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兰溪棹歌优选好句54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松云满地石门古,开遍碧桃无限花。

3、这组题为“兰江竹枝词”,共有十二首诗。细细品味,总能咀嚼出一些“兰溪棹歌”般的乡土滋味来。

4、渡口狂风掀白苹,惊波猛浪不愁人。

5、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

6、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7、这两句是诗人的视觉感受。首句是仰望天空。次句写俯察,一俯一仰,景象清新。“凉月如眉”,“山色镜中”,都是比喻一明喻山色之形,一暗喻溪水明净。挂字比拟,看字更点明人在景色之中。闪光水色有了人的活动,则更显得灵动,跟显生机,使兰溪有胜似仙境之感。

8、附二:童老伯还讲了一个”灭天下“的老故事,髙眉原住民盛培新先生留言提到”打汤瓶“老故事,今天终于补充完整。

9、原注高眉山(地名)去县东北二十五里,一峰高耸,群岫回环,石蹬临空,松阴盖地,境最幽胜。阁老亭,即明·赵文懿公(赵志皋)遗迹,在南城中,颇供远眺。

10、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文解释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诗文赏析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清爽的凉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韵致,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画,一支妙曲。结句最为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

11、译义: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2、《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1)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13、充分挖掘兰溪丰厚的历史底蕴,让兰溪师生耳熟能详,让“消失的味道、远去的背影、沉睡的古城”重回我们的口中、眼中、心中,让兰溪的古城古镇古村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为兰溪“一区一地一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14、⑷三日:三天。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15、闻说西门好风景,大家同上木兰舟。

16、两岸清溪中有洲,山花红白遍溪头。

17、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18、《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

19、打造蘭溪文史愛好者共同的家園

20、箬叶裹鱼来换米,松舟一个似梭轻。

21、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

22、《兰溪棹歌》作者戴叔伦诗词风格

23、兰溪棹歌(lánxīzhàogē)拼音版:liángyuèrúméiguàliǔwān,yuèzhōngshānsèjìngzhōngkàn。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lánxīsānrìtáohuāyǔ,bànyèlǐyúláishàngtān。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4、“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

25、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26、《大美兰溪》系列节目精彩回顾:

27、“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28、这首署名“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出自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的《全唐诗》,由曹寅编纂。

29、“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30、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31、蘭溪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

32、附一:在翻阅《洞源村志》的时候发现几个勘误,欢迎各位留言商讨:

33、☞明朝“狮子王”穿越而来,守护中洲公园!

34、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35、“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一弯如眉的新月,正挂在柳湾上空。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

36、大历元年,在盐铁史刘宴手下任职,后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在任期间政绩卓著。

37、野凫睛踏浪梯平,

38、明月出林端,澹然悦幽独。

39、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一个“凉”字,令人觉得春寒犹在,一个“镜”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静寂。“越中山色镜中看”,次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40、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41、新粧若箇临春水,一面红潮最可怜。

42、(翻译: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43、【兰溪棹歌】柴门延归客,欣遇古人瞩。

44、朅来见鸡犬,偶尔散麈俗。

45、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46、古老的兰江,从《水经注》的瀫水奔来,过姑蔑,绕石壁,流到这充满兰香的兰阴山下。她在徐霞客的笔墨里停留过,在杨万里的诗句中吟咏过,在萨都剌见到的秋色里活泼泼地流过,在戴叔伦看到的渔火中脆生生地响过;章枫山曾经枕着她的涛声修过县志,王阳明曾经看着她的水色写过诗篇……

47、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48、选自,《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49、百首《兰溪櫂歌》,展现200多年前的兰溪!

50、《兰溪櫂歌》有诗云:“城南江畔尽岩阿,户户高楼俯碧波。怪道香云飞不散,锁窗春早启多罗。”诗中的“城南江畔”即老城婺江路自老酒厂至费垅口一带。这里背山临江,风景优美,视野开阔,在乾隆初年已被视作风水宝地,富人纷纷在此买山造楼,穴墙开窗,可凭窗远眺,俨然为一豪华别墅区。

51、天上明珠抛作雨,珠声一串是歌喉。

52、高眉山为什么叫高眉?童老伯说是因为这座山相对周边地势最高,就像人的眉毛在身体很高的部位。

53、说也奇怪,就从这条路修好之后,朝里的皇帝做了一个梦,名叫“九龙抄殿”,皇帝请国师一算,觉得形势不妙,有人要谋反,最后追查到童姓九兄弟身上。

54、“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

5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