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教育名言名句大全的句子
1、徙居于各府州县的孔氏子孙,朝廷追念你们是圣人后代,优抚免除徭役,应当缴纳的国家税收只通过族长征收。皇家恩宠实在盛大。孔氏子孙理应踊跃缴纳赋税,按期足额完成,不要耽误了官府上报征收钱粮的期限。
2、因材施教原则,学思并重,学思结合原则,温故而知新原则
3、因材施教:孔子主张不同的人要给予不同的教育。
4、【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5、【注音】:bùchǐxiàwèn
6、《论语》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孔子还有另一句名言:“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器”是器具,孔子这句话是说:理想的君子是不像器具那样,具有某方面用途。那么,孔子是不是说“君子”应该有多方面用途、有多方面能力呢?不是。
8、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9、【注音】:mǐnérhàoxué
10、六:学而不厌
11、启发诱导: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2、圣裔设立族长,给与衣顶①,原以总理圣谱,约束族人,务要克己秉公,庶足以为族望。
13、说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什么不足,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孔子当年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授弟子,本身就是一种通才,全才教育,完全是以人的发展进步为根本的,放在今天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且孔子“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真正打破了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既树立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的道统,又为中华文明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莫大焉!
14、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5、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矜(āijīn)①勿喜,庶不愧为良吏。
16、②追远:追怀祖先。
17、教育内容,忠,信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六书为核心的文化知识教育,六艺为核心的生活技能教育。
18、“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19、①哀矜:哀怜,怜悯。
20、春秋祭祀,各地根据自身的条件行事。但主祭之人必须举止得当、穿着整洁,真心实意、有所敬畏。这是报恩思源、追怀祖先的方法,子孙应该知道。
21、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认为人们的生性本来是相近的,只是由于习染和教育的不同,使人彼此间的差别悬远了.因此,教育和环境对人的作用远远超过遗传.他认为人们虽有良好的素质,但不能自发成才,必须经过学习与教育,才能有所提高,日进不已.
22、这章讲的是孔子认为君子的基本行为准则。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所,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已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惇惇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23、【注音】:mòérshízhī
24、【注音】:xuéérshíxízhī
25、孔氏子孙徙寓各府州县,朝廷追念圣裔,优免差徭①,其正供国课②,只凭族长催征。皇恩深为浩大。宜各踊跃输将,照限完纳,勿误有司奏销之期。
26、【释义】: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27、②无以言:指不能正确地说话。
28、子孙出来做官的,凡是遇到民间诉讼,案件自有虚实,务必理性判断,怀哀怜之心,切莫自鸣得意,但愿不愧为贤能的官吏。
29、春秋祭祀,各随土宜。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此报本①追远②之道,子孙所当知者。
30、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以致用有教无类举一反三
31、教育目的,把人培养成君子。这方面涉及内容比较多,简单说吧,要求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32、不学诗①,无以言②。不学礼③,无以立④。
33、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4、三:词语:敏而好学
35、孔子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学而时习”、“温故而知新”、“学思并重”、“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这些都值得我们结合今天教学改革的实际,认真学习、继承、借鉴和创新。
36、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的一段对话,深刻地阐明了这种观点.子路曾问:“学亦有益乎?”,“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心悦诚服地说:“敬受教哉!”(刘向:《说苑·建本篇》).
37、四:不耻下问
38、——摘自《论语·季氏》
39、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40、①诗:诗歌,亦指《诗经》。
41、①谱牒: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
42、②国课:国家税收。
4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44、有一次,孔子在家里独自站在庭中,孔鲤迈着小步恭敬地走过时,被他喊住了,问他学过诗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因为那时候诸侯国之间主宾应答,以及上层社会交际场合的交谈,都要引上几句诗。孔子就教育儿子说,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习诗。隔了一段时间,孔鲤从院里过时又被孔子叫住了,问他学习礼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教育说,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于是,孔鲤就去学习礼。
45、在《论语》中还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理念,就是孔子对人格培养的重视。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人们都能够好好地幸福生活。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或人的向善的精神生活。而禽兽只有生物的兽性需求。要发展人性,政治家们不但要使人民丰衣足食,还要引导教育和培养人们的人格,使人们都能修身立德。像《大学》中所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二是以忠信为使。这是孔子一个最基本的主张。
46、一、教学相长原则
47、至于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后世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曲解孔子的思想,偏面重视道德伦理的教育,而忽视技术技能的培养,所造成的文化局限性,使科学与民主不能充分发展,最终导致中华民族于近代遭受落后挨打的命运,似亦不宜归罪于孔子本人。
48、【译文】
49、忽视人权。自由。忽视对不同思想的宽容。
50、③圣裔:圣人(指孔子)后代。
51、【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52、孔子“有教无类”的信念,来源于他对人性的剖析.
53、(孔氏子孙)凡是有职务的官员不可独断专行。如果遇到大事,向朝廷陈述申报,小事仍然请本家族长责问追究。
54、早晚以祖宗传下的规矩教导训诫子孙,一定要让他们多读书明白事理,显名称誉于世,光耀祖宗。不得入于流俗,甘愿居于他人之下。
55、【背景故事】
56、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追求过于饱足,居住不追求过于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学问的人,并向他们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57、①擅:独揽,占有。
58、一:学而时习之
59、【释义】: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60、【注音】:wēngùzhīxīn
61、婚姻嫁娶,理伦守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
62、有教无类: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阶层。
63、不但十七篇无军礼,即《汉书》所谓五十六篇《古经》者亦无之。《艺文志》以《司马法》二百余篇入《礼》类(今残本不多),此军礼之遗,而不在六经之内。孔子曰:‘军旅之事,未之学也。’盖孔子不喜言兵,故无取焉。
64、①差徭:徭役。
65、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66、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把教育对象的范围扩大了平民阶层,彻底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67、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不足体现在:孔子提倡的和为贵中庸之道,只能用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不能用于治国理政。用哲学的思维,矛盾具有对立性,你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为贵,在丛林法则中,从来都是弱肉强食。治国理政只有法制制约,法制具有强制和约束力,不可能打折扣
68、”子曰:“有教无类”。
69、①教训:教导训诫。
70、【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71、【释义】: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72、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73、①嗜利:贪求私利,贪图钱财。
74、——摘自《孔氏祖训箴规》
75、二、启发式原则
76、祖训宗规,朝夕教训①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人下。
77、【孔子家训】
78、《学记》明确提出“教学相长”,它源于孔子。孔子对教与学、师与生关系的认识是深刻的,辨证的。他认为只有很好地当学生,才能更好地当先生。他不但提倡学生要向老师学习,而且提倡老师要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他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9、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向来是孔门传统。作为孔氏子孙,不能嗜利忘义;做官不要做出有损祖先德行的事情。
80、凡有职官员不可擅(shàn)①辱。如遇大事,申奏朝廷,小事仍请本家族长责究。
81、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成语有: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82、教学原则与方法上,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知行结合。
83、家谱的修订,起到了联系同一支脉亲近同源所出的人的作用。务必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睦一家亲,才不愧为圣人的后代。
84、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85、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86、二:词语:温故知新
87、只说说他的教育观点吧。
88、知者动,仁者静。
89、【注释】
90、“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91、五:默而识之
92、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孔门素为佩服。为子孙者,勿嗜利(shìlì)①忘义,出入衙门,有亏先德。
93、④立:立身于社会。
94、②雍睦:团结、和谐,和睦的意思。
95、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96、孔子谈仁,孝,忠,礼。对于昏君暴君,暴力父母怎么处理,没提到。
97、①衣顶:标志功名等级的衣服和顶戴。亦借指功名。
98、据说在孔子的言论中,除了“君子”和“小人”外,没有第三类人、第四类人。5。缺乏平民情怀人们都熟知这个故事:孔子的弟子樊迟(樊须)向孔子请教怎样种庄稼,孔子答道:“吾不如老农。”又向孔子请教怎样种菜,孔子答:“吾不如老圃。
99、【注音】:xuéérbùyàn
100、孔子是否有教育思想都是个问题。他主要是开公务员训练班。
101、孔子教育名言名句
102、。忽视自然科学《论语》和其它有关孔子的言行记录中,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机械工艺,均无丝毫反映。如果考虑到西周教学中本来有重数的传统,我们只能说孔子未能全面地继承和发扬他之前的文化知识。
103、谱牒(pǔdié)①之设,正所以联同支而亲一本。务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yōngmù)②一堂,方不愧为圣裔③。
104、《论语》中提及“君子”的有一百零几处,提及“小人”的有24处,其中将“小人”和“君子”作鲜明对照的据我数为19次。也就是说,孔子在提到“小人”时,几乎都是用来与“君子”作对照的。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等等。
105、圣人后代设立族长,给与相应功名,是让他统一管理族谱,约束族人的行为。族长一定要克己秉公,但愿不辜负族人的期望。
106、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坐而论道、不做任何具体事。孔子并不欣赏有多方面实际才能的人。4。二分法思维,缺乏包容度孔子二分法思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的“君子”、“小人”之辨。
107、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不学习礼是难于立身做人的。
108、。忽视尚武精神上古时代的“五礼”中是有军礼的,但现存《仪礼》中只有四礼,没有军礼。章太炎在《经学略说》一文中这样讲:“五礼著吉、凶、宾、军、嘉之称,今《仪礼》十七篇,只有吉、凶、宾、嘉,而不及军礼。
109、”3。缺乏务实精神儒家的教育主要有两类内容:一类是《诗》、《书》、《春秋》等“文”类;一类是礼仪、道德、伦理等“礼”类。因为孔子认为有这两类东西来维护君主统治、防止犯上作乱就已经够了,这就是他的那句名言:“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这句话在《雍也》和《颜渊》中重复出现,可见这是孔子本人所注重的观念。
110、①报本:报,报答。本,根源。
111、③礼:礼仪,亦指《仪礼》。
112、不能用现在我们的思维去审查古人的智慧,因为那时非常落后!农业不及工业,工业不及科学。如果我们是古代之人,一定不及孔子,就像现代的儿童都会玩手机,电脑,老年人却学也学不会!就解放前后,一般大众都不会写春联,这才有多少年?何况春秋战国时期呢?秦车统一了中国,但不及现代的手扶拖拉机!能这样比吗?
113、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建立起一个官绅贵族怡乐无疆(君子坦荡荡),广大普通劳动人民病容长驻(小人长戚戚)的畸形社会。他的政治主张是“孝以事君,悌以从长”。他崇尚的政风是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亲君子,远小人)。他制定的政治策略是违背民意,弹压民意的方略(长国家而务财经者必自小人。彼为善之,小人之用为国,则灾害并致。故国家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他的奴役观念,愚民政策,法礼标准,言论准则,道德碾压主张,恶剥酷压主张等等。都是他的政治思想范畴。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为统治阶级驯服文化走足。所谓有教无类是骗人的口号。孔子只教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大话,空话。从来不教,而且坚决反对学生,学习与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有关的生产技能,生活常识。就是要把学生驯服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蛀虫。自孔圣以后那么多腐儒,有谁见过,他们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去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服务了??人们所见到,听到的是腐儒们,脱离人民,脱离实际,摇头㨪脑,坐而论道,空谈天下,信口开河,藏否古今,唾沫横飞,废话弥天,貌似有才,实无良策。
114、婚姻嫁娶,讲究伦理为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的人,必须慎重,违背伦理的事情万不可发生。
115、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116、”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因为孔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学习怎样管理百姓,而不用学习种地种菜这些“小人”们干的事。(《论语·子路》)孔子这番话倒也不是全无道理,但语气中的轻蔑感可以说对后来中国人的行为影响是很大的。
117、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1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