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听筝优选好句62句
1、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听流人水调子》
3、——唐/李端:《听筝》
4、【李端听筝】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5、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6、至于筝这种乐器的他的原创者,汉代的《风俗通》(《风俗通义》,汉唐人多引作《风俗通》,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汉代民俗著作。原书三十卷、附录一卷,今仅存十卷。该书考论典礼类《白虎通》,纠正流俗类《论衡》,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从而成为研究汉代风俗和鬼神崇拜的重要文献。后人卢文弨《群书拾补》中辑有《风俗通逸文》多条,系十一卷补之所逸,中有“女娲造人”、“李冰斗蛟”等神话,皆为首见于记录者。)里头把它归于蒙恬,说:“谨按《礼乐记》,说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后来象傅玄的《筝赋序》里,也明确地说是“以为蒙恬所造”,所以在古代蒙恬造筝的这个说法也非常有名。
7、《唐诗三百首》: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8、《唐诗三百首》: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9、《唐诗三百首》:送僧归日本·钱起
10、菜单栏有“唐诗三百首”合集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2、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
13、《唐诗三百首》:终南别业·王维
14、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15、(北宋)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16、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17、创作年代中唐《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弹筝女形象,语句传神,意蕴丰富。
18、《唐诗三百首》:送人东游·温庭筠
19、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20、李端(743年-782年),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21、《唐诗三百首》: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22、《唐诗三百首》: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23、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24、《唐诗三百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25、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26、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27、所以这样一首五言绝句、一首五言小品不仅精彩,而且就像一个润滑剂一下使得所有的相逢、所有的心愿、所有的欲望、所有的场景与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变得美好起来,都变得风雅有趣。所以郭暧一听,也大为称赞,所以当时就解赠镜儿,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28、格律对照例诗:元稹《行宫》
2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0、开头两句,直奔主题,并且选取了弹筝女子的纤纤玉手来描写,“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筝是一种弦乐器,有十三根弦,很多诗人都描写过筝这种乐器,比如白居易写过:“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31、梁.沈约《咏筝》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唐.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花脸云裘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自尽江州司马头。唐.李峤《筝》蒙恬芳轨没,游楚妙弹开,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元.杨维桢《鸣筝曲》断虹落屏山,斜雁着行安。钉铃双琢木,错落千珠拌。愁龙啼玉海,夜燕语雕阑。只应桓叔夏,重起为君弹。为什么古代的人弹古筝都不用弹片的?古代的琴或琵琶都是用那种蚕丝做成的,质地比较柔软。不像现在的金属弦。不然他们肯定受不了的嘛!
3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3、《唐诗三百首》塞上曲·其王昌龄
34、《唐诗三百首》:同题仙游观·韩翃
35、《唐诗三百首》:北青萝·李商隐
36、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
37、《唐诗三百首》:春宿左省·杜甫
38、《唐诗三百首》:送魏万之京·李颀
39、也多补充点三国时曾有俗语云:“曲有误,周郎顾”,出处是《吴书九三国志五十四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郞顾.」翻译了就是说他精于音乐,即使酒后(三爵后,就是喝了三大杯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此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郞顾”。同时,因为周郎是美男子,少女偶像,故有此情节,想引起周瑜注意,知道他有这个习惯,so,故意乱弹琴了。
40、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41、深宫的高楼高耸入云,宫殿中的大柱子上盘着金龙。
42、画着精致妆容、身着绝美的衣衫的丫环坐在玉楼中,弹着十三弦乐器道出了惆怅。
43、《唐诗三百首》: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44、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4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6、这是一首短小精致的五言绝句,写的事情呢也非常简单,就是在听一个女孩子在弹筝曲。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学古典音乐,我发现学筝的还是弹筝的,女孩子比学古琴的,男孩子、女孩子都有学古琴的,但是学弹筝的明显比学古琴的要多。确实,作为弹拨的弦乐器,筝就和瑟一样,它的音量也好,它的表现特色也好,明显都要比古琴绚烂得多。
47、呼唤我们的一对凤槽,派去做三峡孤猿的号角。
48、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49、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50、五绝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绝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与律诗相同。
51、《唐诗三百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下)·李商隐
52、钉铃双琢木,错落千珠拌。
53、所以诗与情,与乐、与爱密不可分,诗歌与音乐其本质其实都是情与爱的流淌。“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就像这首流行歌里唱的一样,让我再看你一眼。
5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5、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56、李端在在此处,不仅描写弹筝之事,而且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将弹筝者的美丽,全都集中在洁白的玉手上,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弹筝用手,所以观者的注意力自然会放在弹筝的双手上,妙在此手极美。精致典雅的房间,一位美人端坐弹筝,那景象,一定是美极了,诗人重点抓住这些景象,带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生动形象,极富艺术美感。
57、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58、《唐诗三百首》: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59、《唐诗三百首》: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60、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6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62、五言绝句(五绝)由四个五言句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