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有关战争的古今名言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寻求贤能的人,就像是自己饥渴一样,受到劝谏,从来也不厌烦!这句话说出了领导对于下属的尊敬。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曹爽传》

2、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3、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4、一个英雄并不比常人都勇敢,但是他可以多勇敢五分钟——拉尔夫·沃尔多·埃莫森

5、孟子的影响:

6、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

7、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8、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9、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10、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这样的状况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虽然是这样,但是这样的理念毕竟是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好的建议终究会被采纳。而也就是这样,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就是围绕着这条观点。大家都能感受到,国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利益还是很看重的。与此同时,孟子把气节也十分看重,“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于这种嗟来之食,孟子应该是不屑一顾的。

11、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12、生灵涂炭,流离失所。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4、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15、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16、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17、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1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有关战争的古今名言

19、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苏洵

20、:“如其仁!如其仁!”

21、仁德的人,不会因为世事的变化,而去改变自身的节操,正义之人,不会因为国家的存亡而改变自己的心志。古往今来,多少忠贞之士,宁愿奉献生命,也要坚守自身的气节,不因为世道的兴衰,而去改变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豪情万丈,为了大义,宁愿赴死。

22、当今有不少年轻人把战争看作一种荣耀。可是孩子们,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地狱。——舍曼

23、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24、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25、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对战争的看法是:反对战争,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此外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26、答: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7、在每一场战争之中,都有那么一刻,运用一点策略就是决定性的并带来优势,正像加一滴水就可以促成溢流一般。——拿破仑

28、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29、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30、:“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31、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32、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33、:“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率土地而食人肉”,

34、:“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3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左传》

36、传统爱国主义无法在原子核裂变下存活,要么一个世界,要么全部毁灭。-斯图亚特?切斯

37、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这都是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

38、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同时又到过魏国,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国。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受重用,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但据《孟子》所记,孟子到魏,受到魏惠王的礼遇,并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在齐,宣王任之为上卿,“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则齐必能采用其部分学说和主张。

39、《汉书·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甚至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邻家焉有许多鸡?乞丐何曾有二妻?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次日钱唐上疏力争劝阻,加之天文官也上奏文星暗淡无光,于是朱元璋又下一道谕旨:“孟子辩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又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越南学者张汉超在文章中说:“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5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