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打鼓的优美段落精选61句
1、紧板
2、“二字头”在京韵大鼓唱段,特别是文段子中使用较多,因为很多大鼓唱段的开篇都是一首七言诗,采用“二、二、三”的分句方法后,必然就是以“二字头”开始了。如果每字占1拍的话,而为了保证第二个字落在板上,就要从末眼起唱。也有很多不是以七言诗开篇的段子,因为同样是两个字开头,所以也属于“二字头”。例如最常听的《丑末寅初》的“丑末”就是“二字头”,“丑”从末眼起唱,“末”落在板上。到目前我听过的段子里,还没发现有用超过两个字开头,却只占两拍的情况。如果哪位朋友有这样的例子,也请提供给我,以纠正我的错误。
3、上面所说的是紧板的一般用法,但在某些时候,紧板也不是非常紧凑的,以至于不太明显。例如《红梅阁》中,从“小公子一闻此言神魂丧”就开始上板了,但是给我们的感觉却还是一板三眼地娓娓道来。直到“到而今,有限的光阴难留恋”才开始有紧板的味道。
4、慢板是京韵大鼓中最常用的板式,贯穿唱段的始终。慢板的节奏为“一板三眼”。也就是“板、头眼、中眼、末眼,板、头眼、中眼、末眼,板、头眼、中眼、末眼,板……”的节奏。用乐谱记录就是4/4拍。每小节第一拍是板,第二拍是头眼,第三拍是中眼,第四拍是末眼。
5、“板眼”就是节拍。“板”就是强拍,“眼”就是弱拍。在演唱中,无论演唱者加几个虚字,或是唱几个音符,每句唱词总的板眼数是不会变的,每个字在板眼中的起唱位置也不会变,这样伴奏者就容易和演唱者配合了。有时候演唱者因为某种原因没能在规定位置发音,则伴奏者会再添一个“小垫头”,让演唱者在下一小节的相同位置唱。采用这种方法,即使演唱者和乐队从没合作过,只要他们使用的是同一套板眼谱,就可以很好地配合。
6、所有人的神经都像被按摩了一边,舒服到极点....
7、上面谈了京韵大鼓的几种板式,下面谈谈这几种板式的打板方法。大家应该知道,京韵大鼓的鼓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比较短,下部比较长。因此上部在敲击时不容易使力,声音交轻;下部敲击时容易使力,声音较重。两个部位应该敲击到不同的板眼上,在曲艺行话中,上半部分相击叫“黑板”,下半部分相击叫“红板”。若之连续打下半部分,则称为“晃荡板”。
8、初学京韵大鼓的爱好者,由于没有请弦师的条件,只能在没伴奏的情况下干唱,所以一般不注意板眼。而一旦与弦师配合时,就会感到本来唱得挺好的段子,竟然不知如何张嘴,弦师也会感到无法伴奏,俗称“倒不过把”。其实这就是板眼错误造成的。
9、散板:
10、烘托气氛、渲染情绪
11、戏曲中戏剧气氛、情绪、环境、情景,常需要借助于乐队伴奏的配合渲染。当管弦之声不足以表现时,锣鼓便发挥它特定的作用。
12、紧板顾名思意就是节奏紧凑,在节拍上是“有板无眼”。记谱就是1/4拍。使用紧板的唱法,在京韵大鼓表演中俗称为“上板”。
13、与“二字头”不同,“三字头”却未必一定是三个字。只要开头一共占三拍就属于“三字头”。例如《闹江州》的开头“我表的是”,本来是四个字,但由于“我表”各占半拍,其余两字各占1拍,因此也属于“三字头”。这里的“我”字是“虚字”,不唱也是可以的。因为“三字头”要占三拍,所以从中眼起唱,以保证第三个字落在板上。京韵大鼓一开篇就用三字头的比较少,当然也是有的,例如上面提到的《闹江州》,还有《风雨归舟》的“过山林”都是三字头。但一般来说,三字头多是用在中间的段落中,例如《红梅阁》的第二段开始的“这佳人”,《探晴雯》的第二段开始“自从那”等等。
14、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15、(5)汗水和鼓棒在天空中飞扬,镲片和鼓皮在空气中震动,轻重缓急的鼓点鼓动着你的心跳!
16、散板说白了就是没板。因为没板,所以不可能用在大段的唱腔中,而只能用在个别句子中。
17、只见他抬起一只手,鼓棒在那手中飞快的旋转,一只手还在配合着底鼓敲击着节奏。全场都跟着呼喊起来。
18、右左重重右左右左重。
19、)擂鼓:开始拜神或行礼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20、垛板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板式。节奏为“一板一眼”,没有“头、中、末”眼之分。如果记谱就是2/4拍。
21、如海浪翻滚式的节奏,洗刷着人们的心灵。
22、例如《红梅阁》中的“姐姐你救命之恩如山重”的“救命之恩如山重”和“佳人摆手说君休问”就是散板,但散板的最后一个字要落在板上,上例中的“重”和“问”就要落在板上,或者反过来说,伴奏者会将这两个字作为板。
23、(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24、戏曲的念白与吟诵诗句、引子,都是有韵律的。在一段念白的开始与结束,或大段念白,律句、偶句之间,或从念白过渡到唱腔时,都常用锣鼓穿插,用以承前启后,点明句逗,划分段落,从而加强节奏感,烘托语气、语势上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辅助表现喜怒哀乐等感情。
25、(2)起狮鼓:拜完神或行完礼开始起舞
26、在京韵大鼓中,常用的板式有四种:
27、“晃荡板”都是用在“上板”的部分,到最后临近结束时,应在倒数第三拍翻腕,使用“黑板”,空一拍后,让最后一板结结实实地落在“红板”上,以便于后面改回慢板。例如《剑阁闻铃》中的“上板”部分,到最后“千行万点,万点通红”就应该在“万点通红”的“万”字改为“黑板”,而在“红”字时要用力叩击“红板”,接着空一眼后,稳稳当当地转回慢板“这君王……”。
28、慢板的起唱位置有一个规律,就是每落(每段)的第一个分句如果是两个字,每字占1拍(俗称“二字头”),则从末眼(小节第四拍)起唱;如果是三个字,每字占1拍(俗称“三字头”)则从中眼(小节第三拍)起唱。
29、慢板:
30、各种板式的击板方法
31、另外,锣鼓有时也兼作一些音响效果,如表示风雨雷电的各种自然现象,这也是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借助手段。
32、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咚咚撑切)循环二至三次。
33、当然,掐板终归是权宜之计,这种方式严重影响演唱中的身段表演(京韵大鼓很讲究身段)。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在练习中逐步摆脱“掐板”,而慢慢磨练“心板”,毕竟掌握“心板”才是王道。
34、打法:打鼓边(得得得)后打鼓:(咚撑撑撑撑撑撑撑撑切)
35、“慢板”虽然有个“慢”字,但其实并不一定要放慢速度。速度根据唱段内容情绪的变化,也可以调整。借用戏曲的名词,也有“快三眼”和“慢三眼”之分。但“慢板”的最大特点是“稳”。快要渐渐地快,慢要渐渐地慢,绝不能忽快忽慢,那样就没有板眼可言了。
36、紧板通常使用在全篇唱段的最后部分。这时候已经进入高潮,情绪上也越发激动,因此需要用紧板来推动情绪。但紧板和垛板一样,都是不能独立使用的。使用紧板时,也要与慢板配合,从“一板三眼”过渡到“有板无眼”,然后再回到“一板三眼”。例如《剑阁闻铃》的最后一落,从间奏开始到第一个字“再”都是慢板,接下来的“不能”开始一直到“万点通红”就上板,即“有板无眼”的紧板,之后的“这君王”到结束,又回到慢板。
37、(3)行狮鼓:(三星鼓)其动作是左望右望,寻找食物。
38、另外,板眼在演唱方法中还有很多讲究,我将在其他文章中另外探讨。以上就是我对京韵大鼓板眼的一些认识,有不当之处还望朋友们指正。
39、他停下手中旋转的鼓棒,那只空出来的手在不影响节奏的情况下又一点点加入了军鼓和嗵鼓的元素,鼓点越来越密集...所有人的心跳也跟着越来越快....一遍一遍各种不同的过鼓技巧,强悍的展现,他的表演也渐渐的达到了高潮。
40、数板的技巧
41、(2)这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俯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42、其实垛板和慢板听起来的感觉差异不大,所以也可以把垛板当作慢板来唱和数板,只要稍微把重音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43、京韵大鼓板眼探讨
44、(1)架子鼓的介绍:架子鼓(Drum)是爵士乐队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无音高打击乐器,它通常由一个脚踏的低音大鼓(BassDrum,又称"底鼓")、一个军鼓、二个以上嗵嗵鼓(Tom-TomDrum)、一个或两个吊镲(RideCymbal)和一个带踏板的踩镲(Hi-Hat)等部分组成。鼓手用鼓锤击打各部件使其发声。爵士乐中常用的鼓锤有两种,一种是木制的鼓棒,另外一种是由钢丝制成的钢丝刷。
45、垛板:
46、所以说,紧板的最大特点并不是节奏紧凑,而是速度灵活。因为每个字都可以作为重音,所以可以根据情绪和内容逻辑来掌握速度。但这就给伴奏带来了难度。而且,紧板的唱词,多使用闪板的唱法,更是难上加难,需要演员和乐队反复的磨合。
47、采用慢板演唱时,每句的第一个字可以从任意位置起唱,但最后一个字都是落在板上的(有个别例外,如《剑阁闻铃》第一句的“草青青”)。而京韵大鼓一般都是“七字句”,在演唱时会分成“二、二、三”的分句,则每个分句的最后一个字也要落在板上。即使没落在板上,也要用拖腔的方法拖到板上。
48、(4)抛狮鼓:法备动作去食青,或试探动作。
49、最后,我简要地谈谈数板的技巧。上面讲了这么多,但是这些都是理论,如果不能在演唱中控制节奏,又怎么知道哪里是板,哪里是眼呢?这就涉及到“数板”的问题。曲艺演员,特别是鼓曲演员都非常看重“心板”的能力,即在演唱的同时,心里在暗暗地数板。这种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出来的。所以我向大家介绍一种适合业余爱好者的方法。大家持板时,都是大拇指穿过板绳,而其余四指是不用的,现在就是发挥这四根手指作用的时候了。我们可以在打板之后,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代表头、中、末眼,逐个触碰板沿,无名指碰完后,再打板,然后再逐个触碰,如此反复,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节奏和板眼了。这个动作我们俗称“掐板”。当然,掐板也是要练习一段时间的,但相对“心板”来说就简单多了。而且,如果能够把掐板的动作表演得美观舒展,完全可以带到台上去。
50、(4)万马奔腾之气势,大珠小珠落盘韵味,朋友,你想打架不,想打架还不如打鼓。不但解气,而且亢奋.
51、目前我还没有听过以垛板为主的唱段,也没有听过以垛板开篇起唱的唱段。因此我姑且暂时认为,垛板只能在段落中情绪需要的部分使用。使用垛板时,要与慢板配合,从“一板三眼”过渡到“一板一眼”,然后再回到“一板三眼”。例如《探晴雯》的第二落。从“自从那晴雯离了那怡红院”到“那婆子说”都是慢板“一板三眼”,从“你就从此处往南行”到“她那病身儿这不辗转轻翻说骨节儿疼”就变成了垛板“一板一眼”,从“猛听得颤巍巍的声音”到“我这心里头似个火烘”又变回慢板“一板三眼”。
52、伴奏念白、加强语气
53、“黑板”应该击打在中眼(第三拍)的位置上;“红板”应该击打在板(第一拍)的位置上。有时候有非逻辑重音的字落在板上,也可以使用“黑板”来击打,但在板上的逻辑重音必须落在“红板”上。换句话说,“黑板”可以打在中眼上,也可以打在板上,但“红板”必须打在板上,不能打在中眼上。
54、右左右左重重重右左重重重。
55、板式的分类
56、(2)架子鼓的乐器地位:在乐队中鼓手掌握着乐曲的速度和节奏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爵士乐中,鼓手特别需要与其他乐手保持良好的合作状态,比如"切奏"时鼓手的干净利落就在其中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另外在爵士乐中,鼓音色的控制、力度的控制以及速度的控制都是体现鼓手技巧的重要因素。
57、右左右左重右左重右左重。
58、(3)他们穿着整齐的衣服,动感的音乐响起来了,那声音响彻云霄,像骤雨打在地上一样。俯好想全世界都听到了,敲架子鼓时,那姿势多帅气阿,让人看了之后流连忘返。
59、散板因为节奏不固定,因此一般情况下,乐队会停下来,等待落在板上的那个字唱出,再开始起弦演奏。这时候就需要演唱者提前有心里准备,以免音乐突然停止而失措。
60、由于传统的曲艺形式都是“口传心受”的流传方式,因此一般没有乐谱留下来,这就造成了很多旋律和唱词的随意性。这固然是曲艺的一大艺术特点,但是这一特点也往往导致演唱者和乐队之间相互配合出现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老一辈艺术家们找到了一种弥补这一缺陷的方法,这就是“板眼”。
61、提起停弦问题,顺便说两句。有时候并不是散板,乐队也会停下来,让演员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干唱。这是为了更加突出演员,使观众更好地欣赏演员的嗓音和唱腔。最典型的就是《剑阁闻铃》中的“似这般,不作美的铃声,不作美的雨呀”中的“不作美的雨”,乐队就会停下来,直到“雨”字拖腔结束,“呀”字起唱,才开始重新起弦。这种情况下,如果演员表演得出色,都会得到观众的一片喝彩。
【描写打鼓的优美段落精选61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