什么却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呢?

29、【王维杂诗】yǐ jiàn hán méi fā , fù wén tí niǎo shēng 。

30、30年之后,当海峡两岸开始互相往来,他和弟弟得以在香港这一中间地带相见。30年过去,他们早已不再是那个年少的自己,这30年之中,无论是自己还是弟弟,都经历了时代的巨变,以及时代加之在自己身上的种种痛苦。

3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3、三首诗之间有一定的意蕴联系。它们都用口头语,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正如宋人刘辰翁《王孟诗评》说:“三首皆淡中含情。”

34、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体味精妙。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

35、王永强: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表现“游子思乡”这一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王维《杂诗》(其二)就是其中很纤巧、很精致的一首。

36、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37、不仅如此,即便是这象征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复闻啼鸟声”,梅花开了,早春已过。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随着节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终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泪、见月伤心了。

38、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39、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他有着深湛的艺术修养,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等诗,都有体物入微之作。因此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

40、那里常有开往江南的船,

41、30年的分别,今日终于得以见面,心中有太多想要询问的,有太多想要了解的。但是见到弟弟的那一瞬间,却问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家乡有没有通电?

42、安史之乱之后,诗人便在孟津隐居多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是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

4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44、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45、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46、为什么“我”惟独眷恋着“绮窗前”的寒梅呢?人的思乡之情,往往是和那些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相联系的。可以这样设想,绮窗前的寒梅与“我”在家乡时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的寒梅已不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了,它已被诗化、典型化了,成为一个意象。诗人正是通过“寒梅”这个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像化了。

47、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48、创作背景:王维住孟津十余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最著名的是《杂诗》第三首。

4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0、这是一首思乡诗,通篇运用借问法,完全以问话的口吻,借白描记言的手法,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抒发了主人公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原诗有三首。

51、正如欧丽娟所说的,进入诗词以及文学的世界,当我们读懂了诗人的情感,更能理解他人的不幸,也能更为宽容与慈悲。

52、王维对一枝梅花尚且如此关心,可见他对于亲人朋友以及故乡的关心。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诗化了日常生活,同时也透露出王维对于梅花高阶品性的留恋与欣赏。现在很多文学赏析用的也是此种解释。

53、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54、尽管诗人的身份不同,造成音书断绝的原因不同,但矛盾痛苦的心情却完全相同。

55、这过去的大半年之中,他与故乡已经音讯断绝,不知道故乡的家人,妻子儿女是否安在?是否因为自己被贬谪而受牵连,亦或是其他原因面临不幸?

56、很日常化的语气,表现出了异乡的人在他乡见到自己家的亲友热烈急切的心情。

57、写的同是闺中妇人对丈夫的思念,但差距很大。如果上面一首可以概括为“思君”的话,这一首恐怕只能概括为“闺怨”,格调上差了很多。

58、开篇连用两个“故乡”看似重复,实则形神毕现地表达了离家游子的欣喜之情。

59、杂诗(君自故乡来)是盛唐时期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是组诗《杂诗三首》的第二首。诗歌前两句以记言的方式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后两句则仅问寒梅是否开花一事,出人意外。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风物景色的思念。此诗化复杂为单纯,变质实为空灵。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原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0、来日:来的时候。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61、hán méi zhuó huā wèi

62、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通过这一比较,足以显示出“王维是一位在意境创造中追求情思与景物的净化的高手”

63、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64、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65、这首写的是在家的妇人思念出外从军的丈夫的事情,其中的场景多是正常的生活场景,思念之情融于其中,自然感人。一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真是道出了多少妇女的真正心思,她们的思念都是心甘情愿的。这就出于“肠断白苹洲”之上很多了。

66、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

67、为什么会不敢问呢?欧丽娟没有直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是引用了一首宋之问的《渡汉江》。

68、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69、láirìqǐchuāngqián,hánméizhùhuāwèi。

70、《杂诗三首其二》是唐代王维所做的诗。王维诗写得质朴自然,感情也真挚动人,但诗中写自己遇到故乡来人询问故乡情事,一连问了子侄、栽树、建茅斋、植竹、种桷、水渠、石苔、果园、林花等一系列问题,“他把见到故乡人那种什么都想了解的心情和盘托出,没有经过删汰,没有加以净化。因此,这许多问,也就没有王维的一问所给人的印象深。”通过这一比较,足以显示出“王维是一位在意境创造中追求情思与景物的净化的高手”(罗宗强《唐诗小史》)。

71、久居异乡的人见到亲人的感觉:

72、jūnzìgùxiānglái

73、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王维:杂诗三首(君自故乡来~涵子、雨苇、韩梅)

5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