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孔子重义轻利的句子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2,学生著作里藏着对“孔子理想“的总结】

2、孔子死了几百年后才大红大柴,也躺在棺材里中枪,替统治阶级顶包,挨骂了两千多年!

3、孔子有好几个理想:

4、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5、孔子经济思想

6、足食和足兵体现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则属于道德追求的范围,这段话是子贡以非此即彼的极端形式,要求孔子在义利之间做出选择。

7、《论语.公冶长》颜渊、季路侍(侍:在尊长旁边陪着),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第一个理想是当官。然后恢复推行周朝的礼乐制度,也就是维护等级制度。让春秋战乱,造成的社会秩序回到一个井然有序的状态,“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9、修身治平的政治主张,曾子从“事父可以事君”想推衍,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孔子不仅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而且也还提出了实现这个理想的步骤:“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1、《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2、《群书治要》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3、儒家主张重义轻利,墨家主张义利并重,道家主张利义双弃,法家主张一断以法”表明这些不同的“义利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流派在社会巨变中的利益诉求不同,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15、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孔子的理想何等美好而远大,而这个理想引无数为此“竞折腰”

17、注重内省的修身思想,曾子把修身看作是实现仁政德治的根本。他以君子为修身标准,就如何说话、做事、待人、交友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他以学习、实践与自我反省有机结合作为修身基本方法,强调“爱日以学,及时以行”、“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吾日三省吾身”和“慎独”的境界,是人们公认的修身规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坚定志向、固守道义。

18、除此之外,他还强调全面修养,始终以孔子重义轻利思想为准绳处理问题,说过:“君子苟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至矣”(《荀子·德行》)。并恪守孔子倡导的礼,他阐发:对父母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子·滕文公上》)。说明在为人处事中,他是处处以“礼”为准则的。

19、孔子的理想应该与达到世界大同差不多,他的思想也可以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来源于实践。这是孔大圣人首先提出来的……“致知而格物”,厉害

9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