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励志故事
我们出生在农村,没有城市的繁华,没有色彩缤纷的灯光,但我们有励志,有坚强的精神,农村的大学生更懂得珍惜生活,努力拼搏,下面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农村大学生励志故事,一起来学习吧。
农村大学生励志故事篇一
一个农村孩子的求学与找工作感悟
个人情况
在这之前,有必要说一下自己的个人情况:本人男,严格说来不是农村的,因为我家在镇上。但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家乡来说,农村和乡镇其实没太大差别,而且之前家里还是有田要种的候,小的时候,我妈在镇上的农机厂上班,我爸开了间小店,家里情况还算过得去。我升初中的时候,国企改制,母亲下岗,我们被赶出了原来住的厂里给的单位房。爸妈拿出所有积蓄,还有借了将近3万块,凑起来在镇上买了一块宅基地,并在其上盖了一间瓦房,这成了后面近10年我家的居所。由于没有了流动资金,我爸开的小店也终于撑不下去,也成了无业人士哈。以上是基本的情况,现在开始切入和读书有关的事情。
大学前
在我05年进大学前,我经过了3次高考。第一年高考的时候考上了中南大学,但是那时候我姐姐读大二,所以我选择了回去高中继续读高三。我所在的高中也乐得有人帮其刷重点名额,免除了各种费用,还有生活补贴发放,于是我就安心地打着酱油,在我姐大学毕业后才来了现在所读的学校。
入学前的那个暑假,我去了百色田东一个火电站的建筑工地打零工,那是我一直记忆深刻的事情。在那两个月里,我经常和工友们推水泥斗车到晚上两点多,然后大家很爽地去喝冰啤酒,然后酣然睡去。其实那时候真的很苦,在我去学校前,我整个人黑得像一颗碳一样,只是心里反而挺高兴的,因为挣到了钱,隐约记得是3000左右吧,那时候对钱还没太大的概念。后面我经常会想起那样的夜晚,一群苦逼的民工推着斗车,大声说着笑话。然后我会告诉自己,这样的苦我都吃过了,还有什么苦不能吃的呢?
大一
我是自己一个来的学校,注册的时候走的是绿色通道,当时我们书记和我说我是我们学院那年入学第一个没有父母陪着来的,很是心酸。
入学之后一直忙着国家助学贷款,当年很害羞,尤其在助学贷款这件事情上,不敢把资料交给负责人,而是偷偷塞进了学工办的门缝里,后面负责这事的师兄还批评我来着。
助学贷款终于批下来了,我也逐渐出去找一些家教什么的,总之花了很多时间在外面跑,最后的结果是功课跟不上,加上自己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于是非常悲催地挂掉了高数。当时还不知道挂科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后面才逐渐了解,因为挂科我已经基本上和大家不在同一起跑线了。
大一第二个学期,补考高数,没过,我是有多么的不喜欢数学啊!补考第二次终于过了!但第二个学期的高数我又挂了!那时候特别受打击,甚至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想退学算了。
总之大一的学习是一塌糊涂,而这一年,我妈出来东莞打工,负责我每月的生活费,我从广州去东莞看过一次她,觉得非常愧疚,然后下定决心之后不要她给生活费,同时还要把成绩拉上去,争取在大学阶段拿一次奖学金。
大二
大一结束后的暑假,我回了一趟家乡,机缘巧合之下了解到了一些信息,是关于帮一些高校的成人自考招生然后获得回扣的。那时候对赚钱非常有欲望,于是联系了几个学校,获取了招生员编号,想了各种方法去招生,谁知道招生效果还挺好,然后小赚了一笔。之后我让我妈不用给我生活费,叫她回家去了,毕竟她一个人在外面我也不放心,真发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对大一做了深刻的反思,我总结出成绩差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出去兼职花了太多时间,于是大二没有再频繁地去做家教,而是每周末只出去一次。同时我在学校图书馆找了勤工助学的工作,主要负责把别人还回来的书放到原来的位置,和我在工地的工作比起来,轻松了很多,所以我做得还是很愉快。
由于在校内的时间多了很多,所以我成绩也提高很多,比大一的时候进步了20多名,虽然数学科目如线代等还是很差,但起码没有挂科,同时这一年也做了个小班干,也算是充实吧。
大三
大二的暑假,我继续做招生员,有了之前的经验和教训,这次招得更多,我就把这些钱存了起来以防有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而有了这些应急资金后,我的心就更淡定了。
这一年生活和大二差不多,给自己买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认识了很多的人,逐渐地也成了集体中的一个活跃份子。
大三下学期,综合了家里人的意见以及自己的考虑,决定读研,但是保研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过上了苦逼的考研生活。
同年,顺利转为预备党员,成绩比大二也进步了20多名。
大四
大三的暑假,没有再去做招生员,一来因为自己要考研,二来在中国只要一样东西能赚钱,很多人就会去做,你们懂的。
大四开学,获得了学校奖学金,也因为自己一直以来的进步获得了国家励志,杂七杂八加起来也有接近一万块的收入,于是乎又存了起来。
之后考研顺利考上,过了一段堕落的生活,经常和哥们玩魔兽,玩真三,各种单纯的快乐,如今想起还是很怀念。
这些年,由于我没有花家里的钱,家里也逐渐地把之前的外债还清。而在大四这一年,我妈说要建房子,我在之前存下的钱里面拿出4万给了家里,加上爸妈自己的,后面磕磕绊绊地起3层,不过至今还没有装修。
研一研二
经过了短暂的毕业季,送别了各奔前程的同学之后,我终于成为了研究生。总结本科的教训,我给自己提了一些要求:
1)成绩要班上前三;
2)要去体验一些本科没经历过的,比如说社团活动;
3)依然要承担起自己的各种费用。
现在想来,非常幸运,这几样事情我都做到了,虽然付出的代价是研一一年大部分时间的晚上我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用以平衡学习和学生工作以及项目之间的时间冲突。尤其是第三点的实现,真的很辛苦,有给导师的公司做兼职,也有在学院做助理辅导员,还在实验室当学生助理,还在校外做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今天查看09年来的收入,经过学校账户的就有3万多,还是挺不错的。
一些感悟:
关于农村的孩子
作为农村出来的,我在求学阶段还是认识了不少这一群体的同学。总的来讲,这一类同学都非常能吃苦,我本科的时候认识有一个云南来的女同学,一个周末可以做3到4份家教,有的时候早上在广州的一头,下午就跑去了广州的另一头了。
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很多农村孩子都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在经济方面,更喜欢“节流”,而非“开源”。我认识一些同学,是非常不愿意去做兼职的,宁愿每顿饭吃很少,或者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减到最少,我的建议是未必要去做家教之类的兼职,但是可以尝试去做一些和自己兴趣爱好有关的,只要控制好时间,能在读书阶段更多地走出校园,去了解社会,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利大于弊;
2)人际交往中过于敏感,这个包括我自己。不怕和大家说,我到现在和女朋友之外的女生说话什么的都会觉得不自在,这可能源于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害怕说错话,害怕做错动作等等的;
3)更容易相信潜规则这一类的流言,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的流言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是真的,对于前途更容易悲观。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想,并没有看不起谁的意思哈!
关于大学
我非常感激我这几年的大学生活,它见证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改变,虽然我走得很不好,但这就是我的青春,我的路。
逃课,我逃过,未必是因为太懒,而是课实在太无聊...
挂科,我挂过,但却成全了我后面的改变,如果大一没有挂科,可能我会毫无改变的度过这几年也不定...
奖学金,我得过,但是得了之后发觉也就那么回事...
赚钱,我赚过,虽然我用赚到的钱小小地体验了承担家庭责任带来的快感,但更多地是让我清楚自己对于金钱,对于理财所缺少的敏感和意识,这必定会成为以后发展的制约...
社团,我混过,虽然外面铺天盖地的恶评,但我还是很建议大家多去社团,尤其是大的社团,能让你认识一些真正优秀的人,能让你交到一些真正铁的朋友...
喝酒,我喝过,也醉过,有三五知己把酒言欢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喝醉的感觉可不好受...
关于找工作
没找工作之前,我很不淡定,我喜欢看面经,修改简历,各种折腾。找工作之后我发现,其实没必要那么折腾,只要你经历过了那么多事情,只要你能hold住场面,是你的终归是你的。我一同学,简历写了5页,一份简历走天下,IT,金融,国企,事业单位等都是用这份简历,一样offer一大堆,最后选了个26W的爽歪歪地签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用为找工做准备,只是要准备应该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比如外企所需要的领导力,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落到实处就是多参加实践,多和人讨论问题,学校里面的各种竞赛是不错的选择;再比如IT所需要的扎实的技术基础,落到实处就是自己的代码量,实习经历等等。
还有找工作的时候心态要平和些,当做人生一段重要的历程来看待会让你更加淡然。以我为例,在整个求职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HR给我的建议,比如应该要怎样才能自信一些,我给别人的印象是怎样的,我其实更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之类;我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的理想,他们的追求,都会影响到我,这些和我最后拿到的offer一样重要。
写在最后
转眼就要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好好做一下研究,希望能够对得起自己研究生这个身份。回顾这几年,我只能说非常苦,但是也走得很踏实,感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如果自己的经历真能够带来一些积极的启示那就最好不过了,祝福大家!
大学生励志故事篇二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文/温柔学姐
上周末,我跟朋友去了一趟朝阳公园,站在公园门口,我突然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部动画《李献计历险记》。
时隔多年,我依旧认为这是我心中最好的国产动画。
主角李献计因为失恋患上了 “差时症”,他不顾一切地想要打穿一款游戏,因为据说这款游戏可以帮他回到过去,回到他跟女朋友王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起初,我对剧中的 “差时症” 特别感兴趣,因为它会让人把一段短暂的时间漫长化,把一段极长的时间短暂化。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李献计要寻找的,不只是王倩,或者说王倩并不仅仅指的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对青春的执念。
结尾处,李献计终于见到了王倩,但是时间已经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他老了。
见到王倩时,就像瞬间经历了整个人生,心里很平静。
随着年岁增长,我才慢慢理解了李献计彻底的平静下流露出的彻底的哀伤。也逐渐明白了,差时症其实是一种我们都曾体会过的心理状态。
生物钟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负责作息和饮食规律,如果被打乱,通常都会自然调整,俗称 “倒时差”。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大多也与此相关。
我们对时间会有不同的感受,目前来说大致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认为:随着年纪的增长,生物钟会逐渐放缓。
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年轻人和老年人分成两组,分别闭上眼默数一分钟,结果是年轻人基本都在六十秒左右,而老年组却普遍比较慢,大约八十多秒。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年纪大了,认知时钟就会放缓,以至于会觉得时光飞逝。
但是这种说法不太站得住脚,因为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其实是不变的。
第二种认为:同样的时间,在不同年龄段中所占的比例不一样。
比如,一年的时间对于五岁的孩子来说相当于生命的五分之一,对于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二十分之一,对于八十岁的老人来说只不过是八十分之一。
这种观点的立足点在于 “我们会通过对数的方式感知世界”,对世界的认识越多,就越觉得时间过得快。
同时,这种认知并不仅限于时间,对人的判断也是适用的。有这样一道题:
一个人拥有 100 万,只愿意给你 1 万;另一个只有 1 万,却愿意给你 1 万,你会选哪一个?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后者才是真正疼你的人,这种说法背后的依据也是 “对数感知”。
同样是 1 万,比例不同,体现出的价值就不一样。一年的时间其实没有变化,参照物变了,感受也就跟着变了。
小学的时候,哪怕只是课间十分钟,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乐趣。但是,长大之后,喝杯咖啡,刷刷微博,明明什么也没做,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这个观点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也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第三种认为:新鲜的刺激会让大脑觉得时间过得更慢。
第一次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大脑需要接收新的内容,我们就会觉得时间特别长。可是遇到熟悉的东西,大脑就会调用过去储存的内容,不会再重新处理,就觉得时间特别快。
比方说上课的时候,如果都是能听懂的内容,就会觉得那节课过得很快。要是很多东西都不理解,就会觉得很无聊,很漫长。
小时候我们知道的不多,每天接触的多是新的东西,就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像是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吃饭、第一次去游乐园、第一次交朋友、第一次接吻等,这些经历都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习惯,日子差不多都一个样,生活也成了熟悉的流水线。千篇一律之下,当然觉得白驹过隙。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子洒了进来,从桌边爬上屏幕,我看着其中映出的自己,终于意识到 —— 美好的一天又结束了。不知怎的,心里忽然有些酸涩,我猜是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
随手翻了翻日历,我被吓了一跳。一转眼,原来好多事都已过去很久了。
2010 年上海世博会,过去 7 年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过去 9 年了;
2002 年的非典,已经过去 15 年了。
时至今日,我还记得 “非典” 时期,每天都要量体温向老师报告的情景。
不知什么时候起,时间好像走得越来越快,明明昨天还坐在教室里,今天突然就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了,有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奇怪的是,谁都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的。
只能说,“一转眼” 真是个可怕的词。
我隐约觉得,真正让时间变快的是世界的纷繁和内心的焦虑,是我们为了赶上旁人而加快的脚步,以及每日忙碌、疲于奔命的身影。
时代发展得太快,我们想做的又太多,时间就变得不够用了。
打个比方,如果一天只做一件事,你也许会觉得时间非常充足。但是如果让你一天做成百上千件事,你肯定会觉得时间飞速流逝,同时还会特别焦虑。
工作之后,生活很容易简单地重复,重复的次数多了,时间就会在重复中流失。
常听到有人说要管理时间,可是仔细想想,时间真的能够被管理吗?甚至于当我们想着管理时间的时候,时间就已经在流逝了。
如果我们想让时间变得久一些,就只能不断体验新的经历,读新的书,认识新的人,创造新的回忆。
借用之前流行的说法,如果我们想要摆脱时间的困境,就必须远离舒适区,接触新的东西。
当然了,摆脱舒适区的方法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想要离开舒适区的意识和决心。
换一个角度来想,我们感受到时间流逝,大多是在这几种情况:
考前发现还有很多知识点没复习;
马上毕业却发现没学到什么东西;
到了月底才发现自己没什么业绩;
老同学功成名就,而自己却原地踏步;
回家探亲却无意间瞥见爸妈头上满布银丝。
其实,感觉时间越来越快是因为我们虚度了时光,也是对过去碌碌无为的惋惜。
曾经,我们盼望过年,因为会有很多开心的事,还可以拿到压岁钱。但是渐渐地,我们开始害怕过年,因为除了年龄增长,我们还看到身边的人逐渐老去。我们从没想过,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还没有好好享受生活;还没有仔细体验人生;还没有认真欣赏风景;还没有……
几年前踏上火车那一刻都还没有意识到,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故乡却已成他乡异乡人的感慨。有时候想想,不是时间过得快,是因为时间对你越来越重要,你开始意识到,这些年,除了年龄的增长,父母逐渐老去,而你还是一无所有。你是否,会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为了成为明天更美好的自己,今天的你需要很努力。
最后,用余世存老师的话作结: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略备薄酒一杯,劝君但行前路,莫问前程。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来源:公众号-新生大学)
大学生励志故事篇三
你一点准备都没有,怎么名扬天下?
文/断除妄想重增病
上周,我考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仅仅一级,却让我对自己有了深刻的了解。
你,看清自己了吗?
你一点准备都没有,你怎么名扬天下?
回去的路上,我这样问自己。
你一点准备都没有,怎么名扬天下啊。
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是我对自己的批评。
我曾想要做很多很多的事,努力的提升自己。到后来,除了练习英语,什么都没有坚持下来。
练字,看书,跑步,种花……
我真的有在努力吗?真的努力为了未来做准备吗?
上周的考试让我明白,其实,我只是在混日子。表面做的很好,但却是虚有其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自省自身,我确实该做了。
读书,是最廉价的自我提升方法!但,你必须将课堂所学化为己用。否则,如水中月镜中花,浮华一瞬。
对于我来说,复习是件痛苦的事。温故知新,我从未做到,于是我的知识,就是虚无。
可以说,我知道很多很多,但却印象模糊。于是,我只能说我看过,我见过,我读过。我们总是很羡慕那些腹中有墨,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自信非凡的人。那种洒脱,睿智的模样,总会让人信服。
我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但我却有一个严重的缺点。
我从来!不复习!
人的记忆,或许比得过金鱼。但,如果不复习,就如同金鱼,什么的记不住。人,区别于动物的存在就是人懂得思考,拥有智慧。你若想名扬天下,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你必须学习!复习!掌握知识。
读书,是一种最廉价的提升方式。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是一句说到烂的句子。每个人都听过,但却很少人能做到。
会成功的人,你不仅要看到他的灯光,也要看到他的努力。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以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没有一个人可以一步登天,登向成功的阶梯必然充满汗水和辛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名扬天下!
我举个例子,乔布斯,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但你可能不知道,他曾被他一手创立的公司赶出去,沦落街头。但他不怕,他有资本东山再起,他有面对未来的准备,他有想法,他有能力,世界上第一个3d,是他做成的……最后,他又被苹果公司请回来。
世界,是留给有准备,努力的人!
爱默生说:为梦想努力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为他让步。
你该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大学的时间过的很快,趁着你还在读大学,为未来做准备吧。
时间过的很快,仿佛昨天还是大一刚进校门的时候,而今天却已经大二。
我想了想这过去的一年,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学到。这让我错愕。
于是,这学期我想要努力,做准备。
但,开学一个月,我却发现我依旧还是看样子。
我非常佩服一个新生,她对于自己想要的很明确,并且为之奋斗。
学校的好坏,并不重要,自己才最重要。
考进一个三等校,是你自己不努力,怪不了谁,没有背景,换不了名校。那就自己开始努力。
有个新生说起她的一个朋友,她考进一个三等校,学校教的没用,于是她就一边打工一边去其他学校上课,考过四级,备考六级,接翻译的工作……
成功,就给奋斗,努力,有准备的人。
现在,我也要像她学习。或许现在暂时做不到,但我拥有一颗向上奋斗的心。
愿你像我一样拥有一颗向上奋斗的心,过上自己的好生活。
我该承认自己不够努力,所以要开始努力。
早睡早起,跑步,练字,看书。
学好专业课,温故知新。
到这个城市走走,阔开眼界。
生活,很简单,也很难。看你怎么过了。
如果你感到你的生命匆忙行进,就好像你无法继续承担加载于自己身上的诸多责任和要求——那么就停止!从一个短短的时刻开始。允许你自己意识并感知这一时刻。创造时间意味着变得鲜活和真实。
——赫特夏芬《从容的活法 享受当下这一时刻》
如果你对于学习感到疲惫,不如休息片刻,再继续努力。
愿你从从容容的活着,享受生活。为未来努力,充实自己。
看了“农村大学生励志故事”