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先秦诸子语录翻译精选65句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7]。(《孟子·梁惠王下》)
2、战国中期:《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春秋末期:《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管子·牧民》
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4、第二阶段:《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著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6、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四十七章》)
17、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胠箧》)
18、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19、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20、【译文】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21、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22、《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3、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25、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第一阶段:《论语》《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26、先秦著子语录12则读完了之后,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的生活下去,坚持自己的人生梦想,达到一个新的突破
27、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2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9、出自《论语》、《孟子》、《墨子》
30、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孟子·梁惠王下》)
3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3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36、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37、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8、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
39、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七十七章》)
4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1、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4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4、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5、叔向问晏子:“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晏子春秋·问下》)
46、马骇舆,则君子不安与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
47、语录体为主《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4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9、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0、——《新序∙杂事篇》
51、人主有能以民为务者,则天下归之矣。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非必隳人之城郭、杀人之士民也。上世之王者众矣,而事皆不同,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
5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尽心下》)
53、——《孔子家语∙致思》
5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6、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非命下》
5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9、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6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1、——《孔子家语∙六本》
62、【译文】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63、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64、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65、——《孔子家语∙五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