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民俗的诗句精选308句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2、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4、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7、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8、万道红光育蚌珍。
9、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10、正如张说诗中所言,“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逢至端午,又怎能不想起屈原。
11、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12、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13、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14、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1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6、《除夜》
17、南宋·赵万年
18、“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19、“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道尽了少男少女之间爱情的甜蜜与美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言尽了这世间爱情的真谛。
20、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2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2、想到家中夜深坐,
23、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24、年年乞与人间巧,
25、目穷淮海满如银,
26、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
27、【作者】王维【朝代】唐
28、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29、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30、《中元夜》
31、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32、诗句:
33、“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3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35、刘禹锡这首诗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3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7、《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38、中秋节
39、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
40、诗词话春节
41、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42、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43、北宋·秦观
44、关于除夕的诗:
45、习俗:不生火、吃石饼、扫墓
46、《正月十五夜》
47、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8、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0、《元日》
51、关于春节的诗:
52、《中元作》
5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4、民间认为,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其淡泊名利、宁死不屈、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
55、关于元宵节的诗:
56、宋·陆游
57、事关休戚己成空,
58、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59、唐·杜牧
60、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61、轻烟散入五侯家。
62、圣慈己是当今佛,
63、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
6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65、唐·高适
66、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67、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68、元日不仅是新年的第一天,还是新月的第一天,还是新日的第一天,此称为“三元之日”。
69、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70、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7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
72、寒食,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旧时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
73、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74、除夕
75、二月二,春雨过后,花儿半开。元宵远去,社日新来,花树新开,燕子归来,何必要不开心呢。从此只好好报答天地赐予的美景,和儿女承欢膝下,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76、邯郸驿里逢冬至,
77、《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8、译文对照
79、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80、《除夜宿石头驿》
81、进奉熬成第二锅。
82、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8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4、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8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6、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7、《二月二日》
88、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89、【宋】欧阳修
90、独在异乡为异客,
91、桂枝撑损向西轮。
9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93、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9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95、元日(正月初一)
96、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
97、《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98、又将憔悴见春风。
99、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00、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101、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102、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103、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104、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
105、晓窗分与读书灯。
106、《除夜作》
107、习俗:吃春饼、炸春卷
108、除日,又称”除夕“、”除夜“、”岁除“、号称”百节之首“,是看见交替、除旧迎新的时刻。
109、遥知兄弟登高处,
110、清明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此天清地明之时遥祭先祖,又何尝不会生出一些慨然之意呢?
111、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112、【宋】王安石
113、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114、中秋节多是思念与惆怅不能与亲友相聚。八月十五日夜,白居易望月感慨物是人非,颇为神伤。
115、唐·韩翃
116、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117、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118、清明是古人出游踏青的日子,“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真实再现了唐代人清明时出游的情景。
119、众里寻他千百度,
120、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121、东坡居士有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世间所有亲人都能共享这中秋之夜的美好月光。
122、大臣特派到雍和。
123、腊八(农历腊月初八)
124、腊八家家煮粥多,
125、《沉醉东风·重九》
126、李清照婚后与赵明诚离居,久不见丈夫,愁绪难抒,适逢七夕佳节,她写下这首凄婉动人的词作。
127、元日/王安石
12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29、习俗: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喝重阳酒
130、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13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32、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晨。
133、《清明》
134、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135、《清明日与友人游》
13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37、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138、七夕节(农历七日初七)
139、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140、唐·李郢
14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142、冬至
143、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144、须邀织女弄金梭。
145、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146、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又叫“拜月节”、“团圆节”。逢此佳节,家家户户都团圆在一起,赏月聊天,给孩子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
147、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148、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49、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150、唐·王维
151、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152、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153、【宋】文天祥
154、念奴娇·中秋
155、宋·辛弃疾
156、《借八危家饷粥有感》
15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58、习俗:吃粽子、吃菜角、炸糖糕
159、洪升这首诗道尽了寒食节时,思念父母亲人的真实感受。
160、除夕之夜,诗人还在旅馆中,还在外漂泊。
161、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162、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63、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全唐诗》中与寒食节相关的诗至少有400多首,韩翃的这首独占鳌头。
164、宋·方岳
165、寒时东风御柳斜。
166、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167、遍插茱萸少一人。
168、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169、日暮汉宫传蜡烛,
170、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可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
171、清明(公历4月5日前后)
172、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173、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174、《寒食》
175、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176、元·卢挚
177、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78、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还有元旦、岁日、岁旦、朔旦、正旦、正日、新年等多种称呼。
179、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180、《二月二日即事》
181、《元夕》
182、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183、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84、早在宋代,每逢腊八,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煮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作这首诗的时候陆游四十岁左右,罢官回到家乡,对于赋闲在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对现实世界感到激愤不满,又尚未完全意冷心灰,依然渴望东山再起。
185、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186、每逢佳节倍思亲。
187、天上若无修月户,
18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89、唐·李商隐
190、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191、【作者】苏轼【朝代】宋
19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9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194、唐·戴叔伦
195、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96、习俗:烧纸、上坟、踏青
19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98、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199、腊八年味愈浓,然而南宋开禧二年的襄阳城或许感受不到”过了腊八就是年“这热闹的节日气氛了,战乱中,不是有人馈赠腊八粥,作者哪能想起来是过节。
200、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201、宋·王安石
202、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203、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204、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七夕,它是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化而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
205、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206、唐·来鹄
207、《青玉案·元夕》
208、《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209、万里相思一夜中。
210、习俗:女人比赛针线活儿
211、未会牵牛意如何,
212、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记忆。勤劳勇敢、祀祖敬长、和睦邻里、热爱生活……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入到生活中,直到今天,这些节日文化依然在沿续。
213、唐·苏味道
214、《行香子·七夕》
21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16、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217、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218、腊八节
219、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22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21、《鹊桥仙·七夕》
222、习俗:吃月饼、赏月
223、清·洪升
224、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22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6、唐·白居易
227、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228、愁到晓鸡声绝后,
22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30、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231、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1。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
232、习俗:守岁、放烟花、吃粽子
233、寒食(清明前一两日)
23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起那相隔遥远的亲人,都会暗自神伤吧。
235、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236、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237、《竞渡曲》唐·刘禹锡
238、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39、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240、《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41、描写节日习俗的诗句
242、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243、除夜雪/陆游
244、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245、兴味萧然似野僧。
246、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247、腊八,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泡腊八蒜,而年味也从腊八开始日渐浓郁。
248、重九正是入秋时候,草木摇落,北雁南飞,一片衰飒之气,容易唤起人的愁思。这首小令渲染了冷清的秋天氛围,寄托了悲凉的秋思,情调有些哀伤。
249、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250、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251、寒食节(晋文公规定全国禁动烟火吃凉食以纪念介子推)
252、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5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54、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255、习俗:喝腊八粥、腌腊八蒜、祭祖敬神
256、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257、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58、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259、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260、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261、唐·张说
262、还应说著远行人。
26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6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65、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266、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267、习俗:北方吃饺子、南方吃米团、祭天祭祖
268、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269、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270、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271、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272、清明节
273、宋·李清照
274、春城无处不飞花,
275、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76、昨日邻家乞新火,
277、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278、立春
279、北宋·苏轼
280、南宋·辛弃疾
281、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282、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28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84、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28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86、端午,五月初五,是我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之一。最初源于先秦古人的“五月初五是恶日恶月”的观念,流传至今已发展成为纪念屈原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日子。
287、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288、宝马雕车香满路。
289、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290、端午节
291、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在古代九为大吉之数,二九相逢,是吉祥的象征,表达出了古代人民对健康长寿、平安喜乐的美好向往。
2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93、元宵节(正月十五)
294、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295、无花无酒过清明,
296、“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代以来,到年三十还住宿在旅馆里的人,总会感伤地朗诵这两句,因为诗人已形象地说出了寥落支离的情绪。
297、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298、《岳州观竞渡》
299、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00、除日(农历年尾最后一天)
30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02、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0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304、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305、【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306、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307、抱膝灯前影伴身。
308、不道人间巧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