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的简介48句
1、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2、人物影响 罗曼·罗兰一生贯穿人道主义思想。前期受托尔斯泰影响较深,主张全人类抽象的“爱”、以“英雄精神”对抗社会沦丧,文化堕落,提倡艺术为普通人服务。 20世纪30年代,罗曼·罗兰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他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两次世界大战,反对纳粹德国迫害季米特洛夫、呼吁苏联停止对知识分子的流放、乃至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左翼作家的镇压等等,在维护正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3、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4、罗曼罗兰姓罗兰。罗曼罗兰出生于1866年,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音乐评论家,还是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他的代表作品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合称《名人传》,还有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多夫》。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5、罗曼罗兰姓罗兰
6、法国人姓名也是名在前姓在后,一般由二节或三节组成。前一、二节为个人名,最后一节为姓。有时姓名可达四、五节,多是教名和由长辈起的名字。但长名字越来越少。如:HenriReneAlbertGuydeMaupassant译为:亨利·勒内·阿贝尔·居伊·德·莫泊桑,一般简称Guyde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7、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其民主主义、对资本主义世界及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突出的优点。
8、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9、罗曼·罗兰
10、罗曼·罗兰引(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人物简介青年时期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11、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12、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可以说,他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编辑本段生平年表版本一1866年---1月29日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出生。《约翰·克利斯朵夫》
13、姓罗兰。
14、年---发表《七月十四日》。
15、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
16、罗曼?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中部的古老小城克拉姆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爱音乐和文学。主要作品有戏剧、小说和名人传记。20世纪的头十余年间,是罗曼?罗兰创作高潮时期,他相继写出《贝多芬传》(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等名人传记,还创作了他最优秀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年)。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17、姓罗兰(Rolland)
18、年开始发表作品。罗兰的初期创作活动集中于历史剧的创作。
19、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奖。
21、代表作 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2)、《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 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 1920年小说《白利与露丝》(法语:PierreetLuce)。 1923年到1933年,他完成了长达100万字的长篇小说《母与子》
22、《巨人三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传记作品,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三个传主分别是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作品记载了他们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故事,是作者的代表作品之一。
23、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24、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他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两次大战时的高潮罗曼·罗兰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
25、年---发表《理性的胜利》。
26、年---在巴黎《半月刊》上发表《贝多芬传》和《时机快到了》。1904年---《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第一章发表在巴黎《半月刊》上。1905年---《约翰-克里斯多夫》的前三章获得费米纳奖,取名为《幸福的生活》。1905年---奥朗道夫书店开始出版这部作品,与《半月刊》竞争。1906年---《米开朗基罗传》在巴黎的《半月刊》上发表。1908年---发表《往昔与今日的音乐家》。1910年---发表《亨德尔》。1911年---在《巴黎杂志》发表《托尔斯泰传》。1912年---在巴黎《半月刊》和奥朗道夫书店发表《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最后一章。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1914~1916年---在日内瓦的国际战犯管理所工作。1914~1919年---旅居瑞士。1914年---在《日内瓦日报》上发表《超然于纷争之上》。1915年---在巴黎奥朗道夫书店出版文集《超然于纷争之上》。191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7年---放弃国际红十字会奖的奖金和其他文学奖金。1918年---发表《阿格里让特城的恩培多克勒》。1919年~1922年---反居法国。1919年---发表《精神独立宣言》。1919年---出版《科拉—伯勒尼翁》。1919年---发表《对往昔作音乐之旅》。1919年---发表《前驱者》。1919年---发表《利吕里》。1920年---发表《克勒朗博尔》。1922年~1937年---旅居瑞士的维尔奈夫。1922年---发表《战败者》。1924年---发表《甘地传》。版本二1866年出生于法国中部。1880年随全家来到巴黎。他于188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史学系,不久来到罗马读罗曼·罗兰名人传研究生。从罗马回来后在巴黎大学教艺术史。从此开始了写作。从1898年开始发表作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曼·罗兰定居在日内瓦,他利用瑞士的中立国环境,写出了一篇篇反战文章,他的立场受到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等人的指责。但他没有屈服。1915年,他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大地的画家米勒结果拖到第二年的11月15日,瑞典文学院才正式通知他这一决定。罗曼·罗兰将奖金全部赠送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与法朗士,巴比塞等著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行动,他公开宣称:“我不是布尔什维克,然而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雅各宾,他们正在从事宏伟的社会实验。”1935年6月,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了苏联。并与斯大林见了面。1937年9月,罗曼·罗兰在故乡克拉木西小镇附近购买了一座房子,第二年5月底他从瑞士返回故乡定居。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罗曼·罗兰本人被法西斯严密监视起来,1944年8月,纳粹败退,巴黎解放。他才又见到了光明。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78岁。编辑本段创作历程1.1898年开始发表作品。罗兰的初期创作活动集中于历史剧的创作。2.进入20世纪,他连续写下了3部他心目中“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6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与此同时,他从1904年到1912年,创作了标志着它艺术和思想发展里程碑的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3.1920年小说《白利与露丝》(法语:PierreetLuce)。1923年到1933年,他完成了长达100万字的长篇小说《母与子》编辑本段作品简介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编辑本段前期作品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其它作品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编辑本段后期作品《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编辑本段《约翰·克利斯朵夫》《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罗曼·罗兰读书随笔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他于1935年应斯大林的邀请访问苏联,并写下《莫斯科日记》一书,书中有对苏联未来的期望,罗曼·罗兰希望自己在苏联所看见的弊端能解决,因此,出于对苏联的考虑,罗曼·罗兰当时没有发表此书,并嘱托各出版社50年内不得发表。1984年,该书发表,可惜此时距苏联解体时日不远了,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编辑本段《名人传》的主旨立意他想利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纠正时代的偏向。他选择了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1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为他们立传,是希望这些艺术巨匠的精神能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部“英雄交响曲”。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给我们的启示名人传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印证的古训《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编辑本段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感言1916年,瑞典文学院宣布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罗曼罗兰。这个已经被当时的法国抛弃的人,在得知自己获奖以后,答复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他是属于整个法兰西人民的。如果这个荣誉有助于传播使法国在全世界受到热爱的各种思想,我感到幸福。”编辑本段影响评价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位近、现代传记文学大家的《名人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对当代传记文学仍然产生巨大影响。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被称为“欧洲的良心”,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罗曼·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此时法国的先驱维克多·雨果已经逝世,写作了《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福楼拜也已谢世,邻国泰斗弗里德里希·尼采失去了他的光芒,而左拉和莫泊桑所描绘的世界又是那样的晦涩和阴暗。在这样的一个娇弱、变坏的时代里,罗曼·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他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罗兰逝世后,他的名望在法国以至全世界都大大衰落,由于他对艺术多愁善感的态度,以及他写作中缺乏对古典式样的掌握,使法国从未真心实意地接纳这位诺贝尔桂冠得主。20世纪后期是个愤世嫉俗的时代,它发现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流派十分地虚饰做作。但无论如何,即使罗曼·罗兰的写作中有瑕疵,人们仍然会羡慕他理想主义的高贵性。“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27、罗曼·罗兰的创作大致可以20世纪3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戏剧集》,包括《群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剧本8部;3部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反对一切暴力。害怕集体主义制度妨害个人“精神独立”等思想的论文。
28、年---发表第一部由查理-贝居公开出版的作品《狼》。
29、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30、年---《丹东》首次在《半月刊》上发表。
31、简介 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78岁。
32、年到1933年,他完成了长达100万字的长篇小说《母与子》。
33、年---定居巴黎。1886~1889年----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就读。1889~1891年----在罗马的法国学校就读。1895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就职,教授艺术史。1895年---完成主要博士论文:在吕里和斯卡拉第之前的歌剧起源。
34、罗曼·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35、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
36、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7、年---在《巴黎杂志》上发表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及上演他最初创作的两部悲剧《阿尔特》与《狼》。
38、他一生为争取人类的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主要作品有《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39、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40、罗曼·罗兰法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于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且都是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他的戏剧主要体现出其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思想境界。
41、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
42、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生于克拉姆西,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43、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44、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师范部毕业。1948年去台湾,1959年至1991年,在台湾“警广”主持音乐及教育节目,长达32年。出版作品除《罗兰小语》外,还包括散文、小说、游记、诗歌、诗论等。2003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1988年深圳海天出版社首次向中国内地读者推介台湾作家罗兰和她的作品,其后陆续出版了《罗兰小语》、《罗兰散文》以及部分书信体文集和论文集,获得极大反响,在中国内地迅即形成“罗兰热”。其中《罗兰小语》曾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热衷的“励志书”。《罗兰小语》、《罗兰信箱》等作品,是她在广播电台做主持人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教诲、或交流心得体会谈心式的作品。由于它充满关爱,充满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概括,因而不仅广受台湾青少年的喜爱,而且经过岁月沉淀之后,又在大陆青少年中掀起一股热潮。由于出生于中国传统的书香世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着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
45、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出生在一个银行职员的家庭,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又获得罗马法国考古学校的博士学位。之后在巴黎高师和巴黎大学教书,同时创作兼写音乐评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坚持人道主义的立场,赞同社会主义。
46、新的阶段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2)、《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统称《名人传》。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并且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
47、进入20世纪,他连续写下了3部他心目中“英雄”传记:《贝多芬传》(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6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与此同时,他从1904年到1912年,创作了标志着它艺术和思想发展里程碑的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
48、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