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谚大全
1、(2)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2、(9)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3、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4、第三是“测天占候”。古人在节气物候的实践中发现,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旱。
5、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6、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7、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
8、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9、(1)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0、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11、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12、春雨惊春惊谷天。
13、(3)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14、(6)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15、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16、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17、(12)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18、冬雪雪冬小大寒。
19、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0、(2)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21、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22、(11)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23、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24、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5、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26、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27、首先是“劝农籍田”。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春”活动。在京城,皇帝和皇后要携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以示重农爱民,国泰民安。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
28、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29、像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就是今年的中秋节云遮住了月亮,来年的正月十五一定会下雪。等等。
30、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31、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32、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33、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34、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35、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36、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农谚,农谚对应的气候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北方,旁晚火烧云,来日热死人,也就是说头一天旁晚的时候西边天际出现火一样的云彩,第二天天气会很热。
37、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38、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39、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40、夏满芒夏暑相连。
41、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42、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43、秋处露秋寒霜降。
44、(10)十月: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45、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46、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47、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48、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49、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50、(5)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51、(3)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52、(8)八月: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53、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54、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55、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56、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一个是: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
57、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58、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59、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60、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61、(4)四月: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62、(1)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63、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64、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
65、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66、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67、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68、(7)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69、其次是“敬授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订的,其他地区只能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确保农业丰收。
70、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写本课生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农谚的趣味性和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日历,了解或收集农谚若干条。教材简析 本课由两则农谚组成:一则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歌,另一则是《看云识天气》,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生产经验总结而成的气象知识。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观察和实践,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知识,来指导人们做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体会中,了解简单的农业知识和气象知识,感受农谚的趣味性和功效性,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本课要求认识的字结构较复杂,教师在教学时要坚持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在读读玩玩中轻松识字。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写生字,背诵课文。 建议本课用1~2课时。解读与提示 *课文中的多数字都代表一个节气,个别的代表两个节气。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大暑、小暑);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小寒)大寒。*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结合课后第二题,了解24个节气的名称。“处”是多音字:(处暑、处理),(用处、住处)。 *本课数字重点是识字和背诵。不要把时间花在理解上。只要记住节气,学生随阅历的增长会逐渐地了解内容。 *教学这则谚语要通过朗读大致了解它的意思。“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句话的意思是:早上天空出现云霞就会下雨;傍晚天空出现云霞,第二天则是晴天。“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山头上有云雾,说明要下雨;如果云雾环绕在半山腰,说明不会下雨。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可采用自己读、小老师教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检测。检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帮助学生纠正字音。特别要读准翘舌音:“暑”、“朝”;后鼻韵:“惊”;边音:“连”、“露”。对字形的记忆,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字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暑”可用想象记忆,人的头上顶着日头,说明天气很热,所以就是“暑”;也可带领学生比较熟字和生字,以加深对字的记忆,如:车—连、忘—芒、腰—要;而对于“寒”等笔画复杂的字,要分清部件,记住字形。 *可与第一则谚语联系起来思考。 *首先请学生边读边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再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教师要抓住不容易写好的字重点示范。写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连”是半包围结构,写在田字格中,布局要匀称;“秋”、“惊”、“腰”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朝”也是左右结构,但左右一样宽,左边稍高;“霞”、“露”是上下结构,注意提醒学生“雨”字作偏旁时“横折钩”变成“横钩”。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简介节气的由来我国历法把一年分为24段,每段的开始叫做一个节气,全年共有24个节气。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就编了节气歌。先听老师读读节气歌。 二、学习《节气歌》1.借助拼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3.出示课后第二题的词语,读一读。4.学生自学,对照课文认识24个节气。5.看看年历表,说说今年的24个节气分别在哪一天。 三、学习这部分词语1.出示这部分的相关词语,请学生认读。2.扩词。3.记忆字形,重点指导“寒”、“降”。 四、学习《看云识天气》1.自己读《看云识天气》,说说你读懂些什么。2.教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3.出示相关生字,请学生认读。4.记忆字形。 五、拓展练习把你收集到的农谚介绍给大家。 六、写字1.重点指导写“暑”和“霞”字。2.学生认真观察,再自己写。参考资料 ★节气的来历和划分我国很早就使用夏历,但在夏历中,每年的日期和四季的变化,总是不能很密切地配合起来,不能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因此,我们祖先又根据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创造了节气,以弥补夏历的不足。它是一部简要、明确、灵活而又紧密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农历,与夏历配合使用又很方便,因此长期以来为农民所乐用。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赤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分为24段,每段约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12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反映季节的,用来划分一年四季。其余都是反映气候的,如直接反映温度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用它们表明一年中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等反映了水汽的凝结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与程度。此外,反映降雨、降雪时期和程度的为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至于惊蛰、清明、小满、芒种等四个节气,则反映了有关自然季节和有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现象。 ★农谚一则 燕子趴地蛇过道, 蚂蚁搬家山戴帽, 水缸出汗蛤蟆叫, 必是大雨到。
71、(4)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