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志南优选好句49句
1、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诗人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2、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3、汉魏时代的诗,以四句为全篇的很少,故没有必要把四句的诗定一个诗体名词,即四句一绝还没有成为规格。但在较长的诗篇里,四句一绝的创作方法已自然形成。
4、【绝句志南】这清凉的春天,不就是禅宗所宣告的清凉的春天吗?这迷人的春色,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意境界。在诗人的眼中,禅宗在古老的树木,在水中,在船上,头上的一根棍子,东部的桥上,心里的老和尚,杏花在雨中,柳树在风中,在凉爽的感觉,是湿的,明确的柔软,不冷,禅宗是春天,它是一切,这是护符,是这首诗!
5、停船上岸,我把带篷的小船,系在一棵参天古树的树荫下;拄着藜杖,走过东面的一座桥。
6、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7、鉴赏: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8、宋代志南的《绝句》全诗诗句如下:
9、全诗的意思是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10、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11、志南的生活状态已无史可考,他在当时文坛的名望也没有像“中兴四大诗人”、“二泉先生”诸人那么大。但就凭借这短短的一首诗,以及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12、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13、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14、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
15、gǔmùyīnzhōngjìduǎnpéng,zhànglífúwǒguòqiáodōng。
16、译文: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17、吹面不寒杨柳风: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的,是杨柳放绿时所吹的春风。
18、nán sòng sēng zhì nán
19、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其法号,生平不详。代表诗作有《绝句志南》。
20、宋元时代,通行把“绝句”称为“截句”,他们以为“绝句”是从律诗中截取一半。宋代以来人们所熟知的绝句,近体风貌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元明的诗论家有绝句乃“截律”之说。
21、(每日诗词)感谢您的关注!
22、gǔ mù yīn zhōng jì duǎn péng , zhàng lí fú wǒ guò qiáo dōng 。
23、诗前两句叙事。写年老的诗人,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24、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25、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乘小船沿溪水而来。诗人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26、杖藜在他意识中已经没有了“我扶”之作用,倒是反过来了,是“杖藜扶我”,和尚自己倒成了杖藜。在平常人看来,拐杖是人扶着走路的,可正是有人扶,拐杖才成为拐杖,如没有了人,拐杖何以得用,人可以不扶杖,但杖必须得扶人。因此,不是人扶杖藜,而是杖藜扶人,也就成了“杖藜扶我过桥东”。禅者的观物方式,表面看去有悖逻辑和常理,但正是这种反常,才构成了这样的奇趣,又回归常理。这是深契事理的,只不过是比常人更深入一层,更有曲折之感。这就是禅家所说的“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的意蕴与真谛。
27、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28、出于偶然,太阳的意义是伟大的;写下微妙,如望着湖底,越想越高;不怪也不怪,剥落文人才子,知道其妙又不知道其妙,说天人高人一等。姜奎,宋·《白石道家诗》)没有理由,不说禅,但很有禅意,这首诗可以说是自然而美妙的!
29、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这时的风就叫柳花风,或称杨柳风。在这里引申为春风。
30、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31、zhānyīyùshīxìnɡhuāyǔ,
32、《绝句》是南宋僧人志南(法号)创作的诗词,出自《宋诗纪事》卷九三。表达了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诗人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
33、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
34、《绝句》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注释: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③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35、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36、短篷:带篷的小船。
37、绝句宋·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白话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僧志南简介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宋人赵与□《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
38、人在其中,看杏花如烟,杨柳似线;感如酥细雨,如丝和风,也正如蝉翼纱幕之后,欣赏明眸流睇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一种特殊感情。这也正是诗人眼中的禅境。
39、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40、zhànɡlífúwǒɡuòqiáodōnɡ。
41、第一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老树。阴,树荫。系,拴。短篷,有篷的小船。意思说:我在一棵老树荫下拴住小船。它告诉我们,作者是乘船出来春游的。而且这个地方有树有水,是个好去处。古木成荫,又乘带篷的船,暗示了春来天暖,并会有风雨。
42、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43、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44、系: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45、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是说在二月天里,沾人衣服直要潮湿的,是那杏花开时常下的杏花雨;吹人脸面而不觉寒冷的,是那杨柳树中吹来的杨柳风。
46、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歌语言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
47、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好了带篷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上小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盛开,细雨绵绵,仿佛是是要沾湿我的衣裳 ;轻轻吹拂人面的微风带着杨柳的清新气息,令人心旷 神怡。这是志南和尚《绝句》的大概意思。
48、作者资料:志南:南宋时的和尚,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
49、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